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的價格戰,輪到智駕了?
Deep seek爆火、宇樹機器人成頂流……2025年開局,技術圈大事就一件接著一件。這背后,有人驚嘆,也有人跳腳。
就在比亞迪官宣將開啟“全民智駕時代”、10萬元以下車型也將搭載高階智駕系統后,2月11日、2月13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連著兩次在社交媒體發聲,話題均聚焦智能駕駛技術。這一罕見的連續表態被外界解讀為是在隔空“Diss”比亞迪或王傳福,有網友更是直言“老余急了”。
“把成本做低,讓最基礎的智能駕駛輔助普及,值得表揚、可喜可賀的!而混淆高階智能駕駛概念,把最基礎入門級的智能駕駛輔助說成高階智駕,是不合適的呵!”2月13日,余承東在社交媒體上發出了這樣一句話。
他這番看似是對智能駕駛科普的說辭,在兩天前也有過類似發布。2月11日,余承東在個人認證微博上表示,智能駕駛,湊合能用與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境界。就像打電話,有網絡就行,但上網就需要5G網絡一樣。
這個時間點很敏感。就在2月10日,比亞迪在深圳總部召開了一場大會,宣布其全系車型將搭載高階智駕技術,讓全民智駕成為可能。在發布會上,比亞迪一口氣推出了21款智駕車型,覆蓋7萬至20萬元價格區間。
這也是比亞迪在去年將整車價格打下來之后,又一次針對價格的巨大動作。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高昂的價格,導致2024年中國售出的車輛只有不到10%的有高階智駕,而我國70%的汽車消費者都是購買20萬元以下的車,這使得絕大部分人根本沒有機會接觸智駕。比亞迪將通過全民智駕戰略,加速智駕普及,未來2、3年,高階智駕將成為像安全帶、安全氣囊一樣必不可少的配置。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高階智駕普遍是高端車型才能享受的科技紅利。盡管在中國車企的快速推進下,L2級技術普及速度加快,但2024年也基本覆蓋在20萬元以上車型。
余承東曾在多個場合明確表示,30萬元以下的智駕車型目前基本都處于虧損狀態。去年鴻蒙智行的直播中,他還坦言智界R7賣一輛虧兩萬左右,解決方案就是銷量規模要上去。
事實上,在價格上,華為也在努力。比亞迪發布“天神之眼”前一晚,華為聯手長安將智駕方案下放到深藍品牌,進入了20萬元以下區間。這一舉動,已經是大幅降低了智駕門檻。
但現在,比亞迪要掀翻整個汽車市場的桌子,爭奪定義權。憑借龐大的銷售規模和市場號召力,比亞迪無疑將會迅速賦予消費者對高階智駕的新認知。畢竟,門檻下來容易上去難,對于很多車企來說,之前所有的布局可能都要重新盤算。在外界看來,作為智駕普及推動者以及智駕水平第一梯隊的華為,自然是不樂意的。
除余承東外,作為比亞迪的“老對手”,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也忍不住發聲了。“智能駕駛不是一場秀,實踐出真知”。在他看來,真正的智能駕駛技術關乎到每一個用戶和家庭的出行體驗和安全,應該滿足用戶高頻的出行場景。
進入到2025年,車企卷智駕的趨勢已愈發明朗,“智駕”之爭的硝煙更是已經開始彌漫。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長安汽車、比亞迪、小鵬汽車、零跑汽車在內的多個汽車品牌提出“智駕平權”的相關計劃。
眾多車企推進高階智駕“平權”的背后,技術下放帶來的加量不加價成為關鍵。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汽車智能化發展報告(2024)智駕篇》中提到,高階智駕已邁過“嘗鮮期”,高速NOA、城市NOA等功能,正向10萬—20萬元的主流價格區間普及。
比亞迪此次會否倒逼其他車企跟進,加速智駕技術下沉至10萬-20萬元市場?現在,壓力已經給到友商。不過,相比普及,智駕還是要可靠優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