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但做美國的朋友是致命的!”
基辛格的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揭示出世界各國,特別是中小國家在與美國交往中,就像是“走鋼絲”一般艱難。
然而也有玩得特別溜的玩家,比如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
據《觀察者網》1月21日報道,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指出“美國在東南亞的地位已不敵中國。”
當被問及在他領導下的東盟是否會對中國強硬?安瓦爾反問道:“我們為何要對強大的鄰國強硬?”
他又說,美國在東南亞不像以前那樣活躍了,中國則更加積極,“我們派部長去他們那里,他們也派部長來”。
一、西漢鄯善與今日馬來西亞
回溯歷史長河,似曾相識場景再現:
公元前77年,親匈奴的樓蘭王安歸干起了殺漢使、劫財物、通匈奴的勾當,有恃無恐,風光了好幾年。
漢使傅介子復仇了,漢朝送安歸的弟弟尉屠耆回樓蘭,當了王。
這位樓蘭新王親漢,決定改樓蘭為鄯善,“鄯”是這位樓蘭王自創的漢字,在善的前面多加了耳朵,其用意之深遠,可想而知!
以前樓蘭王專干“打家劫舍”營生,這下要長一副好耳朵,多聽善言。善言是什么?上善若水。
“鄯善”這個國名定下來后,漢朝為了保護這位樓蘭王,更是派出41名精銳士兵長期屯墾在鄯善邊境伊循。
鄯善國成為漢室在西域重要的同盟和戰略支撐點,引得西域諸國紛紛追隨,為絲綢之路日后的繁榮昌盛埋下了希望的種子。
正如古人云:“識時務者為俊杰 。” 鄯善國以敏銳的戰略眼光,抓住歷史機遇,成就了自身與區域的發展佳話。
誠如約翰·多恩那句 “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分析過,納吉案再起風波,安瓦爾面臨內憂外患危機,外界分析素有“政治變色龍”的安瓦爾,有可能會放棄開放與改革立場,轉而與保守派合作。
然而安瓦爾這一表態,似乎向政壇表明其堅定立場:那就是推動馬來西亞成為多民族和諧共處的國家。
但安瓦爾底氣何在?安瓦爾開始出牌了:
一是“經濟牌”:2022年11月24日當選馬國總理的安瓦爾,當年經濟增長率為8.7%,隨后是3.7%,緊接著2024達到5.1%,業績高于東盟各國平均值。
而安瓦爾這個業績取得,中國是大功臣。
自2009年起,中國便如中流砥柱般,穩穩占據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的位置。
據《中國經濟網》統計,2024 年 1—11 月,中馬雙邊貿易額已達到 1909 億美元,全年有望超過 2000 億美元。
此時,強調最大貿易伙伴——中國,頗有一石二鳥之玩味:一來聲明馬來西亞在外交上的中立態度;二來向馬來政壇對手亮出“經濟牌”。
二是“華人牌”。據2024年最新數據統計,馬來西亞華人總數量為 690 萬,占比 22.6%,雖然占比越來越小,但也是不可忽視的族群力量,尤其是強化華人在馬來西亞經濟、科技作用上,安瓦爾也是人盡其才。
交通部長由民行黨陸兆福擔任,陸兆福擔任這個關鍵部長符合馬來西亞國家利益。
比如,中國企業深度參與的馬東鐵路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能削減至少20%的物流成本,帶動相關產業新增超5萬個就業崗位,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
陸兆福華人身份作用不僅于此,在新隆高鐵建設上,陸兆福可以與新加坡無縫對接;
在泛亞鐵路建設上,陸兆福可以與泰國欽那瓦家族華裔佩通坦無縫對接。
除此以外,科技與創新部長、旅游部長、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長、人力資源部長等服務于經濟科技發展的部門,由華人擔任,這更加強化華人在馬來西亞國家發展的貢獻,從而有利于安瓦爾公正黨實現多民族和諧發展的執政承諾。
三是“東盟牌”。2025年馬來西亞榮膺東盟主席國之重任,與中國深化合作后,不僅在協調東盟內部事務時更是底氣十足,其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如雨后春筍般顯著提升。
這正契合俾斯麥那句 “在政治中,實驗的代價是昂貴的”,與中國合作,是馬來西亞經過深思熟慮、權衡利弊后的明智之舉。
二、東盟各國緣何紛紛響應?
