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以來,DeepSeek成為各個行業所聚焦的熱點話題。這個融合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的前沿平臺,正逐步揭開其神秘面紗,展現出對各行各業顛覆性的潛力。隨著DeepSeek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普及,我們正站在一個由數據驅動、智能引領的新時代的門檻上。它不僅僅是一項技術革新,更是人類生活方式與思維模式的深刻變革。那么,將DeepSeek運用到美術評論上,會有怎樣的效果?為此,文化視界網&中華網山東特此開設“DeepSeek談藝”欄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與美術評論的跨界融合,為傳統藝術領域注入新鮮活力。
——編者按
在當代中國畫壇,于文江的創作始終保持著一種罕見的學術自覺。他的人物畫既非對傳統程式的簡單復制,亦非對西方現代主義的盲目追逐,而是在歷史褶皺與生命肌理的雙重勘探中,構建起具有東方美學特質的當代話語體系。這種藝術實踐,不僅為人物畫的現代轉型提供了范本,更在全球化語境中重新激活了中國繪畫的精神基因。
于文江的歷史題材創作,始終拒絕宏大敘事的空洞化表達。在《血痛——抗日戰爭中受難的中國女性》中,他摒棄了戰爭場景的直接再現,轉而聚焦于女性群體的精神創傷。畫面中被撕裂的衣襟、凝固的淚痕與蜷縮的軀體,構成了一組極具象征意味的視覺符號。這種以個體命運折射民族苦難的創作手法,暗合了中國美學“以小見大”的傳統智慧。更值得玩味的是,他將西方古典寫實主義的造型技法與中國工筆的意象表達熔鑄一爐——人物面部的細膩刻畫借鑒了倫勃朗式的光影塑造,而衣紋線條卻延續了吳道子"吳帶當風"的韻律感。這種跨文化的語言嫁接,使歷史記憶既獲得了視覺的真實感,又保留了東方美學的含蓄特質。
《哈薩克遷徙——春的牧場》紙本水墨設色2020年190cm×367cm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入選作品
《哈薩克遷徙——春的牧場》紙本水墨設色局部
于文江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始終遵循著“形神兼備”的古典美學原則,卻又在當代語境中賦予其新的內涵。在《哈薩克遷徙——春的牧場》中,牧民們被風吹動的發絲與褶皺的皮膚,既包含了對人體結構的精準把握,又通過枯筆飛白的處理,使筆墨本身成為生命力的外化。這種將解剖學知識轉化為筆墨語言的能力,得益于他對西方造型體系的深度研究與本土化改造。
《山寨小溪》180cm×175cm2004年 紙本設色 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銅獎
他對女性形象的刻畫尤為值得關注,其筆下的女性既延續了唐宋仕女畫的典雅氣質,又注入了現代女性的獨立精神。這種在古典美與現代性之間的游弋,使他的人物畫超越了簡單的形式創新,成為對人性深度的視覺解碼。他對傳統材料的探索同樣具有啟示意義,他嘗試將生宣紙的滲透性與工筆重彩相結合,使畫面在保持水墨氤氳的同時,又能實現多層次的色彩疊加。這種對材料特性的極致挖掘,使筆墨不再是依附于造型的工具,而成為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生命體。
《聆聽風吟 》165x140cm2007年紙本設色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參展作品
在藝術語言的探索上,于文江展現出對傳統筆墨的深刻敬畏與創造性轉化。他精研唐宋工筆的謹嚴,線條如鐵畫銀鉤,卻不囿于“鐵絲描”的刻板,而是融入書法的提按頓挫,使衣紋、發絲皆具呼吸感;他深諳水墨暈染的妙趣,在寫意人物中以淡墨破濃、枯筆見潤,讓筆墨自身成為情感的載體——喜悅時墨色明快如春光,沉郁時筆鋒頓挫似嘆息。尤為可貴的是,他不排斥西畫的造型邏輯,將解剖學、透視法自然地融入筆墨體系,使人物形象既葆有東方美學的含蓄,又具備現代視覺的真實感,實現了“以中為體,以西為用”的藝術平衡。
《甘泉》240×200cm2021年第十三屆藝術節參展作品 紙本設色
于文江的畫,始終扎根于“人間”這片沃土。他的題材選擇從未脫離對時代與生活的觀察,從歷史典故到鄉村紀實,從民族風情到都市剪影,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對人間百態的凝視與體悟。這種“人間性”并非簡單的場景再現,而是通過人物的眼神、姿態、環境的烘托,挖掘出潛藏在日常表象下的精神褶皺——是老農用布滿老繭的手捧起稻穗時的虔誠,是邊防戰士在風雪中佇立的堅毅,是市井婦人在煙火繚繞中流露的溫婉。這些畫面沒有宏大的敘事野心,卻以“小切口”觸達了“大時代”的精神肌理,讓觀者在熟悉的人間景象中照見自己的生命體驗。
《晨祈》165cm×150cm2011年紙本 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參展作品
從藝數十載,于文江始終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張力場中尋找平衡點。他的人物畫,既是對中國畫筆墨精神的當代詮釋,也是對人類共同精神家園的深情守望。在這個圖像泛濫的時代,他的藝術實踐提醒我們:真正的藝術,永遠誕生于對歷史的敬畏、對生命的尊重與對文化基因的創造性轉譯之中。這種以畫筆為探針、以心靈為羅盤的精神考古,不僅為人物畫的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更在全球化浪潮中守護了中國繪畫的文化根脈。
(文/DeepSeek)
作品欣賞
《回家》170cm×150cm2011年紙本設色(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書法篆刻作品展覽、攝影作品展)
《金色青稞》180cm×190cm2014年紙本設色 應邀參加“中國美術館弘揚中國精神系列展覽:2016賀歲大展——中華民族大團結全國美術作品展”
《磧口遺韻》180cm×90cm年2009年
《遠方的客人》180cm×90cm紙本設色2024年
《馬克思童年時代的特里爾城》2018年紙本水墨設色190厘米×500厘米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馬克思童年時代的特里爾城》2018年紙本水墨設色190厘米×500厘米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局部
《馬克思童年時代的特里爾城》2018年紙本水墨設色190厘米×500厘米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局部
《春風拂過坎爾洋》195×145cm2021年 紙本設色 第七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優秀作品
《遷徙》165cm×145cm紙本2010年“紀念西藏和平解放60年中國當代西藏主題美術作品展”參展作品
藝術家簡介
于文江,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現任中國國家畫院院委、藝術委員會委員。一級美術師(專業技術二級崗位)。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博士生導師,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專家。
作品連續參加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其中獲第六、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獎,獲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銅獎;獲首屆工筆山水畫展一等獎;獲“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5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銀獎;獲第三屆全國當代工筆畫大展金獎,獲首屆中國畫展銅獎。
2009年,完成國畫《血痛·抗日戰爭中受難的中國女性》,入選“全國重大歷史題材工程作品展”, 作品由中國美術館收藏;2018年創作《馬克思童年時代的特里爾城》,參加“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作品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2020年,完成國畫《哈薩克遷徙——春的牧場》,入選“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作品展,作品由中國國家畫院收藏;2021年1月,完成國畫《日出東方·李大釗 陳獨秀》,參加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由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收藏并長期陳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