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業八個兒子,楊七郎如李元霸,楊六郎像秦瓊,楊五郎賽程咬金,楊大郎如劉備,楊二郎如雄闊海,楊三郎像史敬思,楊四郎像羅成,楊八郎如關興。他們八個,個個勇猛如虎,人稱“七郎八虎”。在評書中,七郞八虎的英勇事跡很多,比如七郎八虎闖幽州。可惜,他們的結局卻著實讓人唏噓。
“大郎替了宋皇死,二郎替了八賢王,三郎馬踏入泥漿,四郎、八郎流落到番邦,五郎一怒當和尚,七郎被害高桿上。只有楊六郎,獨自把家還!”楊家將七郎八虎的結局:3個捐軀,2個流落,1個出家,1個被害,“八子去,六子還”,只有楊六郎1人把家還。這其中究竟有什么樣的傳奇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大郎,你……”楊繼業目光凝重,望著英姿勃發的大兒子楊延平,喉頭哽咽,千言萬語,竟一時難以言盡。
楊大郎面色堅毅,他接過父親未竟的話語,道:“爹,您放心,我定會不負所托,平安回來的。”
大郎話音未落,楊二郎身形一閃,毅然決然地道:“爹,孩兒愿喬裝成八王的模樣,與大哥一同前往。”
緊接著,向來沉穩的楊三郎也走了出來,豪氣干云地說:“那我便扮成王丞相,與大哥、二哥一同前去。哪怕前面是龍潭虎穴,我也誓要與大哥、二哥并肩去闖!”
楊四郎、楊五郎見此,相互對視了一眼,一起走了出來,齊聲說道:“我們兄弟二人,愿化作隨從,緊隨兄長左右,誓保兄長們的周全。”
一直在旁邊默默觀看的楊六郎,終于也出聲道:“爹,我看大哥此計甚好。俗話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只要我們兄弟齊心,定能共克時艱。我亦愿隨兄長們前行,若遇不測,我楊六郎誓死捍衛楊家威名,至死不渝!”
楊七郎性情豪爽,他“嘿嘿”一笑,跳了出來,拍著胸脯道:“六哥所言極是,爹,還有我呢!我楊七郎,一身是膽,豈能退縮?我愿隨哥哥們同行,共赴生死,若番邦賊子背信棄義,我第一個沖出來,斬將奪旗,為兄弟們開路!”
楊八郎年紀雖小,卻也不甘落后,他拉著楊繼業的衣角,眼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爹,八郎雖小,但亦能貢獻綿薄之力。我也要隨哥哥們一同前往,請爹爹成全!”
以上便是楊家將故事中,楊家將八子——七郎八虎得知遼國韓昌和天慶梁王欲在金沙灘用“雙龍會”將大宋的皇上和文武百官一網打盡的消息后,在皇上被潘元帥鼓動已經同意前去騎虎難下的情況下(去吧,必有去無回;不去吧,大宋臉面盡失),先是長得和宋皇頗有幾分相似的楊大郎看到父親為此憂心忡忡的樣子,第一個站了出來,說他愿意代替皇上前去赴險。
楊繼業知道此行兇險萬分,這一去,必九死一生。因此,向來說一不二的他在對話中竟忍不住哽咽了起來。
其他的兄弟們見此,全都挺身而出,要與大哥一起前去“赴會”。
楊繼業望著眼前這八個兒子,他們一個個英勇無畏,豪情壯志,仿佛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他深知此行兇險萬分,但更明白,這是身為楊家將子孫必須承擔的責任與使命。
“好,我的孩兒們,你們都是為父的驕傲。此行務必小心行事,爹爹盼望你們平安歸來!”楊繼業說完,眼中閃爍著淚光,但更多的是對兒子們的信任與期望。
七郎八虎在楊繼業的目送下,踏上了前往金沙灘的征途。他們的身影顯得格外挺拔,他們的腳步——每一步都踏出了堅定與決絕。沿途的風沙似乎也被他們的豪情所感染,變得柔和了許多,仿佛連大自然也被這八位英勇的楊家將所折服。