1.新加坡:
新加坡,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高度發達的金融、航運體系,在國際貿易舞臺上占據重要一席。
據《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外長表示:“要推動東盟升級與中國、韓國、日本的自貿協議,以此應對可能的美國關稅問題。”
2024年,新加坡與中國貿易額達1200億美元。自貿協議升級后,預計未來三年貿易額將大幅增長30%。
這意味著新加坡電子產品、高端制造產品進入中國市場關稅降低,企業利潤有望水漲船高。
中國龐大消費市場和在新興領域的優勢,如強大磁石般,吸引新加坡積極升級自貿協議,尋求更多合作契機。
在新加坡,華人占比高達74%,華人經濟在新加坡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而華人又以5000年中華文明為豪。
這使得新加坡在考量對外合作時,高度重視與中國的關系,借助華人紐帶,能更精準地理解中國市場、對接中國資源,實現雙方優勢互補。
2024年8月18日,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在任內首個新加坡國慶群眾大會演說中提到“我們不但有‘精英’,我們還有‘精華’”。
正如孟子所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印尼:
印尼是個人口大國,更是資源大國,在能源領域與中國有著高度互補性。
印尼資源部部長稱:“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旨在加強與新興經濟體的合作,為印尼經濟開辟新道路。”
加入金磚后,來自金磚國家的投資將會劇增,多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和新能源領域。
搭上中國發展快車,印尼將獲得穩定市場預期,中國的技術和投資帶動印尼上下游產業鏈蓬勃發展,創造大量就業崗位。
據《聯合早報》援引印尼《羅盤報》數據,民調顯示,民眾對普拉博沃施政滿意的占80.9%。這比前任總統佐科在施政首100天得到的65.1%滿意度還高。此外,多達94.1%受訪者認為普拉博沃總統形象佳。
此外,印尼華人約占總人口的3.5%,盡管占比相對新加坡不高,但華人經濟在印尼經濟中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印尼主要族群目睹華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創造力與拼搏精神,認可華人對印尼經濟發展的貢獻。這也促使印尼在經濟合作方向上,傾向于與中國攜手,借助華人的橋梁作用,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馬克·吐溫說過:“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3.泰國:
泰國與中國建交50年,雙方在旅游、農業等領域合作基礎深厚。
泰國總理佩通坦更是強調:“泰中一家親,兩國合作將不斷邁向新高度。”
中泰鐵路項目便是雙方友誼的有力見證,預計到2030年,中泰鐵路將帶動泰國相關產業新增產值超1000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超30萬個。
泰國華人約占總人口的14%,在泰國經濟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在農業、商業、旅游業等多個領域成績斐然。比如,2024年泰國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前10名中就有8位華人上榜。
泰國主要族群與華人長期友好相處,欣賞華人的文化與經營理念。
更為特殊的是,泰國王室有著華裔血統。
曼谷王朝從第一代國王拉瑪一世開始就有華人血脈,泰國王室成員如詩琳通公主,精通漢語,長期致力于推動中泰文化交流,對中泰友好關系的維護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正如伏爾泰所說:“友誼是心靈的結合。”
當然,還有一些“洪大洪二”看不清形勢,或者說善于居中牟利,看似聰明,卻老干一些“火中取栗”的事情。
三、東盟攜手中國帶來諸多巨大利好
在全球經濟從傳統資本主義向消費主義加速轉型的當下,消費市場的規模與活力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2024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高達9500億美元,同比增長8.5%。
中國對東盟出口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總額達1200億美元,同比增長15% ;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在東盟市場銷量逐年遞增,2024年銷量突破50萬輛。
1. 產能輸出:
東盟龐大且消費力不斷提升的市場,成為消化產能的關鍵。
在消費主義浪潮下,東盟民眾對高端制造、智能產品需求激增,中國企業借此契機,不僅能釋放巨量產能,還能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加速產業升級。
