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電影《法蘭西特派》
如果在別處我們找不到同伴,至少還可以有豐富的、永不枯竭的替代品,就是我們知道永遠都會有人是我們的同伴,有人與我們相近,任何時代、任何民族和語言里,書籍里、思想里、藝術品里,都有他們在表達。
——赫爾曼·黑塞 作家、詩人
從來就沒有什么獨行俠。從童年到成年,從讀書到工作,我們總在與人同行。此刻,你的同伴是誰?
與誰同行,是一生的課題。誠如黑塞所言:不必是具體的人,同伴也可是書籍、思想、藝術。是永不碰面卻始終可以對談的書寫者。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如果你是湛廬的讀者,一定擁有這些同伴:《全球概覽》創(chuàng)刊人斯圖爾特、“黃氏定律”華人新富黃仁勛、因全球變暖獲諾獎的真鍋淑郎、能預言人類未來的庫茲韋爾、“碳女王”德雷斯爾豪斯、質疑人形機器的凱特·達林、華爾街頂級互聯網投資分析師馬哈尼……
繼續(xù)在書中尋找同伴,或者與書同行,思想和新知在文字間涌現。
書寫者已經迫不及待帶你前往新的人生篇章,關于工作、生活、家庭、財富……向你推薦以下“同伴”,他們等待你的選擇,期待與你同行。
本書單好書全部6.5折
截至1月17日24時
點擊書封,馬上入手
點擊>>馬上一鍵下單
點擊>>會員5折購書
喬布斯、凱文·凱利一生追隨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饑,虛心若愚。”
喬布斯的這句傳世格言,就是從布蘭德的《全球概覽》摘取的,布蘭德對他影響巨大,喬布斯說:每當迷茫的時候,我就會閱讀布蘭德。
布蘭德是誰?他是學生、士兵、未來學家、文學評論家、教育改革者、《全球概覽》創(chuàng)始人。他曾與奧本海默一起喝茶;他是“個人計算機”的概念最早提出者;他是喬布斯、貝佐斯、凱文·凱利等科技巨擘一生的追隨者。
對了,全世界第一張地球照片,也是布蘭德提出拍攝的。隨后,也就有了類似微信開屏頁等多個版本的照片。
“缺德舅”超市創(chuàng)始人
美國的喬氏超市Trader Joe's(被中國網友稱為“缺德舅”)!幾乎每一個去過的人,都要買幾樣東西。它曾連續(xù)多年被評為“美國消費者最滿意的超市No.1”。
這已經不是買賣關系了,滿滿都是愛!不打廣告、沒有優(yōu)惠券、不搞會員、沒有線上配送……喬氏超市靠著獨特的策略,創(chuàng)造了年營收超過800億的輝煌業(yè)績,復購率高達99%!
1967年,庫隆布(本書作者)創(chuàng)立了至今仍火爆全美的連鎖超市——喬氏超市,并一直經營到1988年退休。
翻閱本書,就能開啟一場“大老板親自帶你逛超市”之旅,當然,一定有最基本的收獲:“足夠真誠,足夠成功”。
頂級商學院教授強強聯手
洛蘭·諾格倫(左),全球頂尖商學院凱洛格商學院教授,行為科學家。戴維·申塔爾(右),凱洛格商學院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學教授。本書是他們的聯袂力作,揭示讓人們抗拒新事物和新想法的4種心理摩擦力。
