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博藝術簡介
劉云博,原名劉芝, 定居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培訓中心導師。北京市朝陽區美術家協會理事。
2014年《秋韻》獲“第四屆全國中國畫線描展”優秀獎(最高獎)。
2014年《蕉林聚賢》 獲“‘翰墨齊魯’首屆全國花鳥畫作品展”優秀獎(最高獎)。
2014年《秋林意趣》獲“‘金陵文脈’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最高獎)。
2018年7月作品【嘉花瑞氣】被“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選用為藝術陳設品
2019年3月合作作品【麗鳥和春圖】被北京市委辦公廳收藏
2015年與莫曉松老師合作的國畫作品【清梅素竹】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永久收藏,在駐韓國使館展示。
2017年9月由河北省出版社出版專著:劉云博-中國當代名家經典-【蘭風禽雅】
2020年9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水墨芥子園」-花卉翎毛譜.
2024年2月由河北省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學術性書畫家-劉云博-【逸品典藏】
2024年11月在山東濰坊集文齋舉辦《含道蘊真》劉云博花鳥新作展
作品欣賞:
素以為絢
——劉云博繪畫藝術賞讀
支英琦
和云博相識,是從看他的畫開始的。
這些年里,各種畫展看得不少,畫家也認識了很多。但是,很少看到一個畫家如云博一樣,具有傳統筆墨和現代詩意渾然天成的純真。在他的畫里,紅蓼花開的淺灘,夜幕輕籠的溪谷,形單影只抑或相依相伴的山鳥水禽,無不涌動著欲說還休的寂然情緒,散發著一種幽淡散逸的詩意,給我帶來一種難以言傳的痛快淋漓的感覺。
無緣由地,我和云博的這種畫面情境“通了電”,喜歡上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見面交流的機會多了,對于云博為人作畫了解得也深入了不少,內心里開始有一種涌動,想為云博和他的畫寫點文字。然而,幾次提筆卻不知從何處說起,就一直耽擱下來。也是機緣巧合,前些天去北京,在朋友的畫展中又一次邂逅,云博盛邀我去看看他的近期創作。在宋莊一隅,安安靜靜的畫室里,我們對坐品茶,墻上、地下滿鋪著他的近作,一樣的殘荷孤鳥、霧鎖寒林,一樣的清寂蕭疏、逸氣風發,卻分明透出一種靈性往來的禪意哲思,一種凄迷悱惻的精神內涵。這樣的畫,只能來自于深心里的詩情和智慧。
正當我流連品賞,感嘆不虛此行的時候,云博談及要將這批作品結集成書,囑我寫點文字,我正漸入畫境,心有戚戚,遂答應以門外俗眼,略窺堂奧,算是與云博的一次心領神會。
如同生活里的狀態一樣,劉云博是一位謙虛誠篤、安靜內斂的年輕畫家。他沉潛傳統,精研六法,承襲宋元筆意,獨鐘明清性靈,運筆簡勁灑脫,用墨敷色爽凈,作品里獨有一種蕭疏冷逸、含蓄蘊藉的朦朧美感。早些年,他專心于花鳥一脈,精研畫理,寓寫于工,筆下物象形備神完,意境邈遠,已經具備自家氣象。而在近期的作品里,我們又欣喜地看到他在繪畫技巧表現的廣度和意境呈現的深度上拓展的履痕。他舍棄折枝花鳥的傳統樣式,嘗試將花鳥置于自然山川,恣意表達對于氤氳流蕩的生命摯愛,表現對于宏闊宇宙的詩性體悟。所以,他的花鳥如飛在野、滿目生姿,那種含蓄繾綣的文人書卷之氣,就從素宣上嘯蕩而起,經由你的眼睛,在內心里掀起一陣陣感應的潮涌。
系統欣賞劉云博的畫作,內心感慨良多。這些年來,他客居京城,像一位藝術的苦行僧,寫生,臨摹,求師,悟道,篳路藍縷,面壁圖破。從近期的作品看,云博終于打開了一扇法門。之前,他是在門里徘徊的,衣帶漸寬終不悔,卻終是囿于定法,難成體貌。門扇一開,他眼前的世界如此廣闊,無限情思從毫端奔涌而出,山川無言,飛鳥翩翩,詩心真性滌蕩著他的心靈。他的花鳥世界豁然開朗,恣意高韜。你看,《古逸》里,枝葉紛披的野蕉和莖稈挺直的菖蒲俯仰照應,在微茫的光影里,一只大鵝悠然于時光之岸,它曲頸剔羽的閑雅,飄逸了整個山坡;《南山詩意》四屏更是美不勝收,遠山覆蓋著厚厚的積雪,近處的水澤依稀可見凌厲的寒冰,古樹嶙峋如鐵,寒風陣陣如號,而這蕭瑟的天地正是鳥禽們的樂園,它們或棲或飛,呢喃鳴叫,自在于山河遼闊。雪國是清洗靈魂的地方,也是一個生命獨住的地方,云博將雪山寒林不同物象融為一體,不正是寄托著幽遠冷逸的詩思?
