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2025開年,電視劇《漂白》熱播。我也斷斷續續的追了劇。看完以后,覺得該借此寫點什么,以作為新一年的開篇。既算作是對自己轉行后認識轉變升華的總結,也當作是對自己新一年的提醒和鞭策。
一、樂觀的看待所有悲觀現象
電視劇中,刑警隊長彭兆林(郭京飛飾)對以鄧立鋼(王千源飾)為首的殺人碎尸團伙,恨之入骨。幾次抓捕,不僅無功而返,反而損兵折將,還耽誤了其他案件的偵破工作。兩任公安局長都對彭兆林不滿,前一任將他調離刑警隊長崗位,后一任明令中止案件偵查。
從公安局內部看,這些都算是正常的工作調動和工作安排。但如果換個位置,從被害人角度看,應該可以算作是忽視了他們的利益和訴求。對罪犯沒有一追到底,人為的讓正義遲了到。
2024年,我曾就法律變形寫過四篇稿子,分別是立法、執法、司法和辯護中的法律變形。實踐中,常有人把法治比作理想。實際上,不僅法治是理想,法律本身也是理想。它描寫的是一種完美的生活狀態,當中沒有摻雜執法、司法以及辯護人員的情感和利益。法只能這樣寫,但實踐決不會這樣做。
人是人,不是天使。執法、司法和辯護的過程,就是在法律之中摻沙子的過程。做的好些的,是兼顧了法律的大局,和地方的、部門的、個人的等各方面利益。就像《漂白》中所描寫的那樣。做的差些的,就僅關注了小的方面,而忽視甚至完全背離了法律設定的框架。
我常思考,同時也常就一個問題與業內朋友交流。“實踐中,到底是枉法的多,枉法裁判是常態?還是嚴格執法的多,公正裁判是常態?”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個問題有些絕對了。
怎么區分枉法與合法,不單純是個非黑即白的問題。不讓摻利益的法,沒有執行的動力,也就不會落到實處。對這一點,舉一個簡單的庭審常態就可以看的很清楚。視聽資料,也就是錄音錄像,是最客觀、最完整、最生動的還原真實案情的證據材料。但在實踐中,檢察院一般不出示這個證據,法院一般也不允許律師出示這個證據。因為,事實模糊,才好渾水摸魚。“我口袋里裝了一包沙子,你去端盆水來,我摻進去。你給我端來的是一盆清水,我還怎么摻?”
但只摻雜一個方面利益的執法,又陷入絕對。“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所以,才有了體制機制、程序和辯護。“你也摻點、我也摻點,大家都摻一些,以此達到平衡。”
從這個角度看,相互摻沙子以及在“誰摻的多些、誰摻的少些”方面達到平衡,該是法治的常態。這樣講,從表面看是悲觀,從實質看是現實。
擊破表面、立足現實,才能找到根本性解決方案。否則,一切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所以,2025,要做的頭一件事就是樂觀的看待所有“悲觀”現象。
二、“干中學”,拒絕精神內耗
《漂白》劇中的吉大順(宗俊濤飾)是個分尸高手。用石畢(任重飾)的話形容:“你這分尸和肢解的技術肯定在哪兒學過吧?你這一會兒就干完了?”吉大順用東北話“瀟灑”的回答:“干中學唄。”我估計,“干中學”會成為2025年的網絡熱詞。當然,吉大順說的干中學,正如劇中的臺詞那樣,“他說的干中學,不是干哪個中學,而是邊干邊學的意思。”
毛主席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實現的計劃和準備,就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他老人家還說:“讀書是學習,干也是學習,而且是更好的學習。”
到底是該先有自認為的充分準備和把握后,才動手干?還是看清大致輪廓后,就開始干,而后在干中邊干邊學?這是律師執業時常面對的一個問題。
這種面對,有時是不由自主的,自己創設的“左也不好、右也不行”的精神內耗;有時是當事人外加的對案件的把控和對結果的保證。
誰也無法承諾刑事案件的結果,這是一個規律。連承辦的法官,甚至辦案的法院都無法保證和承諾。因為,誰也無法預料到,在這個利益博弈的大舞臺上,會忽然刮起什么風來,以及到底是“東風壓了西風,還是西風壓了東風”?但無論給當事人講再多次,他們總幻想有一個口頭的保證,以此獲得心安。
我常提醒團隊律師:“他的心安實際是他的精神內耗。不要讓他的精神內耗,引起你的精神內耗。更不要精神疾病相互傳染。”
