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曾有齊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間。
若問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處!
蕭龍士(1889-1990)國畫家。原名品一,字翰云,因耳背而別署龍士,遂以號行。安徽蕭縣人。擅畫蘭、荷,早年曾受教吳昌碩門下,后轉拜齊白石為師。上海美專畢業。后執教美術多年。新中國成立后任安徽省文史館員、省政協常委、省美協副主席、安徽書畫院副院長等。一生致力于大寫意花鳥,出版有《蕭龍士畫集》(《蕭龍士百歲畫集》等。《老少年》是蕭龍士當年正式晉拜齊白石為師時交上的“晉見禮作業”,畫為3尺條幅,畫的是一種名為“雁來紅”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常在秋季大雁南飛時節變為紅色,故又稱“老少年”“老來紅",此畫寓意為老而愈紅、老而愈艷。
蕭龍士當年正式晉拜齊白石為師時交上的“晉見禮作業”-《老少年》
齊白石還擅于把一些本來嚴肅的題材,非常輕松地看似漫不經心地表現出來,如畫畢卓醉酒以倡廉,畫“發財圖”以譏貪,畫小雞爭食則題為“他日相呼”,畫螃蟹題“看汝橫行到幾時”,雖然近乎漫畫手法,但含義更加深邃亦更耐人尋味。謂齊白石是幽默大師應當之無愧。欣賞齊白石的畫,首先吸引我們的是那生動自然、呼之欲出富有強烈感染力的藝術形象,各種技巧,開始往往被忽略,這一點也正是高于文人畫之處。文人畫吸引人的首先是灑脫精湛的筆情墨趣,形象成了筆墨的載體;當然,齊白石的筆曌功力之深厚精到與歷代任何一個文人畫家包括吳昌碩相比也都毫不遜色。不可否認齊白石繼承了文人畫的筆墨技法,但他一改歷代文人畫家所追求的瀟灑淡雅、疏散簡潔,或奇肆冷逸、狂放傲岸的筆墨格調,轉而追求筆墨的沉雄蒼渾,醇厚豪放,磅礴縱橫,凝重質樸。運筆的提按使轉含蓄蘊藉,無明顯頓挫痕跡,無劍拔弩張的霸悍之氣。
▲ 齊白石作品《荷花鴛鴦》·(選自:齊白石傳人書畫網)·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他的筆墨精到之處無不表現在最大限度的簡潔凝煉,簡之又簡,加一筆太多,少一筆則影響形象的生動與完整,即使是構圖繁密的宏構巨制,其造型的筆墨亦是如此,他曾畫過多幅枯荷挺拔的枯梗以篆書筆法為之,無太多的疾徐頓挫變化,卻充分表現了質感,用筆十分簡潔含蓄;畫荷葉的用筆也少到不能再少,大筆淋漓幾筆下去即完成一片生動而又富于變化的荷葉。這種極為簡潔的梗與葉的交叉組合看似隨意而為之,實則其長短曲直,疏密聚散及其交叉的“眼”都是十分嚴謹的,不可有任何改動。一幅由許多梗和葉構成的秋荷圖即如此達到了繁與簡的統一,就像是由千百個簡單的音符所組成的交響樂曲,這一點上,齊白石與貝多芬有“畫曲同工”之妙。
▲ 齊白石作品《白石老屋》·(選自:齊白石傳人書畫網)·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齊白石的山水畫很少畫有近景瑣碎的山石,在一幅畫中也大多只畫一種樹,中遠景的聳巖峭壁和一抹遠山所用筆墨也不多,整幅氣勢卻能達到雄渾博大亦或簡遠空靈。他的人物畫衣紋簡括不畫背景,使人物的神態更加突出。這些都體現了齊白石筆墨的一個“簡”字。在章法上齊白石亦多有獨創。沖天直上的一根荷梗,平行聳立的兩諸峭壁……這些奇險的構圖,他都能利用稍加破線,或輔以款識,便立即化險為夷,變為穩妥新奇。這種章法處理,非大手筆不能為之。強烈鮮麗的色彩是齊白石作品的又一特點,他融入了濃郁的民間繪畫色彩和鄉土氣息,形成了艷而不俗,俏而不華,亮而不躁鮮而不浮的獨特格調。
▲ 齊白石作品《芭蕉書屋》·(選自:齊白石傳人書畫網)·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詩是衡量一個畫家文化品位的重要標準。齊白石的詩生活氣息濃厚,樸實自然,讀起來朗朗上口,無一般文人措詞艱澀,用典冷僻的弊病。齊白石把詩排在他自己各項藝術造詣的第一位是不無道理的。齊白石的篆刻作品氣勢恢宏磅礴,篆法沉雄質茂,刀法剛勁態肆,如將軍臨陣,長驅直人;印文含蓄雋永,富有情趣,將中國的篆刻藝術推向一個嶄新的藝術境界,實為古今獨步。他的書法蒼勁豪邁,情馳神縱,古樸凝重,穩健老辣,其功力出類拔萃。齊白石以其卓絕的藝術創造力,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以其精深的藝術造詣,把中國大寫意畫推上一個新的高度,在中國繪畫史上寫上了濃重的一頁,對中國繪畫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他不愧為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曠代巨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