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向亞洲醫院管理獎學習,評選中國醫院管理獎。」——十多年前一位知名醫院院長的建議,點燃了健康界創始人趙紅心中的火種,促使她日后開啟「尋找中國最佳醫療實踐」之旅。
健康界于2017年發起首屆中國醫院管理獎評選,八年過去,這場覆蓋全國醫院管理領域的創新實踐征集活動,已累計征集8221個案例,成為中國醫院管理理論與實踐創新的「樣本庫」。
很多醫院從院內管理獎評選開始選送全國管理獎評選,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就是其中之一。該院黨委副書記張維告訴健康界,醫院每年都會進行內部案例遴選,只有精品案例才有機會被推薦參加中國醫院管理獎,「雖然每年提報的案例可能只有10~20個,但實際上參與內部遴選的案例有30~40個」。
作為戰略支持方,正大天晴陪伴中國醫院管理獎走過八年歷程。正大天晴藥業集團總裁助理姜國勇認為,該獎項匯聚了眾多權威醫院管理研究機構和專家,評選過程公正透明,擁有極高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與此同時,中國醫院管理獎憑借多樣化主題,吸引了眾多醫療機構積極參與,并通過優秀案例的分享和交流,有力推動了醫院管理的高質量發展,「這與正大天晴致力于推動醫療健康事業發展的理念高度契合」,他表示。
得益于各方價值觀契合與協同發力,中國醫院管理獎從十年前的構想,逐步成長為如今的行業標桿。這一獎項如何撬動醫院管理的系統性升級?
持續賦能
成為「管理學術化」催化劑
跟中國醫院管理獎的結緣,是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管理創新的里程碑節點。張維告訴健康界,2020年該院提出「管理學術化」,并成立了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要工作就是召集大家將日常工作實踐提煉總結成案例。
從此之后,中國醫院管理獎成為該院每年參與度最高的案例評選活動,且提交的案例數量逐年遞增。
2021年被視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元年,也是各家醫療機構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的關鍵節點。張維向健康界透露,醫院將案例撰寫納入行政職能部門的綜合目標考評體系,旨在推動大家不僅應出色完成工作,而且得更善于總結提煉,乃至積極宣傳推廣。
為了實現腫瘤防治醫聯體內部同質化管理,醫院將精選案例制作成精品課件,在區域內廣泛授課。「過去,醫院管理主要依靠口口相傳的經驗;而現在通過案例的撰寫,我們將日常工作提升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度。」張維表示,這正是醫院管理向學術化、規范化、精細化邁進的體現。
據她透露,重慶市衛健委已將中國醫院管理獎案例代表作納入職稱評審中。一系列激勵機制的建立,激發了大家撰寫案例的積極性。
第八季中國醫院管理獎部分參賽選手演講現場
案例也催生了一系列成果轉化。例如,醫院與第三方軟件公司攜手打造的智慧安防體系,連續兩屆參與中國醫院管理獎,并在不斷迭代升級中,成為全國標桿。此類案例不僅提升了管理人員自身能力,更切實推動了醫院整體管理效率的提高。
堅守價值
不斷引領管理創新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后,公立醫院的經濟運行面臨嚴峻挑戰。張維分析指出,分級診療政策重塑醫療格局后,城市大醫院原有的規模虹吸效應將難以為繼,管理創新會成為醫院生存的迫切需求。然而,創新背后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機制挑戰,多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復雜的系統工程。
此外,張維指出,多數醫院管理者雖出身臨床醫學領域,具備專業醫療知識,但缺乏管理學科的專業背景。這種「專家治院」模式在確保醫療質量的同時,也暴露出管理科學化不足的問題。當「醫學專家」與「醫院管理者」雙重身份疊加時,傳統經驗式管理思維往往占據上風。
因此,案例評選的價值愈發凸顯,成為推動管理科學化的重要手段。
「能促進行業進步的事,是我們毫無疑問要做的。」健康界創始人、總裁趙紅指出,醫院遍布在各省、市、縣,其組織特點更傾向于本土化發展,不像跨國公司或連鎖組織在標準化、先進性方面能夠迅速實現同頻,開展全國性的案例評選活動尤為重要。如此,能夠迅速展示并傳播優秀做法,促進先進理念與經驗的快速復制,進而優化醫療服務、提升醫療水平。
