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1355篇原創文章,作者群主飛龍。
全文共4785字,配圖18幅,閱讀需要14分鐘,2025年1月20日首發。
本文收錄在“坦克戰史”專輯
注:本系列文章在收集整理資料時參考了眾多中外資料,如“緬甸1942”、“緬甸1944”、“洛陽1944”等篇章的坦克戰資料大量參考了徐帆、甄銳所著《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呂宋1945”等篇章參考了王法所著《木諾茲之戰——日軍第6戰車聯隊的覆滅》(原載于《海陸空天慣性世界》2011年第12期,以及王法所著《困獸之斗:日軍第7戰車聯隊的覆滅》(原載于《現代兵器》雜志2016年第4期);在中國抗日戰場和太平洋島嶼作戰中的許多坦克戰細節參考了青梅煮酒所著《太平洋戰爭》(1-10冊),與中國軍隊裝甲部隊相關的部分內容參考了甄銳所著《抗日戰爭中國軍隊坦克裝甲圖鑒》。以上書籍均為國內正式出版并可在許多平臺購買。
在此一并感謝原著作者和許多無法列明的原始資料提供者!
接上期()
日軍的初代重炮牽引車產品普遍裝備到獨立的炮兵旅團或炮兵聯隊中,用于牽引105毫米及以上級別的重炮。很快,日本陸軍就開發出中型和重型兩個系列的野炮牽引車,中型牽引車系列包括九二式5噸牽引車、九四式4噸牽引車、九八式4噸牽引車和九八式6噸牽引車,重型牽引車系列包括最初的九二式8噸牽引車、九五式13噸牽引車、九八式13噸牽引車。?????
三、九四式4噸野炮牽引車和九八式4噸野炮牽引車
提及火炮牽引車必須先介紹其需求,在一戰期間出現了由霍爾特拖拉機牽引的重型火炮,逐步開始替代原本由騾馬牽引火炮的需求。一戰后,隨著各國火炮口徑和重量的增加,騾馬的牽引力和機動性顯然不及專門的牽引車。其中為了牽引75毫米、105毫米到120毫米這個級別的師屬火炮,開發了九四式和九八式兩個版本的4噸級中型牽引車。
圖1. 日本陸軍的九一式105毫米榴彈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各國的步兵師主要依賴75毫米級別的野戰炮作為炮兵主力,一戰初期的法國炮兵更是激進地只裝備了M1897型75毫米野戰炮這一種速射型火炮,直到在戰爭中體會到75毫米野戰炮對工事、塹壕、鐵絲網等防御設施的破壞力嚴重不足,不得不緊急增產了大量M1913型105毫米炮。
圖2. 法國陸軍及其一戰中的主要炮兵裝備M1897型75毫米速射野戰炮,由于實際射速可以高達每分鐘15發,法國人將其當成萬能炮裝備,結果由于威力不足被狠狠打臉
圖3. 法國M1913型105毫米野戰炮
一戰時期的日本陸軍也裝備有三八式105毫米加農炮和三八式120毫米榴彈炮這兩種大口徑火炮,但性能已經過時,且重量偏大(單炮即達2.6噸)導致機動性極差,1920年代即委托法國施耐德公司幫助其設計制造新一代105毫米野戰炮,1930年試制完成并有5門被運往日本進行測試。為了能夠適應相對瘦弱的日本挽馬,行列重量被嚴格控制在2000公斤以內,為此還特別設計了一款超輕型的前車。
圖4. 九一式105毫米榴彈炮及其經過特別設計的輕量級火炮前車
該款新型105毫米榴彈炮在1931年被命名為九一式十厘榴彈炮(實際口徑105毫米),最初的300門由法國施耐德公司生產,日本直接采購成品。從1933年開始,在日本國內的兵工廠自行生產,總產量約為1100門。
九一式105毫米榴彈炮采用開腳式炮架設計,左右射界各20度,高低射界為-5度到+45度,炮管長度為24倍口徑,炮彈有4個藥號的發射藥。在使用最大裝藥時,炮口初速為454米每秒,最大射程10800米。考慮到必須在采用開腳式炮架的基礎上能將16公斤的炮彈打出10公里開外,同時又要將火炮重量控制在1.5噸以內,這個性能已屬不易。????????????????????
