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切都說了,做了,我們自己的存在是一個自然的實驗,一個新的合成的嘗試?!?/blockquote>
雖然卡爾·榮格最著名的是他關于無意識的觀點,無論是他的原型理論還是他關于人類陰暗面的著作,榮格首先是一位實踐心理學家。
在他的大量著作中,我們可以找到許多關于如何過上更好生活的實用技巧,在這個視頻中,我們將探索榮格工作的這一方面,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他最喜歡的自我發展方法上,他稱之為個性化的過程。
個體化就是以走向心理完整為目標的自我實現。
整體是一種理想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所有的潛在潛力都得到了實現,我們無意識的所有元素都被意識所揭示,并和諧地融入到我們的性格結構中。
在短暫的人生中,我們只能接近,但永遠不能完全達到心理的完整狀態。但朝著這個方向前進會產生滿足感,并導致一種根植于我們個性的性格的培養,這種性格超越了單純的社會角色和我們的同齡人群體和整個社會的期望,或者正如榮格所解釋的那樣:
個性化意味著成為一個“個體”,而就“個性”包含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最后的、無與倫比的獨特性而言,它也意味著成為一個人自己。因此,我們可以將個性化翻譯為“走向自我”……
作為一種自我發展的方法,個性化提供了許多好處,而不是遵循老一套的一致性路徑。首先,這個過程使我們在生活中更有能力。因為當我們追求心理的完整時,我們就增加了我們可以支配的技能和性格特征的數量,從而增強了我們利用生活中的機遇和處理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
個性化也是治療絕望疾病的有效解藥,無論是焦慮癥、神經癥、抑郁癥還是某些形式的成癮。
雖然這些情況可能源于無數的原因,但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沒有經歷過的生活,或者是我們停滯不前的感覺,再加上我們不斷接近死亡的意識。個性化迫使我們走出這些存在的陳規,讓我們走上一條既有目的又有意義的人生道路。
個性化的另一個好處是,接近心理整體狀態的副產品是一種肯定生命的態度的自發形成,用榮格的話來說,“超越了情感糾纏和暴力沖擊的范圍——一種脫離世界的意識?!?/strong>(卡爾·榮格《煉金術研究》)
或者正如榮格在別處寫道:
“如果你總結一下人們告訴你的他們(在個性化道路上)的經歷,你可以這樣概括:他們找到了自己,他們能夠接受自己,他們能夠與自己和解,從而能夠與不利的環境和事件和解。”
為了獲得個性化的好處,我們需要采取一個理論上簡單,但在實踐中困難的步驟。我們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盡可能以最客觀的方式評估我們的生活和我們性格的現狀。
“只有當一個人接受事物的本來面目時,智慧才會開始……因此,當一個人能夠認同事實的本來面目時,這是一種治愈的態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茁壯成長?!?/p>
個性化需要徹底的自我接納。
這需要識別和接受我們性格上的缺點和弱點,但也需要接受我們的才能和優勢。它要求我們接受過去的錯誤和失敗,并清楚地掌握我們目前的生活狀況,認識到“(我們)只能從(我們)碰巧所在的地方出發”。(卡爾·榮格,《轉型中的文明》)也許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內心存在著巨大的潛力,我們發展的可能性是無限的。
或者正如榮格所寫:
“既然人格的成長來自潛意識,而潛意識在定義上是無限的,那么人格現在逐漸實現自身的程度在實踐中也不可能受到限制……”
但是,雖然自我接納是個體化道路上的一個準備步驟,但它本身也是一個產生強大治療效益的步驟。在他的文集的第13卷中,榮格引用了他的一個病人的一封信,信中談到當一個人接受他或她自己時發生的內心變化:
"我雖遭遇災禍,卻多得福報。通過保持安靜,不壓抑任何東西,保持專注,接受現實——接受事物的本來面目,而不是我所希望的樣子——通過做這一切,我獲得了不尋常的知識,也獲得了不尋常的力量,這些力量是我以前從未想象過的。我一直認為,當我們接受一些事情時,它們會以某種方式壓倒我們。事實證明這根本不是真的,只有通過接受它們,人們才能對它們采取一種態度?!?/blockquote>除了自我接納,榮格還提倡增加對我們親近的人的接納,尤其是我們的家庭成員。榮格堅持認為,有太多的人,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在他所謂的“無聊的家庭戲劇”的糾結中。除非我們遭受了一種我們尚未接受的創傷性經歷,否則最好接受過去的任何虐待,將其作為我們生活的既定條件。
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沉浸在憐憫或責備中,試圖改變他人或試圖解釋為什么我們受到虐待是在浪費生命,或者正如榮格所寫的那樣:
