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發布公告,蘇寧電器集團、蘇寧控股集團及蘇寧置業集團三家公司于1月26日被南京中院受理重整申請。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市場震動,但蘇寧易購隨即澄清:這是債務重整而非破產重整,且上市主體蘇寧易購的經營不受影響。市場人士指出,這一事件折射出中國零售巨頭在時代浪潮中的戰略轉型陣痛,也揭示了行業從規模擴張向精細化運營的深層轉向。
盡管案件信息發布于“破產重整”平臺,但蘇寧易購堅稱法律文書中未出現“破產”字樣,強調三家公司進入的是“債務重整”程序。
法律專家解釋,兩者本質不同:破產重整需法院主導,失敗則進入清算;債務重整則是企業主動協商債務重組,保留主體資格。
蘇寧系選擇后者,既是為核心資產爭取緩沖期,也試圖避免因“破產”標簽沖擊市場信心。
據悉,三家公司負債總額高達1344.79億元(截至2023年底),但蘇寧易購的獨立性成為關鍵防火墻。其股東蘇寧電器和蘇寧控股僅持股1.4%和2.75%,業務、財務與人員完全獨立。這種切割并非偶然:自2021年引入國資戰投后,蘇寧已逐步剝離物流、PPTV、國際米蘭等非核心資產,將資源聚焦零售主業。
2024年,蘇寧易購凈利潤預計達5億至7億元,這是其自2020年以來首次扭虧。這一轉折背后,既有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強力拉動,也得益于成本管控與資產處置的果斷決策。財報顯示,2024年四季度門店銷售同比激增64.6%。
但盈利的成色值得審視:非經常性損益貢獻了18億至20億元,包括債務重組收益和資產出售。這意味著,其主營業務仍處修復期。
蘇寧的困境始于互聯網轉型期的戰略搖擺。2015年后,其斥資收購PPTV、天天快遞、家樂福中國,投資領域橫跨體育、文娛、金融,試圖打造“零售生態圈”。但這些業務多數未能協同,反而拖累現金流。2021年,蘇寧易購凈虧損432億元,資產負債率超過80%。
家樂福中國的命運尤為典型:2019年收購時擁有210家門店,至2023年僅剩4家。盲目擴張消耗了資金,卻未建立核心競爭力。與之對比,國美、大潤發等傳統零售商的轉型同樣坎坷,但蘇寧的債務規模使其風險敞口更大。
蘇寧系的債務重整,標志著中國零售業從“規模為王”向“效率優先”的徹底轉向。過去十年,電商沖擊迫使傳統企業通過并購擴大版圖,但多數陷入“大而不強”的困境。如今,行業更看重單店坪效、供應鏈響應速度和政策紅利捕捉能力。
以蘇寧易購為例,其2024年盈利的核心驅動力并非商業模式創新,而是政策刺激下的存量市場激活。這揭示了一個現實:家電零售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企業生存依賴對消費趨勢的精準預判與快速落地能力。例如,“以舊換新”政策不僅拉動銷售,更推動企業從單純賣貨向服務集成轉型——回收、安裝、售后等環節的附加值成為新戰場。
電科技認為,未來零售企業的戰略焦點或將進一步收窄:區域性密集布點優于全國撒網,垂直品類深耕勝于全品類擴張。蘇寧易購若能依托線下網絡強化本地化服務,或可重拾競爭力;若再次陷入盲目多元化,則可能重蹈覆轍。行業的淘汰賽從未停止,但游戲規則已從“誰更大”變為“誰更輕、更快、更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