《接受與選擇》作者唐震
唐震在其哲學專著《接受與選擇》一書中提出了他的哲學的核心原理,即人的對象關系的四層次理論,具體內容如下:
立論前提:人所面對的世界是廣義自然界。隨著人在對象關系中開始運動,廣義自然界的展開形式即表現為自然界的性質與狀態的變化,這些變化拾級而上,由低到高表現為:原始自然—人化自然—能動自然—虛擬自然。人的對象關系的演變,正是以上述不同級次的自然界為根據,以此為基礎,人的自我生成的邏輯也依次展開。
第一對象關系:感覺關系
前提假定:此時的個體是一個原始個體,他尚沒有接受過任何對象。
內容:原始自然與個體的關系。
形式:人的“感覺”。
對象關系運動的結果:“自然人”。
人的主體形態:“感覺主體”。
感覺主體的能動性:“摹仿特性”。
關系圖式:原始自然<===>個體,
感覺
自然人。
第二對象關系:知覺關系
前提假定:此時個體僅僅接受過原始自然,除此之外他沒有接受過任何對象。
內容:人化自然與個體的關系。
形式:“知覺與表象”。
對象關系運動的結果:“工具人”。
人的主體形態:“知覺主體”。
知覺主體的能動性:“綜合特性”。
關系圖式:人化自然<===>個體,
知覺
工具人。
第三對象關系:意識關系
前提假定:此時的個體僅僅接受過原始自然與人化自然,他從這二者中間走來。
內容:能動自然與個體的關系。
形式:“意識”。
對象關系運動的結果:“道德人”。
人的主體形態:“意識主體”。
意識主體的能動性:“反主體性”。
關系圖式:能動自然<===>個體
意識
道德人。
第四對象關系:反思關系
前提假定:此時的個體從他與原始自然、人化自然以及他人等對象關系中走來。
內容:自我與個體的關系。
形式:“反思”。
對象關系運動的結果:“理想人”。
人的主體形態:“理想主體”。
理想主體的能動性:“反思自身”。
關系圖式:自我<===>個體
反思
理想人
對象關系四層次理論是在對人性進行哲學還原的基礎上,從對象關系的層級演進出發對人的規定性所作的創造性探索。這一原理,對于分析和理解現實社會人的生存狀態以及當下人生哲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價值和學術參考價值。
李書賢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