在這方面,我認為我2024年辦的,將會在2025年接續辦的邪教案,體現的最淋漓盡致。這個案子發生在海南,目前正在由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按照傳銷犯罪審理。教主鄭峰當然是罪大惡極,眾多弟子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們最大的錯誤是貪。得了病的,不承認規律,貪生;相信用草鞋拍拍或者隔著電腦就可以徒手“把癌癥收了”。沒生活來源的,貪財;幫鄭峰賣一份生命能量,就能得幾萬塊錢,這買賣好做。好逸惡勞的,貪安逸;跟著鄭峰就什么都不用想了,把自己的人生交給了鄭峰經營。走火入魔的假中醫,貪的是“快”;趕快學好收云術,有了這個神功,就可以徒手“收癌癥”了。
這些所有的貪,背后都有一種思想支撐著:不顧規律,不著實際,只顧未來的宏大設想。設想的越宏大、越離奇,對未來保證的越扎實,越相信。而在弟子對未來的設想,以及鄭峰對弟子的洗腦和承諾中,充斥其間的是弟子數不清道不明的精神內耗。所有陷入邪教的人,都有些被騙體質。就像時至今日,有些取保的弟子,還在呆著一張憨臉,來問我和助理:“事情會怎么發展?結局會怎么樣?”更有慕名而來的被告,竟然張嘴來指揮我怎么辦案,好像是她預知了結果似的。對這種情況,我以及我安排助理,就一句話:“我承諾不了,鄭峰能承諾。可惜他現在人在里面。沒法給你保證了。”
精神內耗,人人都有。律師面對復雜利益格局,整天與帶著鐵拳的辦案機關打交道,更難免陷入精神內耗。
實際上,“內耗”耗的是自己,玩弄的也是自己。什么事情,想了不算,干了才是硬道理。無論是誰,想法和實際必定會存在出入,甚至大相徑庭。鑒此,有了大致的方向和輪廓,就要干;而后在干中根據各方反映,再見招拆招,邊干邊學。
這實際上也是活學活用了前面引用的主席的兩句話。一方面要有些計劃和準備,但不要求萬全;另一方面更要大膽去干,邊干邊學。
三、講感情,但又不為情感所困
《漂白》劇中的宋紅玉(王佳佳飾)是個窮兇極惡的女魔頭。劇中刻畫的最狠毒的表現是鍋鏟打臉和鉗子鋏肉。被綁架的甄珍(趙今麥飾)稍有讓她不滿意的地方,就輕則被拳腳相加,重則狠毒鋏肉。
等抓到這伙犯罪分子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十年了。當初,宋紅玉親手殺人的證據,已經無法收集。又加上宋紅玉在法庭上裝無辜,哭哭泣泣,所以法庭一審沒有判她死刑。
如果沒有劇中的交待和鋪底,單從法律人就在案證據的角度看,宋紅玉確實不應被判死刑。如果再加上她是個未成年人的母親和撫養人的因素。她更不該判死刑。
但只顧一面,有失客觀。同時,也因不客觀導致不公正。從被害人的角度看,就該判宋紅玉死刑。
不知道是劇情原型就是這樣的,還是編劇為了迎合觀眾的情感需要,甄珍又另行收集了證據,證明宋紅玉親手殺了人。后又通過檢察院抗訴的途徑,對宋紅玉改判了死刑。
實踐中,這種情況,很少發生。法庭審判,審完就算完了,很少再出現劇情如此大的反轉。
我常想,如果我為宋紅玉辯護,會尋找哪些辯點。除證據角度外,無非就是打打感情牌。“團伙四人,已有三人被判死刑。宋紅玉在犯罪團伙中的作用整體要輕于其他被告人。她是女性,而且是未成年人的撫養人。”這些話,我肯定會說。
但也正因為這樣,我做不了法官。合格的法官,是講感情,而又不為感情所困。“既能鉆的進去,又能跳的出來。”
而我,常常鉆進去出不來,由此陷入被動。
2025,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既要站在矛盾之上考慮問題,又要處在矛盾之中解決問題。既講感情,又不能為感情所困。
上述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關于認識論的,談的是律師怎么看待法治現象和法治問題;第二個方面是關于方法論的,談的是律師怎么解決眼前問題;第三個方面是關于情感的,談的律師怎么擺脫情感干擾。總的看,可以作為我2025年的認識新起點和努力新目標。
最后,我想引用毛主席的話,給本文結個尾。
“內心真正強大的人,一定經歷過狂風暴雨,體驗過高山低谷,也見識過人生百態,沒本事的人,才會嗷嗷亂叫。”
2025,愿與您一道,精神不內耗,想好就干,說干就干;行動有決斷,干中學,邊干邊學,以干促學。更祝您情感和事業都圓滿!
是為開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