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能人、聰明人太多,裕王一個看一遍就能背誦文章的人,就顯得平庸。
也是日常裕王是一個缺乏遠見,耳根子軟的人。
嘉靖與兒子基本不見面,早年道長兒子連續夭折,于是嘉靖相信道士提出的“二龍不相見”。
老父親嘉靖還是為他安排好師傅,高拱、徐階、張居正,作為他將來的班底。
國事上裕王基本都聽從師傅們的建議,他的府上還有一個能干的側妃李氏。
李妃堪稱識大體,顧大局,知道什么時候能說什么話。
李妃作為裕王的妃子,和裕王的利益是一致的,有這樣一個賢內助,都是為了老朱家的百年大計啊。
在裕王的心中,有的只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裕王本身羸弱,有李妃這樣一個人能站在皇族角度幫他分析問題,一個能夠輔助他和兒子的女人,為什么不用呢?
政治智慧與輔助能力
日常李妃也會參與裕王和師傅們的討論,她會仔細聽他們的對話,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
有時她展現出來的遠見和洞察力,遠遠超過裕王,甚至她可以看穿清流的一些伎倆。
張居正曾經在裕王府提出,不給浙江借糧,不如讓浙江亂起來,可以倒嚴。絲毫沒有考慮浙江百姓,心中只想清流的利益。
于是李妃抱著兒子,明知故問問了裕王一個問題,裕王有幾個兒子。
在得到裕王只有這一個兒子的回答后,順勢把天下人都是你的兒子,扣在裕王身上。
李妃看懂了清流拿裕王當刀使的用心,暗地里提醒裕王:你是嘉靖唯一的兒子,小萬歷也是你唯一的兒子。
她站在妻子和母親的角度,說以后的兩代皇帝,都要一個民眾擁護的天下。
不僅是說給裕王聽,更是給張居正跟譚倫聽。
在應對嚴黨問題上,她的見解超越了簡單的黨爭,考慮到了國家的長遠利益。
她說起胡宗憲都能為百姓考慮,為什么清流要這樣對待百姓?
這些話實則是在敲打張居正等人,為了上位,不惜任何手段。
王爺是嘉靖唯一的兒子,是儲君,你們要爭斗,不要拿我朱家的天下做籌碼去斗。
這種能力對于皇儲來說極為寶貴,能幫助在未來的皇帝之路上規避風險,穩固地位。
因此李妃之后在隆慶去世后,對萬歷的教育十分重視,讓張居正教導兒子。
處理復雜關系的技巧
裕王府有正妃,沒有兒子,李妃是側妃有兒子,平時并沒有恃寵而驕。
家里收到任何禮品,都交給正妃去處理,顯示出她的高情商。
比如李妃弟弟去江南,做了收稅的官,半年后回來,給李妃帶了很多禮物,她卻讓弟弟交給正妃去處理,顯示了她的公正、高情商。
王府人際關系復雜,需要保持平衡才能長久。
劇中萬歷出生后,嘉靖去府中看孫子,李妃展現了靈活的應對能力,和頂級情商。
嘉靖看到孫子自然開心,對李妃說,你有功,朕要賞你。
李妃說:這都是列祖列宗之德,都是嘉靖敬天愛民的福報,自己沒有功。
李妃很巧妙地將功勞歸于嘉靖,給領導。肯做事能做事的人,你學會把功勞歸于上級,那就是極端高明的舉動。
嘉靖果然開心,下面接著要給李妃家封侯、賞絲綢。
李妃的表現,激動得哭了,在嘉靖眼中就是懂得感恩。
其實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得到的卻最多。
李妃就明白這個道理,她出身貧寒,要的多會被人看不起,不如什么都不要,反而會得到。
這次會面,李妃在嘉靖面前的謙遜表現,既贏得了皇帝的賞識,又維護了裕王的形象。
家族與權力的平衡
裕王登基,李妃肯定可以封妃,她的兒子登基,她就是太后。
李妃作為外戚的代表,沒有根基,家里是瓦匠,只是做了宮女后來生下兒子,幸運地成了側妃。
她這樣一個人,從兒子出生后,就深度參與了朝政,一切都是為了幫助裕王登基,以及兒子今后。
巧妙地處理權力結構的變化,確保權力的平穩過渡和新聯盟的形成。
李妃清楚地看到徐、高、張三人之間的意見并不一致,他們各自都有打算。
倒嚴后,清流其實瓜分了嚴家留下的勢力,李妃作為外戚不可能參與進去,那么讓自家發點財還是可以的。
于是她與蕓娘之間,一番高手對話,討價還價。
李妃讓自己的弟弟去江南收稅,同時也是監視高翰文夫婦在江南的所作所為,她也可以隨時得到江南的情報。
這一招一箭雙雕,一為家族積累財富,二來鋪設情報網絡,也為將來裕王世子打下基礎。
李妃這么做,平衡各方面的關系,巧妙地處理權力結構的變化,確保權力的平穩過渡和新聯盟的形成。
綜上所述,考慮到裕王自身的性格弱點和面臨的宮廷斗爭,李妃的加入無疑能夠為裕王府乃至未來的大明王朝帶來正面影響,因此迎娶李妃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