從1936年開始,日軍全面部署九一式105毫米榴彈炮。他們原本打算仿照德軍師屬火炮的做法,把陸軍師團所屬炮兵聯隊里的裝備升級到150毫米榴彈炮和105毫米榴彈炮。但后來發現這并不太現實,除了國力的差距外,東亞所屬的戰場環境也不適合150毫米火炮下放到步兵師團。最后只在最精銳師團里裝備一到兩個大隊的九一式,而師團炮兵主力仍然是75毫米野戰炮。
圖5. 射擊中的九一式,這里可以看到木質車輪和開腳式炮架
九一式榴彈炮大隊通常下轄三個中隊,每個中隊配備4門火炮。早期生產型全部是使用騾馬拖拽的木輪版本,由于火炮較重,每門火炮需要六匹精挑細選的好馬。炮兵部隊通常還會多備一些挽馬,在馬匹受傷或生病時作為替換。從1933年開始,日本陸軍開始組建戰車部隊,為了能跟上裝甲部隊的行進速度,專門設計了一種采用機動車輛牽引的版本,稱為機動九一式。這種火炮的射擊性能與木輪版完全一致,只是安裝了板簧懸架和橡膠輪胎,火炮重量因此增加了250千克,在使用車輛牽引時,其最大速度可達40公里每小時。
圖6. 機動九一式105毫米榴彈炮,更換了金屬輪轂和橡膠輪胎,便于使用機動車牽引
圖7. 軍博里展陳的一門日制九一式?
九一式105毫米榴彈炮性能參數:
戰斗全重:1500千克(木輪版),1750千克(機動型)
行列全重:1979千克
口徑:105毫米??
身管長:2540毫米(24口徑)
炮口初速:454 米/秒??
俯仰角:-5° 到 +45°
左右射界:左右各20度
射速:每分鐘6-8發
最大射程:10800米
圖8、9. 九四式4噸野炮牽引車,使用4對小型負重輪,仍然殘留著霍爾特拖拉機的特點,設計有兩排座椅,最多可以搭乘6人,加上火炮自身還有2個座位,勉強可以坐一個炮班???????????????????
九四式4噸野炮牽引車資料:
服役年代:1934年(皇紀2594年)
重量:3.55噸
最大速度:40公里/小時
發動機:九一式汽油發動機( Type 91 PS (Petrol))
全體乘員:6名
建造數量:133臺
尺寸:長3.8米、寬1.85米,高2.2米
所牽引火炮:九一式105毫米野戰榴彈炮,九零式75毫米野炮
九零式75毫米野戰炮同樣是一門仿造自法國的新型野戰炮,其設計始于1928年(昭和3年),經過多次修改于1930年(昭和5年)完成了原型設計,又經過兩年的測試修改。于 1932年(昭和7年)正式定型。火炮以日本以皇紀紀年編號(1930年為皇紀2590年)命名為九零式野戰炮。這款炮雖然口徑沒有增加,但使用了不少新技術和新工藝,比如同九一式105毫米類似的開腳式炮架和炮管自緊技術,火炮性能有所提升,但火炮重量也飆升到1.4噸,幾乎接近九一式105毫米野戰炮1.5噸的重量,因此同樣不適合瘦弱的日本馬牽引,同時日本陸軍又沒有能力將其全部摩托化,因此成為一款比較雞肋的裝備,總產量近800門。但由于火炮初速較高,在戰爭末期和九一式都被少量安裝在戰車底盤,改造為一式炮戰車的兩個型號。
圖10. 九零式75毫米野戰炮(機動型),采用橡膠輪胎,重量比木輪版更大
圖11. 九零式75毫米野戰炮(木輪版),兩腳式炮架大大提升了火炮仰角,因此增加了火炮射程和左右射界,但同時也大大增加了重量,使得機動力更顯捉襟見肘
圖12. 太平洋戰爭后期的一式炮戰車,使用了九七中戰的底盤搭配九零式野戰炮,防護力很差但總算是弄出來一個帶75毫米主炮的裝甲單位? ? ? ? ? ? ? ? ? ? ? ? ? ? ? ? ? ? ? ?
1938年,日軍進一步開發出九四式的后續版本,九八式4噸牽引車,底盤負重輪增加到5對,性能略有提升,生產數量也遠遠超過九四式達到了781臺,戰爭后期在太平洋戰場上也多有被盟軍繳獲的照片留存。
圖13. 模型彩繪上的九八式4噸牽引車
圖14. 正在牽引一門野戰炮的九八式???
圖15. 在菲律賓戰場上拍攝的一輛九八式牽引車,車體上的標識可能屬于戰車第1師團????????
圖16. 九八式4噸野炮牽引車
圖17. 似乎一名美軍在測試繳獲的九八式
九八式4噸野炮牽引車資料:
服役年代:1938年(皇紀2598年)?????
重量:4.3噸
最大速度:38公里/小時???????
發動機:汽油發動機(91 PS/2600 (Petrol))
全體乘員:6名
生產數量:781臺????
尺寸:長3.7米、寬1.9米、高2.17米?
牽引火炮:九一式105毫米 野戰榴彈 炮,九零式75毫米野炮
圖18. 為了使用牽引車牽引木輪版九一式野戰炮,日本人搞出了一款四輪小車,將火炮固定在小車上實施機動,戰斗時再卸載,因此形成這種奇葩的小車駝炮的現象,這里出現的牽引車就是一臺九八式4噸牽引車?????????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坦克戰史”專輯的其他文章鏈接如下,歡迎延伸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