不管你是要改變自己還是要改變世界,成敗的真正關鍵在于化解人性阻力、順勢而為!如果你想讓別人理解你的想法、支持你的策略、買單你的產品,這本書絕對不能錯過。
營銷人員往往過分依賴產品特性、利益點和促銷活動來促使顧客接受新產品或服務。然而,事實證明,這僅僅掌握了營銷公式的一半。
《人性阻力》通過識別阻礙消費者接納新產品的4種心理摩擦力,為營銷領域做出了關鍵性貢獻。這本書不僅展示了如何預測這些心理摩擦力,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克服它們的方法。對于任何想要推出新事物的人來說,這本書是必讀之作。
——菲利普·科特勒
現代營銷學之父
歷史學家、思想家、探險家
西蒙·溫切斯特,洞見深刻的歷史學家與思想家,牛津大學圣凱瑟琳學院名譽研究員。2006 年,獲得了英國女王親自頒發(fā)的大英帝國勛章。
他還是聞名遐邇的探險家。畢業(yè)于牛津大學地質學系,地質主題研究和旅行調研貫穿了溫切斯特的一生,他游歷了亞洲、美洲及非洲諸多國家與地區(qū)。
《知識的進化》,圍繞客觀知識以及歷史上那些癡迷于積累知識和熱情傳播知識的人事物展開。
從口頭故事到文字的出現,從古代圖書館的興起到蔡倫在中國發(fā)明的紙,從古登堡印刷機的革新到百科全書的全盛,從報紙、廣播和電視的崛起到宣傳和公共關系的技術發(fā)展,直至當代的數字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一幅燦爛的知識畫卷徐徐展開。
理工科思維的商業(yè)顧問
蒂姆·維格爾,ObeyaCoaching 創(chuàng)始人。2014 年開始研究大部屋對齊工作法,通過使用大部屋指導從初創(chuàng)企業(yè)到董事會的各種組織,將戰(zhàn)略轉化為行動和卓越績效。
這是國內出版的首部深度揭秘豐田等企業(yè)如何借助大部屋激發(fā)組織效能,并將戰(zhàn)略系統化落地的實戰(zhàn)手冊。書中的5大看板、7大原則,為每一位領導者提供了深刻的洞見與實踐指南,是提升組織效率和執(zhí)行力的寶典。
書中使用了許多奇妙的視覺圖片和實例,鼓勵更多人從傳統的管理方式轉變?yōu)榫骖I導。
當人生經由心理學家講述
68歲那年的某個秋日清晨,阿倫森從睡夢中醒來,眼前一片朦朧。接下來的幾年間,他歷經了無數次的急劇視力下降。這位偉大的社會心理學家,在黑暗而扭曲的世界中也陷入了恐慌。漸漸地,他開始明白,自己只是失去了視力,并沒有失去洞察力。
熟悉阿倫森的人,無不艷羨命運對他的格外垂青:職業(yè)生涯一帆風順,遇到大師提點,家庭幸福美滿,擁有一批可敬的同行、摯友以及可愛的學生。著作中,單一本《社會性動物》就在全球銷量超過千萬冊。而他的自我生涯總結是:Not by chance Alone.
如今,阿倫森已經足夠老了。92歲的他,老到可以講述一個完整的人生:作為兒子、兄弟、丈夫、父親、朋友和同事的一生。
他在自傳中自述:喜歡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盡管有時驟然墜落。他最喜歡此時此刻。
地球繞著“英偉達”轉動
無論我們承認與否,這顆星球正在圍繞黃仁勛而轉!不管硅谷大佬(諸如馬斯克、奧爾特曼)說什么狂言,最終都要看英偉達的芯片如何變化!
