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月亮,你會想到什么呢——是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還是占星學中,月亮和星座間的巧妙關系?
Crainsaw, CC BY-SA 4.0
在中國,人們常用月亮寄托愛與思念;比如中秋的圓月,既寓意著團圓,也代表了對遠方親人的思念。
User:Sengkang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月亮的寓意,卻時常是負面的。
人們普遍認為,月相變化能夠影響人的行為、激發體內的負面因素,進而變得精神失常。
尤其是月圓之夜,人們認為,會更容易引起類似于自殺、殺人、車禍的恐怖事件。
StevenL, CC BY-SA 3.0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西方的「狼人」(Lycanthrope)傳說。
每到月圓之夜,狼人會變成狼身,吞食動物、人或尸體。但在白天,他們又會變回人形。
Mont Sudbury
西方人,把這類關于月亮的信仰,稱為「月亮效應」。
月亮效應(lunar effect),又稱「特蘭西瓦尼亞效應」(Transylvania effect),指的是月亮大約 29.5 天的周期特定階段,與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類)的,行為和生理變化之間的關聯。
Fir0002, GFDL 1.2
其實,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月亮的陰晴圓缺,會影響人類行為。
英文中,表示「瘋子」的詞「Lunatic」,由拉丁文「Lunaticus」轉化而來,源自于古羅馬月亮女神的名字「Lūna」。
antmoose from Rome, Italy, CC BY 2.0
「Lunatic」這個單詞在首次出現時,就已經具備了「疾病」的含義;后來,該單詞還被賦予了「狂的」、「愚蠢的」、「白癡的」等含義。
而月亮效應,可以體現在許多地方。
一項對 13,029 名在夜間車禍中死亡的摩托車手的研究發現,滿月之夜的死亡率,比其他夜晚高出了 5.3%。
研究者推測,滿月之夜,月亮更可能造成視覺干擾(尤其是在月亮接近地平線,并突然出現在樹木之間或轉彎處時),從而導致了更高的死亡率。
Chmee2, CC BY-SA 3.0
另外,位于英國的蘇塞克斯警察局(Sussex Police)的研究表明,滿月時,暴力犯罪有所增加。在滿月期間,警員表示他們遇到了更多做奇怪行為的人——他們也更加易怒和好斗。
于是,在 2007 年 6 月,高級警官宣布,他們計劃在夏季增派警力,以應對他們認為與月相周期有關的治安問題。
User:editor5807, CC BY-SA 3.0
不僅如此,美國俄亥俄州和肯塔基州的警方,也曾將犯罪率的短暫上升,歸咎于滿月。
除此之外,還有人提出,月亮還可能對一些精神疾病患者產生影響?
有研究表明:月亮可能會影響「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癥狀。
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是一種精神障礙:在數天到數周內,患者會經歷「郁期」(depressive episode)和「躁期」(manic episode),故又名「躁郁癥」。
Victoruler, CC BY 4.0
在躁期,患者表現出異常的精力旺盛、快樂或易怒,且經常做出沖動決策,而不考慮后果。
而在郁期,患者可能會經常流淚、對生活持負面態度。
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占了雙相障礙發病風險的 70-90%。而環境風險因素,包括了童年虐待史和長期壓力等。
CIPHR Connect, CC BY 2.0
為了了解月亮是否影響著「躁期-郁期」這一循環周期,知名心理學家托馬斯·威爾(Thomas Wehr)曾對 17 名患有「快速循環型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進?了研究。
作者在研究中提到:
「快速循環型雙相情感障礙:這類精神病患者,他們同時患有抑郁癥和狂躁癥,并會在兩種癥狀之間快速切換,切換速度遠快于普通患者。」
Tellmeimok, CC BY-SA 4.0
威爾發現:這些患者中,有些人的情緒波動周期為 14.8 天,有些則為 13.7 天,還有一些人會在這兩個周期之間來回切換。
太長不看:月球的引力,會讓地球上的海水每 12.4 小時經歷一次漲、退潮。而潮水的高度也大約每兩周循環變化一次。
