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往往起病隱匿,患者長期處于無癥狀階段,疾病知曉率低。當腎病持續進展,患者發生并發癥風險和進展至終末期腎病的風險顯著增高,如能得到早發現、早治療,病情可得到良好控制,甚至可以逆轉。
尤其對于慢性腎臟病的高危人群,更應該注重腎病的早期篩查,對于健康的意義重大。
容易患腎病的7類群體
1、糖尿病
高血糖產生的異常代謝產物會促進腎臟炎癥和纖維化,繼而導致慢性腎臟病。在我國,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急劇升高,糖尿病腎病也逐漸成為慢性腎臟病和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
一項大型病例調查數據顯示,自2011年以來糖尿病腎病已超過慢性腎小球腎炎成為我國慢性腎臟病住院患者的第一位病因。在維持性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腎病位列第二位,僅次于慢性腎小球腎炎。
2、高血壓
高血壓不僅會對心臟造成負擔,也會損傷腎臟的微小血管,減少血液流向腎臟組織,從而削弱其正常工作能力。反過來,受損的腎臟又難以有效調節血壓,形成惡性循環。
3、心血管疾病
心臟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問題同樣與慢性腎病密切相關。這些狀況會影響全身血液循環,包括對腎臟的供血,進而加速腎功能衰退。
4、腎臟病家族史
有些腎病是可以遺傳的,有腎病家族史是屬于高危人群的,一定要重視自身腎病的篩查。遺傳性腎臟疾病如多囊腎病、Alport綜合征等。
5、藥物濫用
長期或過量使用某些藥物,尤其是非甾體抗炎藥、抗生素、造影劑以及一些草藥補品,可能對腎臟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引發急性腎損傷,若不及時處理則可能轉為慢性。
6、高尿酸血癥
過高的尿酸會在遠端腎小管和集合管內沉積,引起急性少尿或無尿性腎衰竭。尿酸鹽結晶沉積于腎髓間質組織,會引起慢性炎癥反應,與身體其他部位形成痛風石的情況相似,可能導致間質纖維化和慢性腎臟病。
7、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們引起的免疫復合物沉積在腎臟內,可導致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即所謂的“繼發性腎病”。
為了預防或延緩慢性腎病的發生和發展,重要的是要識別并管理上述風險因素。通過綜合防控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腎病的風險,保護腎臟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