詩意、禪境的融入,使云博的花鳥世界充滿了無限的意趣。
《斯無窮矣》里,一棵落光了葉子的大樹,矗立在蒼茫天地間,執拗地用枝條彈響風霜;而一群蘆鴨,依舊在歲月的水塘里自在鳧游,對即將到來的冬天毫不在意。云水蒼茫,衰草依依,世界從躁動歸于平和,人的靈魂也澄凈無染。
看云博畫畫,是一種情馳神縱的享受。這些年來,他強化了以筆入畫的研習,畫畫時,常用枯筆淡墨,枯而潤,淡而綿。他把行書的筆意融入到繪畫,畫面愈顯瀟灑、俊逸。為使畫面更加松靈,他有意把工細的物象往松里畫,使畫面更具寫意性。就比如《秋晨》里,水墨潑寫的荷塘寂靜如鴻蒙,在衰微紛披的荷葉里,一支支枯筆疾寫的荷梗挺立著,舉起蓮蓬的話筒,向天地訴說著滿腹的心事。工筆細寫的兩只水鴨子,在蘆花和水草中靜聽風聲,若有所思------
黃公望說:“詩要孤,畫要靜”,其中包含著深刻的人生體驗。在淡泊無爭、靜寂平和的心境里,世上的一切都是安靜的。“懶出戶庭消永日,花開花落罔知年”,虛靜之美是中國美學的重要內涵,而虛靜的藝術,只能來自淡泊的心靈。在京城熱熱鬧鬧的畫界,云博是一個特別能靜下來的人,這種“靜水流深”的狀態延續進畫里,就是“萬象自往返”的自在之境。
劉云博近期畫境的深入,與他虔心承領前人啟沃,不斷揚棄畫法風格是緊密關聯的。從這批作品可以清晰看出,他在古人用筆的基礎上,悄悄添加了一些現代構成,使畫面呈現出一種時代感。首先,他從宋人全景花鳥中吸收了很多營養,又借鑒了明代林良、呂紀的畫風,糅合為自己的筆墨基調。從輯入書中的許多小幅作品看,雖然用的是宋人寫生傳神的院體風格,但是兼具了寫意放逸的筆法,尺幅不大,卻場景宏闊,境界高遠;其次,云博大膽借鑒了山水畫的構圖特點和皴法用筆,在山石樹木的處理上遒勁爽利,使之與鳥禽的柔美相互映襯,作品有一種古意新出之感。另外給人印象深刻的是,云博的這批作品引入了古人詩詞的意境,輔以淡墨的暈染,用墨氣淋漓表現世界的混沌氣象,畫境清曠,情趣高逸。
“絢爛之極歸于平淡”。歷代中國文人追求一派天真之境,傳統的中國花鳥畫,更是有“素以為絢”的美學命題,強調最終以“素”為極致體現繪畫之美,所謂“欲造平淡,當自綺麗中來;落其紛華,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年輕的劉云博無疑深悟此道,他的畫拋卻繁復綺麗,直取本質,筆到之處,霍霍有聲,將造化之妙與筆墨靈性水乳交融,揮寫花鳥蟲草之真情,呈現出傳統文化的詩意之美。
以情為文,祝賀云博近作付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