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直郵小包到海外倉,從低價競爭到品牌建設,中國跨境電商企業正在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文/每日資本論
中國跨境電商正在遭遇“一鍋燴”。
2月4日,美國郵政服務(USPS)宣布,從當日起暫停接收從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寄出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USPS聲明稱,信件和平件不包括在暫停接收的范圍內。戲劇性的是,次日,美國郵政又公告稱,美國郵政將繼續接收來自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郵局的入境包裹。
頗為諷刺的是,此次美方貿易政策朝令夕改的主要原因是其還沒準備好。美國聯邦快遞相關高層曾表示,如果要求數百萬個最低限度豁免包裹都經過正式清關流程,美國海關將面臨嚴重的供應鏈阻塞,這將影響所有進口商,不僅僅是最低限度豁免包裹的進口商。
而此次美國方面的隨性所為,不僅讓中國電商平臺無所適從,也讓其部分行政部門跟著亂了套。美國《紐約時報》曾引述部分貿易界人士表示,如今美國郵政的亂象正是特朗普迅速調整貿易政令所導致,郵政和海關官員幾乎沒有時間準備在貿易新規生效后,如何高效地檢查蜂擁而來的包裹。
需要提醒的是,此前,美國方面對中國加征10%全面關稅的命令正式生效,同時取消了來自中國的800美元以下商品 “小額豁免” 的免稅政策。
換言之,盡管美國此次貿易政策朝令夕改,但已經對中國跨境電商出手了??梢灶A見,一旦國內跨境電商無妥善處理辦法,未來面臨的境況將變得十分艱難。
過去十年,憑借“小額豁免”政策,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如Temu、Shein等迅速崛起,成為全球電商市場的重要力量。“小額豁免”政策源于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21條款,允許價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免稅進入美國。這一政策不僅降低了中國商品的進入門檻,也為美國消費者提供了物美價廉的選擇。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小額豁免”包裹數量超過13.6億件,其中近一半來自中國。
美方揮舞關稅大棒,自然也盯上了這一塊。早在2024年9月,美方就已宣布收緊“小額豁免”政策,取消敏感產品的免稅資格,并加強對中國商品的監管。此次美方則進一步將這一政策推向極端,直接取消了所有中國商品的免稅資格。這一舉措不僅抬高了關稅成本,還增加了清關的復雜性和時效性,對中國跨境電商的物流和運營模式或將產生較大影響。
更深層的影響則在于全球范圍內對“小額豁免”政策的普遍收緊。從歐盟到馬來西亞、巴西,多國近年來逐步取消或限制低價值商品的免稅優惠,以保護本土產業和稅基。簡言之,美國此舉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持續抬頭。
由此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成本的顯著上升。根據行業估算,取消“小額豁免”政策后,中國發往美國的低價值包裹平均關稅稅率將從0%提升至25%至30%,終端售價可能上漲15%至20%。
物流時效的延長也加劇了賣家的困境。過去,T86清關模式使得低價值包裹能夠快速進入美國市場。而新政實施后,所有包裹均需進行正式報關,清關時間可能延長至兩周以上,而且物流成本也會大幅上升。這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增加了賣家的運營風險陡增。
顯而易見,對于依賴直郵小包模式的賣家而言,這些變化無疑是致命的。許多中小賣家因無法承受關稅和物流費用的雙重壓力,不得不選擇停業或調整業務模式。
連鎖反應是行業洗牌在所難免,鋪貨型賣家和低利潤商家首當其沖。這類企業曾通過“薄利多銷”策略在小額免稅紅利中獲利,但如今成本上漲使其利潤空間被徹底擠壓。部分券商預測,2025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可能因政策收緊減少至少15%。
擺在桌面上的問題是,面臨未來的風險,中國跨境電商企業又該如何應對呢?
海外倉模式將是重要的解決方案。海外倉不僅能夠規避關稅壓力,還能提升物流時效,增強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以Shein為例,其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和南加州建立了分配中心,通過本地備貨和配送,大幅縮短了交貨時間。
政策面也為這一轉型提供了助力。國家相關部門近期推出的“離境即退稅”政策允許賣家通過海外倉出口的貨物,在完成報關離境后即可申請預退稅,從而提高資金流動性。這一政策無疑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和發展空間。
但海外倉高昂的倉儲成本和庫存風險也不是普通中小賣家所能承受的。于是,部分企業轉向“半托管模式”,將物流和運營環節部分外包,以平衡成本與效率。比如,Temu通過全托管模式整合供應鏈,而Shein則通過本地化運營優化庫存周轉率。
硬幣的另一面是,從長遠來看,這或許是中國跨境電商行業走向合規化和品牌化的契機。
淺顯的道理是,過去部分賣家依賴低價策略和免稅紅利,忽視了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新政的實施將迫使企業重新審視自身的商業模式,注重產品創新和供應鏈管理。
以Temu和Shein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平臺已經開始嘗試模式重構。Temu通過全托管模式放大了價格和供應鏈效率優勢,而Shein則憑借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和精準的市場定位,贏得了全球消費者的青睞。未來,這些平臺有望通過進一步優化供應鏈、提升品牌價值,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更穩固的地位。
與此同時,全球市場的多元化布局成為必然選擇。隨著美國、歐盟等傳統市場政策收緊,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的潛力逐漸顯現。例如,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雖也收緊小額免稅政策,但其電商滲透率仍處于上升期,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新的增長空間。
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小額豁免”政策的取消無疑給中國跨境電商行業帶來了巨大挑戰,但強行推動了轉型升級。從直郵小包到海外倉,從低價競爭到品牌建設,中國跨境電商企業正在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更為肯定的是,不管是誰,也不管愿不愿意,國際貿易數字化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在這場風暴中存活下來的企業,或將憑借更高效的運營和更堅韌的商業模式,成為全球電商生態的新主導者。對于中國跨境電商而言,這場危機或許正是其邁向更高階段的起點。
好吧,既然無法躲避,那就一起勇敢面對風暴吧!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資建議,請注意投資風險。碼字不易,若您手機還有電,請幫忙點贊、轉發。非常感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