金沙灘,這個多次被歷史銘記的地方,即將見證一場關于忠誠、勇氣與犧牲的傳奇。楊家七郎八虎,他們不僅是血脈相連的兄弟,更是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戰友。在這條未知且充滿挑戰的路上,他們將相互扶持,共同面對即將到來的風暴——七郎八虎血戰金沙灘,楊家將故事中最悲壯的一戰!八子去,六子回,楊家將之殤!具體的故事是怎么樣的呢?我們接著往下看吧。
“無論前路如何坎坷,我們都要記得,我們是楊家將,是守護這片土地與人民安寧的壁壘。”一路之上,父親楊繼業的話語回蕩在楊家八子的心間,如同一面不倒的旗幟,引領著他們闊步前行。
楊繼業望著兒子們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鬼谷傳人的那句“八子去,六子回”如同魔咒般在他腦海中盤旋,揮之不去,簡直就像一道無形的枷鎖,壓在他的心頭,讓他難以釋懷。他暗自祈禱,愿上蒼能保佑他的孩子們能平安歸來。然而,作為一名久經沙場的將領,他深知此行的兇險,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再說七郎八虎一路疾馳,很快便抵達了金沙灘。他們按照計劃,成功騙過了天慶梁王和韓昌。然而,“雙龍會”畢竟不是好會,在遼軍的宴會上,以為奸計得逞的天慶梁王在酒過三巡之后,便出言相逼,要“宋皇”獻上降書順表。
楊大郎聞言“哈哈”大笑:“番王,你有眼無珠,竟不知我不是皇上,我乃金刀楊令公長子楊延平是也!”
天慶梁王聞言,臉色驟變,連忙拍案而起,大聲怒喝道:“大膽楊延平,竟敢欺瞞本王!來人啊——”話音未落,兩旁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如潮水般涌出,將楊大郎、楊二郎、楊三郎他們團團圍住。
楊大郎面不改色,他朗聲道:“番王休要張狂,我楊家將豈是貪生怕死之輩!今日便讓你見識見識我楊家將的厲害!”說罷,搶過近身一位番將手中的長槍,挺槍便刺,槍影如龍,瞬間便有數名遼將倒在了血泊之中。
楊二郎、楊三郎見此,亦不甘示弱,各自從番將手中搶來長劍與大刀,二人配合默契,劍光如電,刀影似風,所到之處,遼軍紛紛倒下。
“咳……不好,我中毒了!”楊大郎心口一痛,一口鮮血噴口而出,身形也不由自主地晃了晃。
原來,宴會中,喬裝成宋皇的楊大郎與天慶梁王碰杯所喝的酒中,早已被對方暗中下了劇毒,只待時機一到,便要讓他死于非命。
“大哥!”楊二郎與楊三郎見狀,眼中閃過一絲驚恐,卻也更添了幾分決絕。他們深知,此時絕不能退縮,否則不僅大哥難逃一死,他們兄弟幾人也將全部命喪于此,更會讓楊家將的威名受損。
“二郎、三郎,不必管我,你們速速突圍,一定要帶著兄弟們平安回去見爹爹!”楊大郎,強忍著體內的劇痛,大聲說道。他的聲音雖然因中毒而變得沙啞,但其中的堅定與決絕卻絲毫未減。
“不,大哥,我們絕不會丟下你的!”楊二郎與楊三郎齊聲高喊,他們手中的兵器揮舞得更加迅猛,試圖為楊大郎殺出一條血路。
就在這時,天慶梁王大聲下令:“快快,絕對不要放過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
楊大郎一聽,心道:“擒賊先擒王,不殺了這天慶梁王,難以扭轉今日的局勢!”他心中念頭一轉,身形暴起,不顧體內毒素的蔓延,槍影如織,直取天慶梁王。
遼軍見狀,紛紛上前阻攔。當年“五大少陽將”之一的楊大郎的本事可不是蓋的,那些敢擋在他面前的遼兵遼將被他凌厲的槍法打得非死即傷。
楊二郎與楊三郎緊隨其后,三人并肩作戰,宛如一體,將遼軍殺得節節敗退。然而,中毒已深的楊大郎,很快便感覺頭暈乏力,槍法也逐漸慢了下來。
“大哥,你且退后,待我們來斬下這賊人的頭顱!”楊二郎怒吼一聲,長劍出鞘,劍光如匹練般劃破長空,直取天慶梁王。
楊三郎亦不甘落后,大刀橫掃,將周圍遼軍一掃而空,為楊二郎開路。
天慶梁王見狀,大驚失色,他萬萬沒想到這楊家將竟如此勇猛,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怯意。但身為大王,他不能示弱,所以,只好強提一口氣,準備隨時迎戰。
