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曾有齊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間。
若問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處!
齊白石弟子盧光照生活照·(選自:齊白石傳人書畫網)·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齊白石給盧光照題寫《光照畫集》(選自:齊白石傳人書畫網)·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齊白石給盧光照題寫《吾賢勝我》(選自:齊白石傳人書畫網)·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白石大師具有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氣節,我們永遠十分崇敬他的高貴品質。他1864年出生于湘潭白石鋪杏子塢,幼年時的白石大師生活在清朝末年封建制度壓迫下的貧苦農民家中經濟地位可想而知。在歷史上,湘潭地處富庶之區,但兩極分化嚴重,“富者田連陌阡,貧者無立錐之地”。白石大師家中僅有一畝水田,遠不足以養活數口之家,他只讀過半年私塾,有時由他的祖父用火鉗在爐灰上畫寫,讓他識幾個字,作為啟蒙教育而已。白石大師在6歲即為家放牛,到14歲時去當木匠學徒,湘潭-帶農村有句俗諺:“徒弟,徒弟,三年奴婢?!比魏问炙囆袠I,莫不如此。白石大師先當大木匠后當雕花木匠,肯出力氣,肯動腦筋,雕鑿出各種新穎花樣的木器家具,深受廣大群眾所喜愛,在方圓幾十里名聲大震。在十幾年的木匠生涯中,付出了辛勤繁重的代價,至于勞動所得,微不足道。
從27歲開始,長達十余年之久,白石大師接觸當地名儒之流登門拜師,虛心求教,奮發圖強,學有所成。及至中年,懷抱大志,先后數次,游覽全國各地名山勝跡,更加深了他在藝術上的造詣但所到之地,滿目瘡痍,也更加深了他憂國憂民的思想。白石大師54歲時,數度進出北京,60歲才決意定居于此。從白石大師離開木匠職業算起,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里,他長期過著顛簸流動的生活,他一直以刻印賣畫為生,靠出賣勞動,自食其力。初到北京曾在寺廟住居輾轉遷移達13次之多,勞動所得,不足糊口時,還受朋友周濟度日。
由于長期生活在社會下層,親身感受封建主義的剝削壓迫,同時在數十年中,也飽嘗天災兵禍,內憂外患的痛苦,于是養成了白石大師堅毅倔強,艱苦無畏的思想品德,在一生中始終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白石大師有其明確的政治態度,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攀附權貴,不求名求利,痛恨帝國主義橫行霸道,痛恨貪官污吏荒淫無恥。他與舊社會一些名流達官有過書畫印刻的往來,但在政治上涇渭分明,至為可貴。同時,白石大師始終堅持追求藝術上的進取,渴求在藝術上拓開新路,“有能有識者,敢刪去前人窠臼,自成家法?!币赃_到為中國人民藝術事業作出偉大貢獻的理想。
當1937年北京淪陷于日寇之手時,作為名揚海內外的畫家白石大師挺身而出,不顧安危,公開告白:“畫不賣與官家”“心病復發”等,表現了大義凜然的氣概,令人肅然可敬。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后,白石大師曾高興過一下,但大量珍貴的畫品賣出以后,由于通貨膨脹,所得的代價,往往化為烏有,使他痛心不已,也使他對舊社會的腐朽,看得更為深透。當新中國成立后,他高興得不可名狀,以滿腔熱情歌頌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從他的大量言行和詩書畫印中,都流露出他鮮明的愛國熱情。由此可見,白石大師具有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氣節。他艱苦奮斗數十年,以藝術為生命把畢生的精力獻給藝術事業,終于成為人民藝術家,成為世界文化名人,他在藝術上具有偉大的功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