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發布《關于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在擬同意設置的14所高校中,除2所高校更名外,其余均為設立高校,其中就包括備受各方關注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學。
據了解,2021年福耀玻璃的創始人曹德旺宣布以河仁慈善基金會的名義捐資100億元,籌建福耀科技大學,到如今即將正式去籌,已經走過了4個年頭。
不過,令人可惜的是,福耀科技大學的名稱并未審批通過,取而代之的是福建福耀科技大學。
雖然福建福耀科技大學跟福耀科技大學僅相差一個地名,但反映出教育部在審批大學新建命名已經更名時,對學校命名方式的嚴格管理。
之所以福耀科技大學審批不通過,究其根本就在于命名方式不符合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命名的暫行規定的相關要求。
在教育部沒有出臺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規定之前,高校的命名可以用五花八門和隨心所欲來形容。
最為典型的就是瀘州醫學院的改名事件。
該校最初由瀘州醫學院改名為四川醫科大學,然后半年不到又改名為西南醫科大學。
如果按照目前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命名的規定,瀘州醫學院只能改名為瀘州醫科大學,頂多改名為四川第二醫科大學,絕不可能改名為西南醫科大學,更不可能在短短半年之內兩次改名。
可以說,瀘州醫學院的改名直接促成教育部收緊高等學校命名的寬松軟政策,取而代之的是對高校命名嚴格管控。
在福建福耀科技大學之前,福建還有一所知名的民辦高校——仰恩大學。
按照命名方式來看,實際上仰恩大學跟福耀科技大學的命名方式并沒有差別,在學校名稱前都沒有地域名稱,如果不仔細了解,誰能想到仰恩大學是在福建泉州?
反而福耀科技大學的命名卻能讓知道這所大學在哪里,因為福耀玻璃是知名企業,大部分車輛所用玻璃都是來自于福耀玻璃,其知名度算是比較高,即便是學校名稱之前不冠以福建的地名,人們依然知道福耀科技大學在福建。
這個事例也反映出,凡事要趁早的道理。
就如這次春節期間,在與親朋好友的聚會時,大家提的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就業。
十幾年前,本科學歷找工作還算是比較容易,未曾想到十幾年之后,連研究生找工作都成了問題。
也許十幾年前,你能夠進入某一個企業工作,十幾年之后,你的學歷和能力都提升了,反而還進入不了。
因為時代發展太快,政策變化太快,只有凡事趁早才能享受到最初的政策優勢。
不過,有一點值得提及的就是,大家一致認為對自我的投資越多,永遠不會有錯,當你足夠有能力之時,再強的政策都會為你開綠燈。
就拿福建福耀科技大學的設立來看,全國同時期創建的大學有很多,但為何獲批的卻僅有福建福耀科技大學?
據數據平臺青塔不完全統計顯示,各地向教育部申報設置的本科院校有十幾所,但大多以有建校基礎的高校來進行設置,新設置的高校,除了經濟發達地區以外,都以學院命名,而不是以大學命名。
這實際上也表面,能夠直接創建且命名為大學,其實力已然了得。
總之,福耀科技大學之所以沒有被批準,關鍵問題在于命名方式不符合教育部的規定。
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請留言發表評論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