這時,楊大郎已經快支撐不住了,身形搖搖欲墜。他強提一口氣,左手一抬,發動了袖箭的開關——這?箭乃是楊大郎從爺爺火山王楊袞的“走線銅錘”絕技中悟創出來的,平時很少有機會使用,沒想到今天派上了用場。只聽“嗖”的一聲,袖箭破空而出,正中天慶梁王的胸口。
天慶梁王“哎喲”一聲,然后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望著自己胸前的袖箭,身體緩緩倒下。一代梟雄,就此栽在了楊大公子的手中。
“好!”楊二郎與楊三郎見狀,齊聲歡呼。然而,此時楊大郎卻已油盡燈枯,“撲通”一下倒在了地上。
“大哥!”楊二郎與楊三郎急忙上前扶住他,眼中滿是悲痛。
“我……我沒事……”楊大郎勉強擠出一絲笑容,但聲音卻已微弱如蚊。他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了,于是用盡所有之力,伸手抓住了兩位弟弟的手,鄭重地道:“你們……一定要……帶著弟弟們平安回去……告訴爹爹……我……我們……沒有辱沒……楊家將的威名……”言罷,楊大郎頭一歪,便再沒有了呼吸。
楊二郎與楊三郎悲痛欲絕,但他們知道,此時不是哀傷之時,必須盡快帶領兄弟們突圍。兩人對視一眼,眼中都充滿了決絕。他們深深地看了一眼楊大郎,然后大喝一聲,奮力向遼軍沖去,誓要殺出一條血路!
兄弟二人奮力拼殺,終于成功地殺出了一條血路,與其他幾位兄弟會合。另幾位兒郎得知大哥已為國捐軀的消息后,個個悲憤交加,眼中閃爍著復仇的火焰。
脾氣火爆的楊七郎更是氣得牙關咬得“咯咯”作響,他緊握長槍,怒聲而道:“大哥為國捐軀,我等豈能獨活?今日定要殺盡遼賊,為大哥報仇!”
楊四郎雖然沒有出聲,但眼中卻射出了比平日凌厲百倍的光芒,他看著如螞蟻一般涌上來的遼兵遼將,心中暗自發誓,定要讓他們見識到楊家將的真正厲害。
楊五郎將手中的長槍掛在得勝鉤上,拿出了另一件得意的兵器——一對宣花大斧,雙斧寒光閃爍,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必定是一場大殺戮!
楊二郎見兄弟們已經準備完畢,便大聲喊道:“兄弟們,為了我們的大哥,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沖啊!”言罷,他率先沖出,手中的長槍如龍出海,所向披靡。
楊三郎緊隨其后,金槍舞動,如秋風掃落葉,所到之處,遼軍紛紛倒下。
楊四郎和楊五郎不甘示弱,四郎槍法精準,每一槍都帶走一名遼將的性命;五郎的雙斧更是威力無窮,每一次揮動都伴隨著敵人的哀嚎。
楊六郎和楊七郎,一個槍法以巧見長,讓人防不勝防,他穿梭在遼軍之中,如同神龍擺尾,每一次橫掃都讓遼軍將士哀嚎連連;一個以狠著稱,每次揮動都帶起呼嘯的風聲,勢不可擋,遼軍將士在他的面前仿佛成了待宰的羔羊,紛紛倒地。
別看楊八郎年紀小,槍法同樣不凡,他在遼軍之中一邊靈活躲閃,一邊尋找機會,左挑右刺,為兄長們減輕壓力。
他們七兄弟,如同七只下山的猛虎,在遼軍的重圍之中,橫沖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平時勇猛無比的遼軍在他們面前,竟成了一片待收割的麥田。天邊的夕陽將他們的身影拉得長長的,金色的余暉灑在他們的盔甲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仿佛為他們披上了一層神圣的戰袍。
戰斗持續了數個時辰,楊家將兄弟們早已疲憊不堪,但他們的眼神中依然燃燒著熊熊的斗志。遼軍雖然人數眾多,但在楊家將兄弟們的勇猛沖鋒之下,漸漸顯露出了頹勢。照此下去,楊家兄弟成功突圍是遲早的事。
遼軍主帥韓昌見此,連忙下令:“快放下千斤閘,務必要將他們困死在土城之內!”