“但無論父母和祖父母對孩子犯下了多大的罪,真正成年的男人都會接受這些罪,這是他自己必須考慮的問題。只有傻瓜才會對別人的罪過感興趣,因為他無法改變它。聰明人只能從自己的過錯中吸取教訓?!?/p>
實踐一種激進的自我接納,同時增加對他人的接納,將我們置于現實的堅實基礎上,從而在個性化的道路上邁出下一步,這就是采用一個目標或人生使命。
“我觀察到,有目標的生活通常比漫無目標的生活更好、更豐富、更健康。順應時間的潮流向前走比逆著時間的潮流而行更好。”
設定一個目標或人生使命是個性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心理的完整不是僅僅通過被動的冥想來達到的。相反,不斷地擁抱挑戰會使我們的潛力得以實現,新奇的經歷會把無意識的內容帶到意識的光芒下,這是一種生活使命,產生了對生活的充分參與。更重要的是,目標或使命可以將我們的注意力和精力從病態的興趣轉移到更具建設性和基于現實的追求上,從而幫助我們擺脫絕望病的被動狀態。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作為一般規則,一種心理活動只有在等價的基礎上才能找到替代品。例如,一種病態的興趣,對一種癥狀的強烈依戀,只能被對另一種興趣的同樣強烈的依戀所取代……”
為了不耽誤選擇目標或人生使命的步伐,我們應該意識到,沒有單一的“正確”選擇。心理完整性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待,所以我們只需要找到一些內在的獎勵,足以讓我們保持動力,并具有足夠的挑戰性,以創造自我實現所必需的新奇體驗。
但就像所有重大的人生決定一樣,在選擇使命時,我們必須自己決定,我們不應該依賴別人為我們選擇,或者正如榮格所寫的那樣:
“你為什么四處尋找幫助?”你相信外界會幫助你嗎?將來的事都是在你們里面、從你們而來。因此,審視你自己。不要比較,不要衡量。沒有比你的方式更好的了。所有其他的方式都在欺騙和誘惑你。你必須完成你心中的方式。”有了任務在手,我們只需要朝著它的目標努力,以一致和有紀律的方式,為了個性化,或者正如榮格所寫的那樣:
你是如何完成你的人生任務(你的“使命”),你的理由,你存在的意義和目的?這是個性化的問題,是所有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
為了避免偏離軌道,我們應該意識到,當我們走在個性化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挫折和失敗,會犯錯誤和錯誤。但這些經歷不應使我們氣餒。
因為正如榮格所寫:
“我們必須犯錯誤。我們必須活出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如果你避免錯誤,你就不是在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說,甚至可以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錯誤,因為沒有人找到真理?!?/p>
記住個性化并不能使我們擺脫人類存在的條件也是有用的——我們仍然會被即將到來的死亡所困擾,而疾病、傷害和命運的殘酷轉折仍然會降臨到我們身上。就像人生的所有道路一樣,在個性化的道路上,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當苦難降臨時,榮格強烈認為我們不應該逃避這些情況,也不應該否認或壓抑伴隨它們的感覺,相反,我們應該充分體驗我們的痛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超越它。
“真正的解脫不是來自掩蓋或壓抑痛苦的感覺,而是來自充分地體驗它們。”
但是,即使個性化的道路充滿挑戰,即使它不能使我們擺脫痛苦,它也是一條產生滿足感的道路,而這并不總是現代順從的道路。因此,如果我們陷入無聊、平庸、焦慮、抑郁或成癮的生活中,榮格的自我發展方法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出路。
榮格寫道:“我們的個性在生活過程中從難以或不可能辨別的細菌中發展而來,只有我們的行為才能揭示我們是誰……起初,我們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壞事,命運如何,善與惡在我們身上,只有秋天才能看到春天產生了什么,只有到了晚上才能看到早晨開始了什么?!?/p>
— the end —
作者 /CARL JUNG
整理/ Zoli 薩沙shirl
編輯 / gorjuss
插圖/ 《想起了她》
原文:
https://academyofideas.com/2021/05/carl-jung-self-development-path-of-individuation/
關注我們的社交媒體獲取最新消息 微信:大俠心理,bilibili:王大俠心理,知乎:王大俠心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