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召開2025年監管工作會議。會議指出,2024年全年累計處置不良資產超3萬億元。
一年處理3萬億元不良資產是什么概念?2025年銀行不良資產領域又會呈現怎樣一種趨勢呢?
金融監管總局:保持平穩
目前,金融監管總局對外公布的2024年商業銀行主要指標,還停留在2024年第3季度。
數據顯示,2024年1~3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33670億元、33398億元、3376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59%、1.56%、1.56%,基本處于穩定狀態。
再對照2024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 《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4》 ——
截至2023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3.23萬億元,同比增加2427億元,不良貸款率1.59%,同比下降0.04個百分點。銀行業金融機構全年累計處置不良資產約3萬億元。
可以看出,2023年至2024年,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及不良貸款率均處于穩定當中。實際上,從2020年開始,我國商業銀行就保持每年3萬億元的不良資產處置水平。同時,基本呈現出“一升一降”的特點——不良貸款余額上升,不良貸款率下降。
之所以出現“一升一降”,一是不良貸款余額上升的同時,貸款供應增加幅度更大;另一個原因,是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也在加大。
銀登中心:交易升溫
隨著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市場的開放,通過銀登中心進行交易的不良資產,正處于快速升溫當中。
以掛牌而論,2023全年金融機構在銀登中心掛牌的不良資產包為1588.2億元,而2024年攀升至2861.9億元,增長約80%。
誰在甩包?
那么,目前哪些金融機構在利用銀登中心的交易方式甩包處理不良資產呢?
從數據可知,股份制銀行遙遙領先。
其次,是消金公司。
緊隨其后,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
有分析認為,股份制銀行是銀行系統中最為活躍的力量,也是最容易發生變革的力量。在不良資產交易中,我們也能看出這一力量正在發生變化,乃至分化。
誰在歲末甩包?
每年歲末是各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甩包的高峰。那么,2024年末,誰在銀登中心甩包呢?
從總額看,股份制銀行第4季度出包347.9億元,數額最大,但是,其3季度出包金額還要更高,可以說,股份制銀行全年都保持了較高的出包水平。
僅以4季度環比增長排位:消金公司152%,城市商業銀行122%,國有大型商業銀行114%,農村中小銀行機構77%,均有大幅增長。
誰在拿包?
有甩包的,就有拿包的。
2024年,是誰在銀登拿不良資產包呢?
從數據可以看出,地方資產管理公司 (地方AMC) 表現搶眼,全年拿包超過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全國性AMC) 1000多億元。同時,銀登也公布了季度拿包十大活躍受讓方,可知哪些地方AMC在市場表現積極。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4季度,全國性AMC拿包幅度大漲,可理解為其對銀登交易的重視度提升。
2024年4季度銀登中心統計公布的十大活躍受讓方——
北京市國通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天津濱海正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海南新創建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黑龍江國瑞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遼寧富安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江西瑞京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重慶富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昆朋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浙商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關注居民收入
近日,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發布了《2025年中國銀行業經營展望:銀行與保險》,其中對銀行不良資產的未來進行了分析。
溫彬的核心觀點是兩個:
一,2025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生成率有望實現穩中下降;
二,不良貸款處置力度也將繼續加大。
溫彬認為——
貸款利率下降有利于減輕借款人財務負擔,企業和個人償債能力或有所提高。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化解政策推進,有助于改善商業銀行凈不良生成率預期,降低市場對于銀行資產質量的隱憂。同時,不良貸款處置力度繼續加大。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產風險有望得到緩釋。
值得重視的,是零售領域的不良率。
“2024年零售類貸款不良率仍在上升,主要由于居民收入預期及還款意愿、能力尚未恢復,以及部分金融機構前期片面追求高收益,客戶過度下沉,形成風險。目前零售不良尚未有明顯改善跡象,后續關注穩增長政策對居民收入的改善作用?!?/blockquote>與溫彬觀點類似,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 《2025年經濟金融展望報告》 中分析認為——
近年來凈息差的壓縮影響了商業銀行的利潤。 但是,隨著加大財政資金對于商業銀行的資本補充,商業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及信貸投放能力等會得到提升。 此外,系列政策也將緩解房地產、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住宿、餐飲等普惠小微風險。由于前期疫情影響,相關行業修復進程緩慢,且行業的中小企業較多,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居民消費完全恢復尚需時日,由此影響住宿、餐飲營收增長及還貸能力。
另一風險,來自個人貸款不良風險的上升。2024 年三季度末,部分居民收入水平和還款能力有所下降,個人貸款及墊款的不良率指標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高。
《報告》認為:
“預計2025年個人消費貸款、信用卡等資產質量情況值得繼續關注?!?/blockquote>值班編委:樊永鋒
編輯:韓澗明
審讀:戴士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