這種變化由兩種因素決定:一種是太陽和月亮的引力共同作用,形成大約 14.8 天的「大小潮周期」,另一種是月亮相對于地球赤道的位置變化,形成 13.7 天的「赤緯周期」。
US gov
簡單來說就是,潮水的漲落規律,受月亮和太陽的影響:兩種不同的力量,導致了兩種不同時間周期的變化。
這些患者的情緒起伏規律,似乎正是與這些潮汐高度周期相一致。
因此,抑郁癥與狂躁癥的相互轉換,往往只發生在月亮潮汐周期的某一個階段。
High Tide Approaches by Adam Ward, CC BY-SA 2.0
此外,威爾還發現,月光可能會影響人的睡眠。比如,滿月時,月光比較亮,可能會干擾睡眠,從而影響人的情緒。
這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影響尤其明顯:因為他們的情緒波動,常常是由于睡眠質量不佳或生物鐘紊亂引起的。
Minhal Hanif, CC BY-SA 4.0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月亮可以影響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情緒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疾病的自殺風險其實很高:在 20 年內,6%的雙相障礙患者死于自殺,而 30-40%的患者有自殘行為。
所以,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需要及時接受治療。
醫學上,治療雙相情感障礙的主要目標是:通過長期藥物和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方式,應對急性發作,以防再次發作。
首先,在預防疾病復發方面,效果比較好的心理治療有:認知行為治療(CBT)、家庭聚焦治療(FFT)和心理教育等。
Eric Ward, CC BY-SA 2.0
而在緩解抑郁癥狀方面,效果最佳的有人際和社交節律治療(IPSRT),以及認知行為治療。
藥物通常用于幫助改善雙相情感障礙的癥狀。治療雙相情感障礙的藥物包括了情緒穩定劑、抗精神病藥和抗抑郁藥。有時,醫生也會建議聯合用藥。
鋰鹽(Lithium)以及抗癲癇藥物卡馬西平、拉莫三嗪和丙戊酸,可以被用作情緒穩定劑。這些藥物,能夠有效控制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情緒狀態。
鋰鹽|圖源網絡
在這其中,鋰鹽被證明對急性躁狂發作、預防復發和雙相抑郁的治療相對有效。
然而,鋰鹽治療也常常伴有不良反應。長期使用,還可能損害腎臟和甲狀腺功能。
腎臟|圖源網絡
因此,在服用鋰鹽之前,患者需要進行詳細的體檢和血液檢查,以評估腎功能和甲狀腺功能。
患者在服藥期間,也需要定期監測血鋰水平:過量可能導致中毒(血鋰濃度超過1.5 mmol/L就會中毒;血鋰濃度超過2.0 mmol/L會對機體產生持久性的損害),而劑量不足則可能影響治療效果。
最后,希望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能夠勇敢面對自己的疾病。如需藥物治療,患者應謹遵醫囑,配合完成檢查。
細心的同學應該已經發現了,為了幫助精神類藥物服用者,接受更加高效的藥物治療,微基因推出了精神類用藥基因檢測產品。
和其他類似產品相比,微基因的產品,各方面優勢明顯:微基因應用了全基因組基因分型(WGG)的技術手段,幾乎全面覆蓋了對藥物基因組的,已知關聯變異位點,藥物反應預測更準確。
如果你正在遵照醫囑服用精神類藥物,結合藥物基因檢測,能更好地避免多次調整的試藥環節、第一時間確定有效藥物,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縮短治療周期,節省醫療費用等。
點擊名片,關注「微基因醫學」,可查看示例報告,了解更多:
每一種藥物會對應「按說明書用藥」、「建議增加藥物劑量」、「建議減少藥物劑量」、「警惕療效不足」、「警惕不良反應」等結果,給予服藥者個性化用藥建議。基于結論說明,患者可以與醫生了解基于個人基因組數據,分析而成的各項用藥建議;并參考建議,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藥物。
總之,藥物基因檢測讓患者能夠改善治療效果、降低費用、減少不良反應、縮短治療周期,提升生活質量,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歡迎大家關注,進一步了解詳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