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25春節大聯歡(簡稱文聯春晚)近日在北京首都體育館隆重舉行。畫家張繼山應邀出席并繪《金蛇獻瑞》為即將到來的乙巳蛇年賀歲。
已經有13年歷史的該晚會,影響力僅次于央視春晚,本次大聯歡以“共唱團圓家,百花再出發”為主題,節目編排圍繞著“家”做文章,眾多老中青三代、來自中國文藝界的藝術家,又一次歡聚一堂、同臺獻藝,以精彩的文藝表演迎接新春的到來。
本次大聯歡整體分為“新春齊回家”“深情唱團圓”“百花滿家園”三個篇章。組歌《蛇年迎新春 開門送祝福》在歡樂喜慶的氛圍中拉開演出序幕;戲曲三唱《白蛇傳》通過粵劇、婺劇、昆曲不同劇種的精彩演繹彰顯傳統文化深厚底蘊;年代攝影秀《暖》在光影魅力中展現時代變遷;歌曲《再一次出發》唱出文藝工作者接續奮斗的心聲……
“‘百花迎春’作為文藝界的重要品牌活動,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和文藝工作者的重視、關愛和期待。今年的‘百花迎春’圍繞‘家’的主題,聚焦行業期待、人民向往、時代發展,讓廣大文藝工作者感受到文聯組織這個大家庭的溫馨和美,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回家團圓的春節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活力和創造力,用文藝的力量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去鼓舞人心、溫暖人心、增強信心,堅定文化自信。
畫家張繼山創作的《金蛇獻瑞》系列作品喜迎即將到來的乙巳蛇年。中國傳統文化中蛇是智慧和創造力的象征,靈蛇充盈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蛇在最早的中華民族信仰文化中享有崇高地位。從“開天地”的盤古,到“摶土造人”的女媧,再到傳說中的華夏始祖炎帝、黃帝的遠古歷史中,我們的祖先一直與蛇有著千絲萬縷的因緣。中華神物龍,乃是蛇的圖騰化產物,甲骨文金文中的“龍”字即象形一條大蛇。從某種意義說,我們算是“蛇的傳人”。
對蛇最早的記載見于《史紀·三皇本紀》,書中說伏羲氏與女媧氏都是人首蛇身之物。我國最早的神話集《山海經》里的神多是蛇,有“深山大澤,必有龍蛇”之說。十二生肖中,蛇排在龍的后面居第六位,昵稱“小龍”。
2025年是乙巳蛇年,自古以來,蛇年象征著靈活與頑強,寓意幸運、吉祥和富貴。
有關蛇的成語典故更是俯拾皆是,不勝枚舉,豐富多彩。如筆走龍蛇、金蛇狂舞、杯弓蛇影、打草驚蛇、虎頭蛇尾、龍蛇混雜、牛鬼蛇神、虛與委蛇、蛇蝎心腸、打蛇打七寸、強龍壓不過地頭蛇、人心不足蛇吞象、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等等。這些成語典故具有結構固定性、意義整體性和語法功能多樣性等特征,是中國古代文獻中出現的詞組或短語,源自歷史故事、寓言神話傳說、古典文學作品等,經過長期流傳和使用,成為漢語詞匯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蛇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特定的象征意義。
無論是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蛇的象征幸運吉祥,愛情幸福,長壽財富,醫業藥物等等。在蛇年到來之際,激勵我們的情感共鳴,提升我們的藝術品位,促進我們的思維能力,鼓舞我們的實踐創新,在新征程中風雨兼程,勇往直前!
畫家張繼山說:在新的一年,祝愿全國人民吉祥順遂,天佑好運,彰顯蛇的性格特征,與時俱進,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巳巳如意,美夢成真,更上一層樓……
張繼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第一批會員,中國文聯文藝支教首批志愿者,孺子牛文藝志愿服務團團長兼公益組織負責人,致公黨北京市朝陽區文化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青聯常委,河南省南陽市人大代表 ,南陽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鄉村發展協會書畫院副院長,北京昌平區在京務工子弟學校名譽校長,山東聊城市“榮譽市民”。
2020年7月,張繼山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等18家中央部委、單位授予2019年度“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 “最美志愿者”榮譽稱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