從生成 AI 的核心概念,到全新Blackwell架構GPU的發(fā)布,再到AI驅動的數字化未來,黃仁勛的演講將以跨領域的視角深刻影響整個行業(yè)。
大模型正在轉向對物理智能的探索,尤其是人形機器人……2025年開年的CES,黃仁勛給AI世界添了一把火。
為什么是黃仁勛和英偉達?揭秘黃仁勛的傳奇人生、管理之道、技術之思以及英偉達的商業(yè)秘密……這一切都被寫入《黃仁勛:英偉達之芯》中。
從天才少年到網壇神話
瑞士巴塞爾的一個普通的網球少年是怎樣成長為體育界明星的?在群星四起的時代,他靠什么捧起了20座大滿貫的桂冠?網球運動傳奇球員費德勒的成功故事充滿了激情、挑戰(zhàn)和勝利。
在《大師費德勒》這本書中,你將跟隨《紐約時報》資深網球記者克里斯托弗·克萊里的筆觸,深入探索費德勒的網球帝國。
克萊里的獨家采訪包括了費德勒本人及他的家人、教練、朋友、對手等不同的視角,為我們立體化展示了費德勒在訓練場上的刻苦努力、比賽壓力下的沉著冷靜。
克萊里還會在這本書中帶你走進費德勒的個人世界。他與妻子米爾卡的愛情故事,他的家庭生活,以及他在慈善事業(yè)上的熱心投入,都將讓你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費德勒。
本書單好書全部6.5折
截至1月17日24時
點擊書封,馬上入手
點擊>>馬上一鍵下單
點擊>>會員5折購書
2024,他們離我們而去
Daniel Kahneman(1934-2024)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于2024年3月27日去世,享年90歲。卡尼曼曾先后于希伯來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擔任教授等職務。
[他山石智庫]評價說:卡尼曼的一生,是不斷追求知識、探索真理的一生。他的研究領域廣泛而深入,涉及決策科學、心理學和經濟學等多個領域。他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特的思考方式,為人類認識世界、做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智慧。
Daniel C.Dennett (1942-2024)
2024年4月19日,享譽世界的哲學泰斗、“新無神論四大騎士”丹尼爾·丹尼特因間質性肺炎并發(fā)癥而離世,享年82歲。
丹尼特創(chuàng)造了“意向立場”“他者現象學”“直覺泵”等概念,并論證意識的“困難問題”并不存在。
他認為哲學與科學的研究成果必須融通,他打破了科學家眼中“哲學無用論”的傳統觀念。
他精通認知科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和哲學史……曾榮獲心智與腦獎、伊拉斯謨獎,并兩次獲古根海姆獎。
丹尼特用自己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思考,指引我們尋找一個至關重要的答案——人類這種碳基生命,是如何獲得心智的。
James Harris Simons (1938-2024)
2024年5月10日,基金會聯合創(chuàng)始人詹姆斯·哈里斯·西蒙斯在紐約市去世,享年86歲。數學家、投資人、慈善家,這是西蒙斯最為世人所知的身份。
20歲從MIT提前畢業(yè);23歲出任哈佛教授;26歲成為破譯密碼的特工;37歲摘得數學界的諾獎“全美維布倫獎”;40歲轉戰(zhàn)華爾街,帶領大獎章基金取得66.1%的年平均回報率,連續(xù)27年業(yè)績遠超巴菲特,規(guī)模遠超瑞·達利歐……
身價達235億美元,身為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創(chuàng)始人的西蒙斯,曾位列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榜金融領域與對沖基金年度榜首!
夢想、遠見、執(zhí)著、挑戰(zhàn)、沖突、征服……巨星隕落,一代傳奇落幕。在投資界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個巴菲特,也只有一個西蒙斯。
Philip Zimbardo (1933-2024)
“一百年前看弗洛伊德,一百年后看津巴多!”在這個時代的黃昏,我們失去了這位心理學的巨人——據媒體報道,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于2024年10月14日在舊金山的家中去世,享年91歲。
津巴多不僅是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的設計者,更是心理學界的搖滾明星,他的形象和聲音,代表了當代心理學的面貌。曾當選美國心理協會主席,榮獲“心理學科學終身成就金獎”,津巴多還是社會心理學史上被引用次數最多的10位心理學家之一。
他在38歲時設計的“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直逼人性的善與惡。實驗被寫進了高校心理學入門教材中,先后被改編成4部電影。就連美國法律,也因為這場實驗做出了相關修訂。
點擊>>馬上一鍵下單
點擊>>會員5折購書
與誰同行,是一生的課題。 誠如黑塞所言: 不必是具體的人,同伴也可是書籍、思想、藝術。是永不碰面卻始終可以對談的書寫者。
本期策劃:Burt
編輯:蘆丁
CHEERS CHEERS CHEERS
BD@cheerspublishing.com,
拜托點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