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基于洞庭湖區第四紀地質演化背景和軟土沉積環境的系統研究,對洞庭湖區進行了軟土空間區劃,將其劃分為北部、南部和西部三大軟土分布區,并將新發現的分布于洞庭湖南部的一種特殊軟土命名為“砂紋淤泥質土”;闡述了各區軟土的沉積歷史和分布規律,以及三種典型軟土的表觀、微觀特征、組成特征、工程特性和強度增長規律,分類提出了公路軟基處治原則。本書總結了洞庭湖區域性軟土空間分布規律和工程特性,豐富了河成湖湖積平原基礎地質研究成果,有助于洞庭湖區品質工程建設,并能為其他湖積平原、河口沖積平原的工程建設提供借鑒。
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于2014年4月14日通過國務院批準(國函〔2014〕46號),涉及2省(湖南省、湖北省),包括湖南省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長沙市望城區和湖北省荊州市,共33個縣(市、區),6.05km2,2200萬人口。隨著“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國家級規劃相繼推進,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成為當前及今后經濟建設的重點區域之一。然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內脆弱的生態和廣布的軟土,是該區域經濟發展的掣肘。隨著區域內公路、鐵路、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軟土地基問題是無法回避的工程難題。
洞庭湖區軟土由“四口”“四水”(“四口”指荊江四口,即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和調弦口。“四水”指湘江、資水、沅江和澧水四條河流)攜帶泥沙堆積而成,在沉積環境、分布區域、力學性質等有明顯區別。準確把握洞庭湖區軟土分布和工程特性,是降低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工程建設成本與生態破壞程度的前提和基礎。此前,工程技術人員與學者對洞庭湖軟土進行了較為廣泛的研究,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但研究范圍多是某個工程甚至某個工點,研究成果具有局域性和碎片化的特點,沒有確定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全域的軟土性質及變化規律。基于基礎設施建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開展對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軟土空間區劃和軟土性質深化研究是必要的。為此,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與中南公路建設及養護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等單位,在開展交通運輸部企業技術創新項目“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腹地公路修筑關鍵技術研究”中,完成了“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區域性軟土特征組成和工程特性”專題研究,發現了埋藏于洞庭湖腹地一種特殊軟土“砂紋淤泥質土”,查明了洞庭湖區域君山軟土、安鄉軟土和砂紋淤泥質土的成因、歷史和分布規律,確定了上述三類軟土的表觀特征、組成特征、工程特性和強度增長規律,取得了較豐碩的研究成果。
內容介紹
本書系統總結了上述專題研究成果,共分為七章。
第1章為緒論,介紹了軟土的定義、國內外研究現狀、洞庭湖演變過程、洞庭湖區高速公路建設概況及洞庭湖區軟土基本特征;
第2章對洞庭湖區軟土進行了空間區劃,并分析了洞庭湖區的沉積相變,以及洞庭湖區西部、南部和北部軟土工程地質背景;
第3章基于洞庭湖區西部安鄉軟土的特征組成和力學性質提煉了地區工程建設經驗,并研究了超載預壓施工過程中安鄉軟土的固結變形特征;
第4章在分析洞庭湖區南部腹地砂紋淤泥質土微觀結構的基礎上,總結了砂紋淤泥質土的一維固結蠕變模型,并進行了與其他類型軟土的工程特性對比研究;
第5章研究了洞庭湖區北部君山軟土的特征組成和工程特性;
第6章提出了基于地質歷史分析的針對軟土抗剪強度增長系數的原位測試方法,分析不同固結條件下洞庭湖區軟土強度增長規律,并對不同類型軟土的抗剪強度增長進行了對比研究;
第7章對上述洞庭湖軟土的研究成果進行概括性總結和評價。
點擊圖片可跳轉購買
本書對從事軟土工程領域的科研、技術人員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地質工程、巖土工程、公路工程等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參考書。
左右滑動,查看目錄
本文摘自科學出版社2024年11月出版《洞庭湖區軟土空間區劃及典型工程特征》一書,內容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所加。
(本文編輯:韋沁weiqin@cspm.com.cn)
地球為你而轉!
歡迎關注:賽杰奧(sci_geo)
科學出版社地球科學訂閱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