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檔案
古建:薛氏四號宅院
地址:新絳縣澤掌鎮光村
級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認領認養電話:0359—7521288
2024年12月31日,運城市新絳縣澤掌鎮光村一片祥和,在冬日陽光的刻畫下,這個古村的角角落落顯得格外靈動。
這是記者第三次探訪光村,第一次是采訪絳州澄泥硯非遺傳人,第二次是探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勝寺。這次探訪的主角,是光村的一個古院落——薛氏四號宅院。
在古跡遍地的山西,光村絕對是個獨特的存在,這是一個有著“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勝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絳州澄泥硯”四個“國字號”招牌的不凡古村。
那么,薛氏四號宅院又有什么不一樣呢?
從考古學、建筑學、民俗學、工藝美術等多方面考量,光村都是一個極具價值的地方。尤其是旅游,2024年《黑神話:悟空》游戲爆火,光村的福勝寺因為是取景地之一而受到關注,國慶假期日均游客量超4000人次,而且以外地游客為主體。光村,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級”旅游目的地。
光村有記載的歷史長達3000多年。而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考古發現的光村遺址,屬于仰韶文化時期,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光村村南有子母池、火神廟、碑頂柏三處文物。北有北雄山、玉皇廟、福勝寺、半截塔、通靈碑五處古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勝寺始建于北齊,占地40畝,高低錯落,層次分明。寺內有多尊保存完好的塑像精品。大殿中的懸塑渡海觀音像,被譽為“中國最美觀音”。
北雄山實際是一道人工建筑的土嶺,是光村古代建成的護衛設施,長約500米,高10余米,上寬5米有余,廣植樹木,古柏蒼楸,粗者數圍。北雄山起到了護衛村莊安全的作用,也有防風擋土、藏風聚氣效果,如今更是成為一道人文和自然融合的風景。
早些年把人們帶到光村的,大多數是因為澄泥硯。
光村人藺永茂先生發掘完善了絳州澄泥硯的制作工藝并恢復了生產,其子藺濤辭去教師公職,回家傳承技藝,絳州澄泥硯的制作工藝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藺永茂、藺濤父子先后成為國家級工藝美術雙大師。如今,藺濤的兒子藺霄麟從國外留學歸來后,繼承祖父與父親的事業。絳州澄泥硯是光村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藺氏三代人的故事也成為美談。
走進光村村子深處,會讓人不由自主驚訝,驚訝這個地處偏僻鄉村的一磚一瓦、一木一石,都是歷史文化的實物載體。
2008年1月,致力于民間文化遺產保護的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專程考察光村,他評價說:“這里的文化遺產這么地道。這些椽子很有歷史的味道,別看這些門樓破舊,歷史的價值都寫在上面。”
行走于村落深處,整個村子處處都有精致到讓人贊嘆的細節。明清時期,光村名人賢士輩出,商賈眾多,也有不少官宦之家。其中,趙、薛、藺、王、范等幾大家族,經商足跡南至蘇州、揚州,西至陜甘、新疆,為晉商中顯赫的一支。所以,光村的古建大院很多。
在雄厚財力的支持下,光村民居精致而奢華,最著名的有趙家18院、薛家24院,稱得上是房連房,院連院,皆是古建精品。后院落被分給多家村民,此后有屋主拆除、改建多處,加之年久失修,院落格局與面貌變化頗大。如今新舊房屋交替,但依然能看出曾經的宏大格局,古建構件也處處可見。
多座考究的明清古民居,也是光村于2010年入選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原因之一。
藺萬祥老人,被新絳縣文物保護部門和旅游部門稱為“藺老師”,多年來,他在光村負責文保事務。在他帶領下,記者來到了薛氏四號宅院。
薛家大院創建于清末,24座院落形成一條胡同,人稱為“薛家胡同”。薛家胡同全長百余米,寬約兩米,路面青石漫鋪,左右大院連綿。薛氏四號宅院位于胡同深處,屬于北一排的院落之一,坐北向南。
據院中匾額題記,該院落創建于清同治四年,即1865年,為原光村薛氏宅院之主院。前后二進院落布局,前院已毀,只留地表遺跡,現存后院北房、東西廂房及二門門樓。
如今直對胡同的二門門樓,為仿木構磚雕形制,門楣石匾額“安厥止”,兩側配有石楹聯一副:“堂構宏開森石壁,門庭疊起藹云霞”。
門樓裝板門兩扇,藺萬祥打開門鎖,緩緩推開板門,一座精致院落展現在眼前。該院形制布局極其規整,房屋建筑上,木、石、磚雕雕工精湛,內涵豐富。北房面寬三間,通間都是木雕鏤空蝴蝶纏枝圖。東西廂房也均面寬三間,通間花替雕蛟龍蟠桃等吉祥圖案,廂房窗罩上圓下方形圖案,寓意天圓地方。
北房房南側各有側門,東側門匾雕“務本”,西側門匾雕“從正”。
門樓和南大廳為一體,大廳東西也建有對稱小門,分別通往別的院落。西側門匾上雕有銘文:“創業敢忘先世德,守成惟望后人賢”。東側門匾上的銘文是:“耕讀兩般堪教子,勤儉二字可持家”。落款為“同治四年華月初旬之吉登第録”。
藺萬祥說,“登第”就是該建筑的創建人薛登第。他介紹,薛登第父子兩代均在運城擔任過鹽官主職,另外薛家世代經商,積攢了雄厚財力,如今尚生意興隆的運城老字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福同惠”南式細點,就是薛家曾經的產業之一。
薛氏四號宅院雖然已不完整,但依然被認為是光村眾多民居中“最講究的宅院”,稱得上是村中古民居中的一顆燦爛明珠。2012年,該院被公布為新絳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新絳縣公布的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保護利用的文物建筑之一。
隨著光村旅游熱的興起,薛氏四號宅院的開發價值更加凸顯,進一步的修繕、保護、利用也顯得更加迫切。
山西晚報記者 胡增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