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夢回長安。昨晚,中文原創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全國首演,一場穿越時空的盛唐綺夢徐徐展開。
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由四川省歌舞劇院、繆時客音樂劇出品,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中演院線、合肥演藝集團聯合出品,講述了在上元夜到來之際,昔日長安不良帥張小敬與靖安司司丞李泌在十二個時辰之內,解救長安城危局的故事。
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匯聚了國內外重量級演員陣容,知名音樂劇演員冒海飛、徐昊飾演張小敬,張澤、于曉璘飾演李泌,胡迪、祝頌皓飾演龍波,蔣倩如、明家 歆飾演聞染,陳玉婷、陳旭、鐘楚依飾演檀棋,桑可舟飾演說書人。
在彩燈如晝,煙火似花的上元前夜,一眾演員“各懷心思”,輾轉騰挪于“一瞬太平”與“一瞬危亡”之間,以出色表演完成鼓點密實、險象環生的長安敘事。
法國知名音樂劇演員洛朗?班的傾力加盟,更為這部原創大戲注入了鮮活靈動的異域色彩,使整部作品在多元文化交融中煥發別樣魅力。
劇中,作為“地下世界”的首領,葛老神秘且強大,與張小敬有著復雜的“合作”關系。
劇目之外,洛朗·班首次挑戰中文音樂劇,精煉演技之外,苦練中文發音,力爭唱好每一首中文歌,外籍演員詮釋古裝角色,這本身就是一次多元交融的文化對話,跨越語言與國別,彰顯著藝術無界。
馬伯庸原著《長安十二時辰》共近50萬字,影視劇改編近50集,在現今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主創團隊的妙思構想下,濃縮為鏡框舞臺上的210分鐘,是一次大膽突破,更是一次對原著精神的深刻凝練與藝術升華,于方寸舞臺間勾勒出大唐長安的繁華與危機,讓觀眾在有限的時間里閱覽無盡的歷史風云與人性博弈。
該劇出品人張志林、制作顧問李東為劇目精準定位,以敏銳的行業洞察把控劇目品質與舞臺呈現;導演胡曉慶、作曲家安棟聯手將戲劇與音樂完美融合,創作出一系列貼合劇情且極具感染力的旋律敘事;編舞湯杰、宋名名將民族特色舞蹈與現代舞結合,讓流暢優美的肢體語言豐富音樂劇的藝術魅力;舞美設計陶象駒、燈光設計楊子欣、服裝設計陽東霖、造型設計賈雷、音響設計郭隱星等國內一線主創合力打造瑰麗絢爛的長安盛景,為觀眾再現大唐奇妙之夜。
演出前,“十二時辰”主題文化市集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同期舉行,現場游人如織,傳統文化體驗活動異彩紛呈,趣味游戲引人入勝。
這場由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與繆時文化共同主辦的主題市集,是觀眾觀演《長安十二時辰》的提前預熱站,為觀眾打造了一場全方位的盛唐文化之旅。
品嘗唐代風味美食,體驗傳統手工藝術,看烏龍劇團高蹺表演,盡管農歷元宵節剛過,卻夢回大唐上元之夜。
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的成功首演,不僅是中文原創音樂劇在農歷新年的開年新彩,更是2025年國內原創音樂劇開新局、譜新篇的提前造勢,在國內創作環境愈加豐裕的氛圍下,在舞臺新作品如春筍迭出的行業步伐里,《長安十二時辰》以首演90%的上座率,彰顯了精品文化IP對市場的強大號召力與吸引力,顯示了原創力量在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作用。
作為北京天橋藝術中心2025“天橋出品”系列的聯合出品項目之一,也作為繆時文化中國古風懸疑宇宙系列的首部作品,中文原創音樂劇《長安十二時辰》全國首演北京站的成功首演,不僅是對大唐盛世的一次深情回溯,更是中國原創音樂劇在新時代的藝術探索與創新實踐,這場沉浸式的文化體驗,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舞臺藝術中的獨特魅力與無限可能,成為中國音樂劇領域的一次重要突破與經典范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