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崇武古石城:歷史與文化的交融之旅 作者:何光燕
崇武古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南海濱。它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江夏候周德興經(jīng)略海防時為抵御倭寇而建的。去年端午節(jié)那一天,我與愛人懷著一顆崇敬的心自駕車來到了崇武古石城。
當我們來到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城看見大門兩旁有石藝巧奪天工,古城威鎮(zhèn)海門的八個大字。
我與愛人買了門票后就迫不及待地朝里奔去。那天來自五湖四海旅游的游客真多,到處人山人海。我抬頭看見崇武古城墻上有紅色和黃色戚字樣的旗幟迎著陣陣海風飄舞。在一片青青的草地上,我看見立有一塊黃吾野詩碑。看到旁邊的碑文介紹方知:黃吾野(1524——1590年)名克晦,字孔昭,號吾野崇武鎮(zhèn)人。作品有《金陵稿》、《匡廬集》等數(shù)十卷。詩立意高尚,是一位胸懷大志的愛國詩人。
往前走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石雕像。其中有嚙指心痛石雕。雕碑文上刻著孔子的學生曾岑被尊為“宗圣”。他提出“吾曰三省吾身”,以父母和兒子血肉相連的故事教人孝順父母字樣。還有親嘗湯藥石雕像。寫的是劉恒當上皇帝后,既要日理萬機治理國家,又要為臥床的母親親口嘗藥,伺奉周到。他的孝名聞名天下。
看到這兩個石雕像,我打心眼地佩服,是的,在這世上無論何人感恩父母、孝順父母是每個為人子女應(yīng)盡的責任和義務(wù)。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意,更何況生而為人呢?在這天底下不善待父母的人,生活也很難厚待他們。
在石雕像眾中,我看見大肚羅漢笑佛。我想它的肚皮之所以大是宰相肚里能撐船,大肚可容天下之事。世間恩恩怨怨一笑了之。如做人也像它一般那么天底下再大的事也不算一回事。
在這里我也看見中箭虎丁得孫石雕像。他是一名副將,學得一身好武藝,善使飛叉。還有穿著惠安服的惠安女石雕像。
再往前走,我與愛人看見崇武古城旅游風景區(qū)立有我在崇武等風,也等你充滿詩情畫意的字樣。此刻,我與愛人面朝大海。看著海水洶涌澎湃,一浪接一浪的浪花唱著生命歡快的歌曲。我想人生啥叫幸福?生活簡簡單單,忙時努力掙錢,閑時與愛人到大海邊玩一玩這就是人生滿滿的幸福。今生等風也等小雨,等生活中偶爾擁有的小確幸。
當我倆攜手走進非遺藝術(shù)長廊后,五彩繽紛的寶石看得人眼花瞭亂。這里有黃色方解石晶族、白色冰洲石、黃鐵礦水晶螢石晶族、石英硫鐵、藍螢石、鐵膽石、綠松石、鐘乳石、藍銅礦石……
當我與愛人懷著崇敬的心踏在古城墻墻上,仿佛看見多年前無數(shù)先輩們?yōu)榈钟量転r血奮戰(zhàn),英勇不屈的畫面。也深深地佩服戚繼光這位明朝時期的著名軍事家和民族英雄。他在山東、浙江、福建沿海身經(jīng)百戰(zhàn)立功數(shù)次。
走下城墻,我看見廟門前有關(guān)圣廟伽藍菩薩圣誕新春,祈福消災(zāi)吉祥三千佛法會橫幅。廟的房頂上有雕刻幾條黃粉藍交間的龍騰圖樣。
我與愛人攜手朝廟外巷里走去。我看見某石墻上寫有愛拼才會贏,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是的,福建人天生有一股拼勁值得人們學習。雙腳踏在長長的石板路上,我仿佛忘記了生活中的一地雞毛。在這條巷道里,我與愛人參觀了明代崇武雙絕之八閩琴師鄭佑故居,也偶遇幾只小花貓在巷道里無憂無慮地追逐嘻鬧著。
在返回的路上,我與愛人在施瑯將軍威偉的雕像旁久久站立。歷史上的施瑯大將軍收復臺灣,為清朝大統(tǒng)一事業(y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我們走出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城大門向左拐往下走時,我與愛人看見立有崇武古城,抗寇名城戚帥功,雙峰虎豹鎮(zhèn)雄關(guān)強勁有力的繁體字樣。
從古城出來,在返程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想道:人們常說因為一個人會戀上一座城,那么我也會因為這座古石城而愛上古城的一花一草。相信歷史也永遠不會忘記古城的英雄們,世世代代都會把他們的英勇事跡流傳下去。
走進崇武古城就走進了一個美麗的世界。愛旅游的朋友們不妨到古城去看一看,或許你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個不同樣的美麗,歡喜而來,開心滿載而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