正是出于對價值的追求,健康界每年精心策劃管理獎主題,吸引全國醫院在不同方向申報案例;嚴謹制定評選標準,全面考量管理案例的學術、行業及社會價值;每年邀請數百乃至上千名行業資深醫院管理者擔任專業評委,確保評選的公正、公平與專業性;更是自主研發「醫評選」系統,實現上千名專業評委在線打分、即時出榜,進一步保障了評選的透明度和專業性。
歷屆管理獎專家委員會委員分布圖
在姜國勇看來,過往八季中國醫院管理獎取得了顯著成果——通過發掘涵蓋多個主題方向的、具有代表性的醫院管理案例,幫助醫療機構優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為醫院管理領域樹立了眾多標桿,并促進了醫院管理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形成了良好的行業交流氛圍。
多方攜手
共筑管理創新「共同體」
中國醫院管理獎作為全國醫院管理領域最具影響力、最高獎項之一,健康界憑借何種優勢得以持續成功舉辦?其背后依托強大技術平臺、豐富用戶資源、權威專家團隊以及專業執行團隊。
趙紅指出,健康界作為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匯聚了覆蓋醫院各崗位的千萬級用戶群體。他們通過質量管理、運營管理等多維度參與案例評選,形成了共創共享的生態體系。每年,來自四五百家醫院的上千個案例匯聚,不僅反映了行業真實現狀,更形成了寶貴的醫管教科書。
「我們借助互聯網技術,把征集案例、評選流程、評委征集、評委打分、榜單生成等全部在線完成,沒有人為干預,任何人沒有辦法走后門、找關系」,她表示,全行業都知道健康界的評選全靠案例價值。
在姜國勇看來,健康界能夠憑借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匯聚各方資源,為活動順利執行提供有力支持。與此同時,作為專業的醫療健康知識共享平臺,健康界通過多元渠道廣泛傳播,顯著擴大了活動影響力。
據了解,除了廣為人知的中國醫院管理獎,健康界還陸續開展了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全國醫院擂臺賽(2025年更名為「健康為民 體驗提升」典型案例征集)、2024西部心血管內科專科能力評選、2025手術機器人管理案例征集、數智化手術室建設案例征集、綠色醫院建設案例評選(受委托項目)、2025醫學創新典型案例征集(待啟動)、研究型醫院/學科/人才評價遴選(2022-2024年開展)等等評選活動。
「如今,健康界的案例征集已經不是一個評選活動,已經發展成為專業案例研究體系,從案例方向規劃、案例標準研究到案例價值研究,深度賦能醫院以健康為中心的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趙紅表示,期待與各界人士攜手,共同開展有意義的案例征集項目,促進行業價值案例共創共享。
未來展望
實現數據庫化和AI升級
當知識共享的生態初具規模,健康界已將目光投向更長遠的目標。
對于中國醫院管理案例項目的未來,趙紅已勾勒出一條清晰的進化路徑:
首先,需持續優化遴選機制和系統,提升所有參與團隊的體驗;
其次,將對歷屆獲獎案例進行分類分層研究,力求產出更多研究成果,并號召醫管學術專家們的深度參與;
第三,著手研發案例庫,將歷年沉淀下來的案例進行數據庫化和AI化升級,更好地服務專業用戶;
第四,將優秀案例樹立為行業標桿,進行廣泛傳播、推廣,組織培訓和學習,推進成果共享;
第五,計劃在綠色醫院、醫學創新等領域拓展案例項目。
談及如何進一步提升案例項目影響力,趙紅認為,優秀的平臺、正確的方向、完善的賽制、權威的評委、杰出的選手以及高效的系統,已經共同構成影響力和價值的基石,「健康界本身作為醫院管理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內容資源、用戶資源與專家資源平臺,我們的影響力是來自行業的認可、自身的自律和努力」,她補充道。
張維認為,案例遴選分區域開展的策略頗具成效,未來應進一步分層級實施,將基層醫療機構與大型三甲醫院區分開來。如此,更多縣醫院乃至鄉鎮衛生院也能參與其中,因為基層同樣蘊藏著諸多值得推廣的實踐和智慧。
「今后,希望繼續通過每年的案例研究,見證并推動中國醫院管理與發展的智慧演進與迭代歷程!」趙紅對此滿懷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