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真的太雅了——這是我在廣州第一次見到Waltz XM10LTD時腦子里跳出來的第一印象。雖然這是一臺妥妥的“指紋收集器”,拍出來的照片也非常不上鏡,但當握在手里稍微盤了幾下,就會發現它的整體氣質和幾乎所有播放器都不在一個次元,但也并非一些日韓友商的風格,而是特別像一臺脫離于這個圈子的產品,我在朋友的咖啡店里拍攝這組產品圖的時候更是直接有人問“這是啥牌子的手機?”雖然設計還是之前Miracle套裝中XM10的樣子,但工藝的精進會讓你覺得整臺機器的氣質有些陌生,如果說XM10 會讓你覺得像一個輕巧便攜、讓人覺得有興趣擺弄的玩具,而XM10LTD則更有一種“我應該成為你的下一臺主力機”的氣派。
就和許多鏡面類的耳機一樣,我作為拍攝者而言,Waltz也是一個讓我邊罵邊拍的產品,基本上從開箱那一刻開始我就得非常小心地去握持它、盡量避免留下任何痕跡,但是在我六千萬像素機身和微距頭的加持下,修圖的時候還是讓我喝了一壺。Waltz不銹鋼的材料表面采用了鏡面電鍍的工藝,而且Waltz的整體都是偏暗色調的黑金風格,甚至是從系統UI的設計、劉海屏部分的ONIX LOGO、保護套方面也均如此,視覺一體性極強,處處都是細節設計、但是沒有給你Over Design的低劣設計感,我尤其喜歡它的腰身處理和暗金色的Home鍵。金色一直是很受中國人追捧的配色,但是且不談HIFI領域,大眾消費品里能把金色做出高級感的也并不多,Waltz在黑金配色的視覺呈現層面應該是目前的音響相關產品里我見過最佳的一臺機器、沒有之一。
Waltz所搭載的這個3.5原生平衡口一直是它從XM10起就備受爭議的地方,而Waltz作為一臺獨立的播放器產品,肯定也有許多人抱著4.4的期待,但它這次依然沒有配備,且并非3.5Pro,而是一種獨有協議,4.4用戶需要通過包裝內附贈的這根轉接線來連接。其實在和ONIX工程師溝通的過程中我有了解到,Waltz的厚度只需要再增加3毫米就可以塞入4.4母座,但最后還是被老板給否掉了,為了它極致的輕薄體驗和握持手感所做出了妥協—4.4母座本身都有7毫米了,但Waltz的機身厚度卻僅有11.5毫米。我知道肯定有人不屑于這個結果,認為4.4母座才是大部分人的剛需,做3.5平衡口就是本末倒置,這個觀點我也不否認,也可能是絕大部分用戶對Waltz看法上的雷點,但那3毫米看似不多,卻也許就造就不了Waltz這樣在機身尺寸上近乎獨一檔的產品。
而關于這根轉接線其實也有點說法,是ONIX團隊在試驗了無數根以后選出來的一根音色層面最令他們滿意的,可以把它的聲音表現也算進Waltz的調音里去,但其實聽下來它的3.5單端表現也是近似的,我個人猜測是亮點,一個是保持和單端的音色一致,另一點在于能夠保證平衡輸出的情況下也能夠保持近似單端時的那種中頻溫潤感、不削弱厚度,這一猜測在發文之前也得到了工程師團隊的證實。
硬件方面,和原本唯一的不同,就是處處不同。當然了,原本XM10上面所搭載的那塊2160*1080P的屏幕本身已經是HIFI行業能拿到的最頂級的面板,顯示效果大家看照片也能看得出來,這個地兒不升級倒情有可原。而除此之外,HIFI相關的硬件、甚至是連電池都給換掉了,Waltz搭載了遠比XM10高配的音頻性能、有更高的輸出功率,能夠達到877mW @32 歐負載(THD+N<1%),電池也隨之從3350毫安升級到了4300毫安,以此保證9小時的續航能力。AK4191+4499EX這個DAC組合大家也并不陌生了,是目前高端播放器里的常見型號,耳放芯片則是兩顆AD8397,不論從技術的硬件規格還是輸出功率、動態范圍等核心參數,Waltz和XM10都已不可同日而語,呈現出了一個主流的、獨立的中高端播放器應有的水準。
作為開放式安卓播放器,Waltz所搭載的驍龍656和6+128G的配置對播放器來說都完全足夠,而此次Waltz的一個亮點在于安卓13版本,在應對各種流媒體軟件的持續更新時,更高的系統版本可以帶來更好的穩定性、軟件適配性。