國內各大電商紛紛出海:據中國經濟網 2024 年 12 月報道,近年來,中國與東盟跨境電商交易額以年均超過 20% 的速度增長,成為雙方貿易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以拼多多國際版為例,其在東南亞多個國家的用戶量過去一年增長300%。
在我國企業出海過程中,東盟的幾千萬華人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華人利用自身語言、文化優勢,幫助中國企業在東盟打開市場,推動了中國商品的廣泛傳播與銷售。
2.礦產基地:
2024年,中國從東盟進口能源資源總額超3000億美元。其中,自印尼進口的液化天然氣滿足中國東南沿海地區15%的用氣需求,從緬甸進口的稀土礦同比增長18%,為中國高端芯片制造等行業提供關鍵原材料支持。
中國正處于產業升級關鍵期,對能源、稀有金屬等資源需求迫切。東盟豐富的資源儲備,如及時雨般填補中國資源缺口,保障能源和原材料穩定供應。
3.戰略要地:
從戰略層面看,美國處于老大身位,勢必對老二各種提防和打壓。長期以來,美國兩黨達成一定共識:試圖通過貿易封鎖、外交孤立等手段遏制中國發展。
東盟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 “十字路口”,是連接兩大洋的戰略要地。
中國與東盟共建港口、升級海運航線,2024年中國 -東盟海上貨運量增長12%。
中國80%的海上能源運輸航線途經南海與東南亞海域,與東盟穩固的合作關系,如堅固堡壘般保障了能源運輸安全。
4.歷史站位:
回顧往昔,古代中國經略西域長達四百年。西漢時,為抗擊匈奴、開辟貿易通道,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此后,中原王朝在西域設立都護府等機構,屯田戍邊、發展商貿。
這不僅拓展了戰略空間,還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絲綢、茶葉遠銷中亞、歐洲,葡萄、石榴等西域特產傳入中國。
如今,中國與東盟的合作與古代經略西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且在規模與深度上實現了質的飛躍。
經濟上,2024年雙方貿易額達9500億美元,遠超古代絲綢之路貿易規模。
古代西域資源豐富了中原物產,如今東盟的能源、礦產是中國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戰略上,經略西域抵御北方匈奴威脅,穩固邊疆;當下與東盟合作,打破美國海上封堵,保障貿易通道安全。
文化上,古代西域與中原文化相互交融,如今中國與東盟通過頻繁文化往來,尤其是幾千萬華人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增進了彼此理解與信任。
正如亨廷頓所言:“明是一個最廣泛的文化實體,是對人最高的文化歸類,是人們文化認同的最廣范圍”。
各國出于各自國家利益,有維持均勢戰略沖動,然而在價值觀、文明認同下,會彼此成就。
比如,二戰后,若是出于國家實力均勢策略,歐洲與蘇聯聯合制衡美國的可能性不小,然而美國通過“漢密爾頓主義”將歐洲牢牢抓在手里,即便是華約解散了,北約也沒有解散,然而歐洲卻更加依賴美國。
因此,當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喊出“為何要對一個強大的鄰國強硬”之時,我們才明白國家有高人!
四、中國東盟將打造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
在中國與東盟的共同努力下,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顯著加快。
以RCEP為例,2024年RCEP區域內貿易額達到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0%,其中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額在RCEP框架下增長了12%。
從全球范圍看,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成為新興經濟體合作典范。過去5年里,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國際合作機制借鑒中國 - 東盟合作模式,內部貿易額平均增長15%。
在全球經濟向消費主義轉型的大背景下,中國和東盟憑借龐大人口基數、廣闊市場空間和強大產能,未來在科技、綠色經濟、數字貿易等新興領域,持續改寫全球經濟與政治版圖,引領世界邁向更加繁榮、多元的未來 。
正如毛主席所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正以星星之火之勢,在全球范圍內蔓延,照亮未來世界發展的道路,開啟全新的篇章。
看見更大的世界,認知更真的世界!
老規矩,喜歡我可以點贊轉發評論分享,這樣可以幫到詩一世界哦!
資料來源丨《觀察者網》《聯合早報》《中國經濟網》等媒體報道以及《西域四百年:漢匈爭奪戰》李東著等;聲明:本文根據權威媒體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