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倘若抗戰期間把《清明上河圖》賣給日本人,戰后當事者會被如何處理?
幾乎同樣的狀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荷蘭有個名叫漢·凡·米格倫的文物販子將一幅名為《耶穌和被抓住通奸的女人》的名畫賣給了一名德國商人,回頭就被帝國元帥赫爾曼·威廉·戈林用137件藝術品換到了手。
這畫可不是鬧著玩的。藝術品、尤其是古玩文物格外強調“傳承有序”,專家雖無法從任何文獻典籍中找到對該畫作的記載和描述,也指不出它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可就是一口咬定這畫作者的段位絕不會低。
相反,正因搞不清來路,人們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間,《耶穌和被抓住通奸的女人》的價值一路水漲船高,成了公認的荷蘭國寶。
邁耶把畫弄到手后那是得意得不行,一連搞了幾場展覽會,出盡風頭。他未必真懂藝術,可在沽名釣譽這一塊絕對是行家里手。荷蘭人恨得牙根癢癢,卻也無可奈何。
二戰結束后,米格倫毫無疑問地上了法庭。
在現場,圍觀群眾罵聲一片;法官的傾向性也很明顯,就是要把這賣國求榮的家伙槍斃。
恐怕在任何一個國家,陷入如此境地也只能是死路一條,哪知米格倫非但不慌,反而還語出驚人:這算什么國寶啊,根本就一文不值……
在大伙的震驚中,他接下來的話扭轉了局勢,身份直接從“賣國賊”變成“國家英雄”。
在彼時的荷蘭,米格倫是有點身份的。
他家底很殷實,名下房產多達60余處,其中包括15棟豪華別墅。身為藝術品販子,他總能時不時拿出一些稀世珍寶。可誰能想到短短十年前,他還跟筆者似的:啥都想做,啥都做不成。
米格倫于1889年出生在芬蘭小城代分特爾,起初是一名建筑設計師,在圈里摸爬滾打了許多年,奈何無人提攜,意識到自己前途暗淡后立馬轉而投身于藝術。實話說,米格倫這番改行有著一定的“投機”意圖,就像有些人跑去橫店當群眾演員,想的是哪天撞個大運,一下成為明星。
結果,米格倫又浪費了近20年大好時光,雖足夠努力卻始終闖不出名堂。其間就獲得了一項“重在參與獎”,獲獎的那場比賽還很不入流。
他曾向一位知名藝術家討教,哪知對方竟說:就憑你那天分,走這條路遲早要餓死,找個踏實工作得了。
在當時來看,大師所言沒任何問題,怎料卻在許多年后被狠狠打臉。
每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不平凡的女人,米格倫也是如此,只不過他老婆“鼓勵”他的方式有些獨樹一幟。
米格倫的妻子非常敗家,對他幾乎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上世紀20年代末期,米格倫就已處于破產邊緣。此時他再不做出點改變,人生就徹底完了。
某天,他愁容滿面地看著畫板上創作了一半的畫作,一想自己數十年來的遭遇,頓覺前路黯然無光。當晚他輾轉難眠,終于做了個艱難的決定——造假。
在長達20年的藝術生涯中,米格倫雖毫無建樹,畫技方面卻打下了堅實基礎。另外,他顯然對藝術是有一定了解的,因而并非照葫蘆畫瓢,而是模仿名家手筆另創新作。
經過一段時間的鉆研與嘗試,米格倫制造的第一幅贗品誕生了。
他對此本不抱太大期望,只是覺得靠著名家的名頭總比靠自己強,說不定真碰上冤大頭,還能多賺點錢。哪知這一回,他獲得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成功——專家們對畫作中展現出的高超的繪畫技藝而驚嘆,雖一時說不清出自哪位名家之手,但那熟悉的風格讓他們斷定此畫一定大有來頭。
