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實體店看中一樣東西,想讓你買,明知道網上價格更劃算的情況下,你會不會對孩子說“這個太貴了,我們去網上買”?
對于這個問題,有很多不同的聲音。
有人認為“既然線上更劃算,肯定到網上買,能省錢,為什么不呢?”
而有人則“雖然線上更便宜,但是孩子沒有得到即時滿足,太掃興了。”
還有人認為“這樣比較價格,會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朋友家的孩子從小想要什么就買什么,衣服鞋子都是名牌,看中的東西馬上就要買到手。結果兩年前,朋友家的工廠倒閉,收入銳減不說,還欠了不少錢,不得不開源節流。可是孩子已經養成了大手大腳的習慣,根本改不過來,還是出門打車,渴了喝奶茶,買東西從來不懶價格,想要就買。朋友和孩子聊家里的財務現狀,孩子反而大吵大鬧,認為是父母的問題。
另一個朋友家的孩子恰恰相反,雖然家庭環境優渥,但是在花錢上卻一直很理性,吃飯會查有沒有團購,買東西會比較價格,朋友說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記賬理財的好習慣,從不亂花錢,對自己的財務也有一定的規劃。除了消費,孩子還將自己的零花錢拿出一部分理財,每年的收益不少呢!
同樣都是初中生,在金錢的態度和管理上截然相反,很顯然還是家庭教育起了重要的影響。
我們再回歸到文章開頭的問題中,如果我們會在“要不要和孩子說‘這個太貴了,我們去網上買’”這個問題上苦惱,我們首先要回頭看看自己,是不是在這幾點上過于糾結。
1、不要總對孩子有愧疚心理
孩子同學的爸爸每次給孩子買玩具車都花好幾千,成堆成堆地往家搬。孩子媽媽和我吐槽“說是給孩子買,其實就是為了滿足自己。”
很多父母小時候在物質上比較匱乏,總是忘不了自己沒有被滿足時的傷心難過,物質條件好了之后,就開始拼命補償,總擔心孩子會有自己同樣的經歷。
心理學上有一個“自我補償”的概念,就是越缺失什么,等他有能力后就會自我補償什么。因為向往沒有得到滿足。所以對于這種父母,與其說是滿足孩子,不如說是補償自己。
還有很多父母,總覺得不立刻滿足孩子就是虧欠孩子,動不動就覺得內疚,覺得對不起孩子。凡是這種父母,一定要改變自己的認知。
不要總是將孩子高高在上,而自己則用卑微內疚的態度看待孩子的成長,動不動就覺得對不起孩子,尤其是在物質上,一無法滿足孩子就內疚得不得了,這樣的心理要不得!否則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永遠都覺得父母虧欠自己,很容易變成白眼狼。
孩子內心匱乏還是豐盈,物質只是一個很小的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父母對孩子的陪伴,給孩子的愛與鼓勵,和孩子的溝通,以及孩子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否充盈,這些才更具有意義。
2、培養正確的消費觀
“全民富二代”的時代,很多孩子的消費觀都被養偏了。
一出生,奶粉奶瓶尿不濕要用最好的,從奶粉的水都必須是定制的;長大后,衣服、鞋子必須名牌,手機要最新款。很多孩子還在小學,就有了自己的ipad,各種數碼用品都是最新款。
興趣班,旅游,錢嘩嘩往外流,對于一個富人家庭,這樣的水準并不為過。可怕的是,越來越多的工薪家庭,也在按這樣的標準養孩子,讓孩子過著奢侈的生活。
結果不是富二代的命,卻養出了富二代的“病”!孩子認為父母的錢都是大風刮來的,花錢如流水。對于得到的從來都不懂得珍惜,想要的東西必須第一時間拿到,攀比球鞋,攀比手機,攀比旅游去過的城市,三觀都扭曲了。
教育家莫爾克指出“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對錢沒有概念,花錢如流水,缺乏財商教育的孩子,未來也不懂規劃,不會理財,總是會錯過很多好機會。
讓孩子明白錢是通過勞動獲得的報酬,要讓孩子明白父母賺錢的辛苦,珍惜和合理分配金錢。
引導孩子學會比較和選擇。教會孩子比較商品的價格、質量和實用性,做出明智的選擇,避免盲目跟風或追求名牌。
培養孩子的儲蓄習慣。設立儲蓄目標,通過儲蓄實現愿望,增強延遲滿足的能力。
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金錢觀,讓孩子理性面對金錢,學會規劃,懂得分配,未來面對金錢時才不會輕易被誘惑,更理智,更冷靜。
3、培養理性的判斷思維
“這個太貴,去網上買”當然也要分情況。
有的景區有自己獨特的文創紀念品,文創冰淇淋,特色小吃,這些都有獨特的意義,無法從網上感受,當然沒有必要去網上買,應該即時滿足。
而那些大眾化的產品,則可以讓孩子比較價格,認真考慮性價比。
這就需要培養孩子擁有理性的思維,在面對選擇的時候,能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去權衡,去判斷。
父母要減少對孩子的講道理上價值,不要隨便評判孩子的欲望,多和孩子積極溝通,讓孩子自己學會深入思考和做決定。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給孩子多樹立榜樣、面對問題選擇的時候,多鼓勵孩子思考找到解決方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提高決策能力、鼓勵反思和總結等,幫助孩子發展理性的判斷思維。
面對“這個太貴了,我們去網上買”,我們既不要用“委屈了孩子”綁架父母,也不要用“任性不懂事”來批判孩子。關鍵在于我們在平時的教育中有沒有做到位,是否能合理判斷眼前的情況,帶孩子一起做出更合理的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