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間,有位書生泛舟鄱陽湖。夜幕漸深,他將船停靠在湖畔。
是夜,明月高懸,灑下銀輝萬頃。微風徐來,攜帶著湖面的清涼氣息。
書生雅興頓起,離舟登岸,緩步于湖濱。仰望星空,賞玩月色,任憑清風入懷,悠然自得。
不知不覺間,來到一家酒館。在那里,他遇到幾位客人,彼此互道姓名,竟都自稱是同鄉。
幾人一見如故,很快便熟絡起來,遂共同買來幾壺清酒,圍坐小酌。談笑風生之際,氣氛愈發融洽。
不知是誰率先提及鬼故事,隨后眾人紛紛響應,開始講述各自所聞所經歷的奇異之事。每個故事皆奇特新穎,引人入勝,令在座之人無不稱奇。
其中一人緩緩開口道:“諸位所講之事確實奇妙,但與我親身經歷相比,卻略顯遜色。曾經我在京城求學,為了避開塵世喧囂,暫居于豐臺一位花匠家中。一日,偶然與一位讀書人交談。我贊嘆這里的花卉之美,但也提及墓地間的鬼魂令人可憎?!?/p>
“那位讀書人聽后說道,‘鬼亦有雅俗之分,并非一概而論’接著,他講述自己游歷西山時的奇遇,‘某日,我遇到一位談論詩歌之人,其見解深刻獨到,吟誦的詩句意境深遠,如“深山遲見日,古寺早生秋”“鐘聲散墟落,燈火見人家”“猿聲臨水斷,人語入煙深”“林梢明遠水,樓角掛斜陽”“苔痕侵病榻,雨氣入昏燈”“鵂鹠歲久能人語,魍魎山深每晝行”“空江照影芙蓉淚,廢苑尋春蛺蝶魂”。每一句都令人心馳神往。正當我想詢問他的住處時,忽然一陣鈴鐺聲響,那人竟倏忽不見。如此高雅之鬼,又怎會讓人厭惡呢’”
“我被他的話語深深吸引,不禁想要留下他一同飲酒。那人整理衣冠,起身笑道:‘承蒙您不嫌棄,已是榮幸萬分,怎敢再叨擾您的清興’言罷,一笑隱去。此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講述這段故事的人,其實就是鬼?!?/p>
聽完這些,書生開玩笑地說:“這真是前所未聞的奇事,古代也未曾有過這樣的記載。然而,就像傳說中的陽羨鵝籠那樣,幻象中又出現新的幻象,層層疊疊,誰能知道講述這個鬼故事的人,會不會也是鬼呢?”
幾人頓時臉色大變,一陣微風突然吹起,燈光變得昏暗無光。
緊接著,他們都化作淡淡的薄霧和輕煙,漸漸散開,消失不見。
故事改編自《閱微草堂筆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