聲音方面,我是認為Waltz挺適合做隨身主力機的,因為推力基本上能夠覆蓋到絕大部分耳塞所需要的水準,除了例如AK Zero1、CFA星石這種非常變態的低敏平板塞子可能搞不定以外,我主力的NG Meteora、Canpur 622B、Noble VKRP都可以被Waltz驅動到我滿意的、可以長期聽下去的水平,只是在風格層面還是略偏流行多一點。而如果單講推力,我認為Waltz有著準萬元級的水準、不會低于紙面輸出功率更大的純音系統Overture,主要的差距在于密度、線條的凝聚感、以及更極致的動態追求。你可以理解為,Waltz如果拿去和萬元檔的很多產品AB的話,它會顯得密度不夠高、動態不軟但是也沒有那么極限的炸場能力,不過卻可以和各種同價位的主流國磚在硬素質上達到持平、甚至更高的水平,對耳塞的驅動上限非常高、且比Overture的適配性甚至更好。Overture身上我沒那么喜歡的一點在于它對于數碼聲風格的耳塞并不算友好,高頻線條有一點銳度、而且人聲的部分有提亮痕跡,會讓一些耳塞的高頻亮上加亮、男聲幾乎沒有醇厚度。而Waltz在搭配階段要比Overture友好很多,即便是搭配本身帶點刺激的塞子,它能夠“疏通”中高頻部分的能量緊繃感、帶來非常寬松舒展的音色,音色明亮、但是不拔亮,但是在驅動更難搞的硬茬子、包括頭戴的時候,還是Overture要略好一些。
Waltz在中低頻的部分有適度的暖聲染色、結像邊緣有輕微“羽化”感,線條分明但不強調凝聚感,聲像的形體非常的自然、有厚度,混響也稍稍更放的開一些。這方面Overture就要比Waltz顯得更為中性和冷靜,對能量感的詮釋頗有一些內家拳之道、細膩與爆發力可并重,而Waltz則屬于三板斧一下子就給你撂了,但這并不是貶義,Waltz就是屬于那種普羅大眾特別容易聽懂的聲音,直白的暖、直白的潤、以及直白的情感釋放,人聲的部分口型更大、聲音更醇厚,氣息更有吞吐感,但也并非走的是粗暴的HUFI路線,有著很健康的橫縱比例和足夠的Live現場的還原能力,合理的彌散感、不過分的粘滯感能夠在器樂的演繹上帶來一種鮮活流暢的明快感,對樂感有很明顯的加分。而Overture這種一板一眼的細節交代能力則會在微動態和細節的表達上有著更突出的表現,所以如果你愛聽馬勒那樣式的交響樂古典、愛聽電影原聲,Overture會給到你排山倒海的氣勢、隨叫隨到的爆發力,而如果你愛聽爵士小酒館錄音、三重奏五重奏那種室內樂,Waltz的溫婉甜潤能夠帶來更令人愉悅的效果,能量感更“打太極”,不會在密度層面搶戲,而是一種飄逸的、輕盈的聽感。
其實我本人并不想拿Waltz去過多地對比Overture,但我能預料到這兩者會被大量地拿來對比、以及接受到相關的咨詢,這兩者的對比,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殺破狼2》里托尼賈打穿著西服的張晉,先不說誰打的贏誰,這兩人的氣質都不是一卦嗎不是?張晉身上的優雅感和Waltz是有近似之處的,電影里他一打二的時候拼的顯然不是力量,而是技術和巧勁,西裝當然會束縛打架時候的上限,就像其實Waltz看著雖然比Overture要大、但也更薄,其實體積是近似的,更何況還塞入了6英寸和大屏幕以及安卓系統,但Waltz還是呈現出了5K檔播放器應有的全部硬素質。因此,我認為它是一個在聲音層面沒有溢價的產品,除了Overture以外,去PK一下隔壁友商的R6Pro2、M7也沒有素質層面的任何頹勢,可以拿聲音說話。
我在期待著未來ONIX能夠推出一個類似于什么屏蔽盒之類形式的、能貼著插在機身上的轉接頭來滿足4.4耳機的需求,可以長期插著、關鍵是不需要獨立收納,現階段我可能還是不喜歡在帶著播放器出門的時候拖著一根轉接線,弄丟了還不太方便配,據說他們正在評估這類配件,但何時搞出來還暫時是個未知數。從產品力來說,我認為Waltz會是一個很容易被人低估的產品,至少我個人覺得驅動耳塞來說它真的比Overture有著更好的適配性、更流行大眾向的調音傾向,基本上可以滿足我從抽屜里隨便掏出一個耳塞就能長期聽的程度。不論是極致纖薄精致的機身、還是從容細膩的音色、簡潔漂亮的系統UI,我覺得它方方面面都透露著一個“雅”字,也許算不上最強、但一定是會在得到審美共鳴后讓你覺得找不到替代品的獨特流派。
想進一步咨詢或者交流音頻相關內容,可以掃一掃添加我的個人微信,也可以手動搜索我的名字縮寫“lilingjiaqi”,我會盡力為你解答。
微信燒友交流群“+7耳聾病患群”,歡迎大家的加入,可以添加我個人微信私聊獲取入群途徑,加好友時請備注“燒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