千鈞一發之際,楊二郎眼疾手快,一眼瞥見了那緩緩降下的千斤閘,心中一凜,連忙拍馬奮起神威,殺出一條血路,沖到城門之下,一把托住了即將落下的千斤閘,大聲叫道:“兄弟們,快!趁此機會,速速突圍!”他的肌肉緊繃,青筋暴起,全身的力量仿佛都凝聚在了這一刻。
楊三郎等人見狀,心中一振,紛紛加快了沖殺的速度。楊四郎槍尖如電,楊五郎雙斧翻飛,楊六郎金槍高深莫測,楊七郎暴擊連連,楊八郎也連連拍馬、槍影紛飛,他們配合默契,瞬間殺到了城門之下。
這時,在楊二郎的力舉之下,千斤閘已被高高托起,為兄弟們爭取到了寶貴的出城的機會。然而,他臉上的汗水與血水交織在一起,顯然已到了極限。
就在這時,楊三郎沖到了他的身邊,大聲道:“二哥,我來助你!”
“不!你們快走,再晚就來不及了,快!!!”楊二郎堅決地拒絕了楊三郎的幫助,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他知道,一旦兄弟們停下來,就會錯失這唯一的生機。
“二哥,我們不能丟下你!”楊三郎的聲音中帶著哽咽,但他手中的金槍卻更加堅定地揮向敵人。
“快走!這是命令!”楊二郎怒吼著,他的聲音在戰場上回蕩,仿佛一頭被困的雄獅在發出最后的咆哮。
楊三郎、楊四郎、楊五郎等人看出了楊二郎的堅持,他們心中雖然萬分不舍,但更明白此刻的形勢不容猶豫。于是,他們咬緊牙關,含淚向城門外沖去。
當他們回頭望去時,只見楊二郎依然孤身一騎,在那千斤閘下奮力支撐。他的身影在夕陽的余暉中顯得越發高大,仿佛一座不可動搖的山岳。
“二哥!”楊三郎等人齊聲高呼,他們的聲音中帶著無盡的敬意和悲痛。
然而,楊二郎卻沒有回應,因為身體連中多箭的他已經用盡了最后一絲力氣,強撐著千斤閘,為兄弟們爭取到了更多的逃生時間。當最后一名兄弟沖出城門時,千斤閘終于轟然落下,將楊二郎的身影永遠地留在了那片戰場上。
城外的兄弟們呆立當場,望著那緩緩關閉的城門,心中涌動著難以言喻的傷心與悲憤。夕陽的最后一抹余暉似乎也在此刻黯淡,天地間仿佛失去了色彩,只剩下無盡的灰暗。
楊三郎緊握金槍,手指因用力而泛白,他的眼眶泛紅,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卻始終沒有落下。他深知,此刻的停留便是對大哥和二哥犧牲的辜負。
“走!我們先沖出去,其他的見到父親再說!”楊三郎強忍著悲痛,振臂高呼。他的聲音在空曠的戰場上回蕩,仿佛是對逝去“戰友”的承諾。
楊四郎、楊五郎等人紛紛點頭,他們咬緊牙關,目光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們深知,這場戰斗遠未結束,真正的挑戰還在前方。
在楊三郎的帶領下,楊家將兄弟們重新整頓旗鼓,他們擦干眼淚,收起悲傷,將滿腔的怒火化作無盡的動力。他們深知,只有繼續前行,才能不辜負兩位哥哥的犧牲。
韓昌想不到楊家兄弟的力量如此強大,連忙命令所有的大軍全部出動,只許向前,不許后退,后退者立斬,務必要將老楊家七郎八虎趕盡殺絕。
遼軍聞言,個個拼命向前,戰場上的喊殺聲、兵器碰撞聲震耳欲聾。因此,楊家兄弟剛沖出城門,很快便又陷入了遼軍的重重的包圍之中。