結果,這張假畫幫米格倫狠狠地賺了一筆,因此信心大增,此后更是輕車熟路。
說來有趣:同樣一名畫師,同樣的水平,畫自己的畫就被評價“啥也不是”,冒充大師畫出來的東西卻受人追捧。
名作《Concetto spaziale》,就是創作者在畫布上割了一刀,這么個東西竟賣出了1.85億人民幣的天價。再看這位大師的其他作品,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畫紙上戳戳點點,隔行如隔山,不懂藝術的人根本欣賞不來。
這要換了筆者拿著這么件作品去參加畫展,估計要被保安當場轟出去。所以說“審美具有主觀性”,這話其實挺玩味的。
話說回來,靠著造假,米格倫成功實現逆天改命,成了荷蘭有名的富豪。而巨大的財富又反過來進一步助長了他的事業,但凡他出手的畫作,必然炙手可熱。
有錢人嘛,品味自然不會差。
于是,《耶穌和被抓住通奸的女人》一經問世,立馬引發了巨大轟動。大伙兒紛紛猜測如此驚人的藝術品究竟出自哪位大佬之手,有人提出,該作風格無限接近于歐洲17世紀偉大的藝術家倫勃朗·梵·萊茵——倫勃朗熱衷于創作,一生作品甚多,說不定有散佚在民間未經記錄的真跡呢。
巧的是,倫勃朗正是荷蘭人,《耶穌和被抓住通奸的女人》因而被奉為荷蘭國寶——它就相當于咱中國的《洛神賦圖》或是《清明上河圖》,把它賣給外國人,尤其還是賣給侵略者,這誰能接受?
就在法官即將落槌之際,米格倫辯解道:你們心心念念的“國寶”根本就一文不值,因為那是我畫的。
此話一出,大伙兒就當他瘋了,為了脫罪竟能想出如此荒謬的說辭。有人提出讓米格倫再畫一幅類似作品證明自己,不少人等著看他出洋相,哪知他僅用6個月便創作出了《少年耶穌與長老》。
這畫牛逼到了什么程度?許多權威專家受邀前來鑒賞,在沒有本告知真相的前提下,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少年耶穌與長老》就是中世紀某位大師的真跡。
如此一來,這場審判的性質完全變了。為了一幅假畫,戈林可是付出了137件藝術珍品,還把德國人忽悠得顛三倒四——用如此手段愚弄納粹,替荷蘭人討回了面子,米格倫哪兒是賣國賊?簡直就是國家英雄!
1947年,荷蘭全體國民參加了一場投票,選出他們心目中“最偉大的荷蘭人”,米格倫高居第三。
不過,新的問題旋即出現。
米格倫在法庭上供認不諱:他所偽造的名家作品不止《耶穌和被抓住通奸的女人》一件,其中至少有9幅被世界頂級藝術機構收藏。
著名的荷蘭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慘遭點名:用天價從米格倫手里買走一幅名為《基督在以馬忤斯》的畫作,其實是他模仿藝術復興時期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代表作之一的《基督在以馬忤斯的晚餐》所造的贗品。
館方毫不知情,此前還大張旗鼓地辦了好幾場展覽。
真相一出,藝術界嘩然,各大展館展館紛紛自查,都怕自己淪為赫爾曼·戈林那樣的冤大頭。不過,也有藝術機構反其道而行之,特意設法搞來米格倫的作品收藏。
最終,米格倫被改判“造假罪”,按說依照涉及金額,這罪名也不輕,但他獲得了荷蘭全國上下的尊重與諒解,只是象征性地蹲了幾天監獄。
然而經過這么一折騰,米格倫反倒在良心上過不去了。民眾呼聲越高,他就越感覺自己在遭受譴責。
1947年,米格倫因心臟病逝世。人們在整理其遺物時翻出他寫下的一些自述,里面有這么一句話:“我爸爸曾告訴我,做過這樣的事,你就是一個騙子,并且將永遠都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