楊三郎心中暗自思量:“大哥、二哥已去,現在我便是兄弟中的長兄,必須擔起責任,帶領兄弟們突圍出去。”想畢,他轉頭看向弟弟們,沉聲道:“四弟、五弟、六弟、七弟、八弟,我在前面開路,你們隨我一起沖殺!”說完,拍馬向敵人沖殺而去。
其他兄弟,個個抖擻精神,毫不猶豫地緊跟著楊三郎之后,拍馬沖出。他們六人各自揮動手中的兵器,在敵人的重圍之中,攪了個天翻地覆。
然而,盡管楊家六兄弟英勇無比,但遼軍人多勢眾,且不斷有援軍趕到。他們漸漸陷入了苦戰,然而,他們毫無懼色,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守護彼此,守護楊家將的榮耀。
在激戰中,沖在最前的楊三郎不幸受傷,但他依然堅持戰斗,誓死保護兄弟們的安全。楊四郎和楊五郎見狀,更是奮不顧身,拼死殺敵。
此時,楊六郎見遼將耶律不休想要放冷箭偷襲三哥,他連忙拔出身上的佩劍,用力向對方擲去。耶律不休“哎呀”一聲,命喪當場。
楊七郎勇猛無比,他揮舞著手中的丈八蛇矛槍,左沖右突,無人能擋。他邊殺,邊喊道:“番賊,不怕死的就來送死吧!”
就在他們即將沖出包圍圈的時候,身后的楊八郎突然“撲通”一下掉到了馬下。
原來,敵人狡猾,他們用“拉馬鉤”拉傷了楊八郎的戰馬小白,小白身體突然失去平衡,將楊八郎掀翻到了地上。
楊三郎見此,連忙奮勇殺回,殺退了想要趁機取楊八郎性命的遼兵。
楊三郎見楊八郎的戰馬受傷了,便將自己的坐騎小龍讓楊八郎騎。
楊八郎不肯,楊三郎說:“這是命令,趕快上馬!”
楊八郎無奈,只好遵命上馬。而楊三郎由于騎了受傷的戰馬小白,在后來的戰斗中,由于小白堅持不住,使得三郎被摔到了地上,連人帶馬被遼人的鐵騎踏入了泥槳之中。
這場金沙灘之戰結束后,楊四郎和楊八郎生不見人,死不見尸。后來才知道,他們由于在戰斗中表現不凡,各自俘獲了遼國的鐵鏡公主和銀鏡公主的芳心。兩位公主將在戰斗中力竭落馬的他們活捉到了北國,請求肖太后賜婚。面對這個,他倆本來都是寧死不從的,但后來想到或許留著有用之身,將來還能為國報效,便忍辱負重答應了,因此兩人一個成了鐵鏡公主的相公,一個成了銀鏡公主的駙馬。
后來,身在遼營心在宋的兩人,在楊九妹下幽州、孟良北國借鳳發以及大宋攻打天門陣的時候,他們幫助宋軍立了不少大功。
而楊五郎在沖出重圍之后,看到身后無一位兄弟跟來,他以為兄弟們已經全部犧牲了,因此萬念俱灰,于是,徑自往五臺山出家去了。
其實楊七郎也是成功突圍了的,但后來被潘元帥公報私仇,將他綁在高桿上,叫人射了一百單三箭,他沒死在敵人的重圍之中,卻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讓人痛心!
只有楊六郎,既沖出了重圍,后來,還回到了天波楊府。直到這時,佘老太君才知道,原來所謂 的“八子去,六子回”,指的不是六個兒子回,而是第六個兒子楊六郎能夠活著回來。此后,曾經威名赫赫的郎八虎,只剩下楊六郎一個人肩挑楊家將繼續精忠報國的使命。楊六郎沒有灰心,他勇挑重擔,并憑借出色的本事,成長為威震三關的大元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