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還是北大?
李婧宏的選擇是北大。
因為清華錄取她的專業是法律;在北大,她可以讀金融和管理學的雙學位碩士。“我還是想繼續學金融,”李婧宏回憶道。
金融還是跑步?
李婧宏的選擇是跑步。
因為跑步為她帶來確定的熱情、興趣和幸福,而金融工作的格子間則是桎梏。
“一個新的‘我’長出來了,我沒法回到原來的時間里。”
2024年,李婧宏30歲,她放棄了金融央企的高薪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跑步及運動自媒體的事業里。
跑步、讀書、寫作、播客、帶貨直播……李婧宏的生活填得很滿,她在探索自己的人生。
這一切,緣于跑步。
“一個隨機漫步的傻瓜”,李婧宏這樣形容自己。
她從小被“規訓”得很好,循規蹈矩、努力學習。在北大讀完碩士,她進入金融行業工作,為更好的薪資和職業發展卷生卷死。但是,從跑步開始,她開始變得不太一樣:尤其在尋求破三的這個過程中,她發現了鮮活的自己,也為此離開了既定的軌道,選擇做自媒體,在跑步的同時打造個人IP。
是偶然,又不是偶然。“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滿地都是六便士,她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探索自我與挖掘本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過自己想要的人生,是李婧宏所想要做到的。
身處于一群優秀的同學中間,是什么體驗?
壓力很大。李婧宏感慨。
在北大,周圍都是很聰明又很努力的同學,她第一次那么真切地感覺到“人和人之間,從客觀意義上來講,智商、天賦是有差距的。”
其實,李婧宏出生于北京知識分子家庭,自小聰慧好學、性情溫和,從考上了雙一流西南財經大學,到保送到北大讀研,她一直是親戚朋友圈的“別人家孩子”。
大學同學何靜怡記得當時的李婧宏很像少女雜志的封面女孩,而且特別努力。“我們是雙學位班,學習壓力非常大。但她不僅做到了學生會副主席,還參加各種比賽、寒暑假的實習,考各種證。”
2015年大學畢業,接著被保送到北大讀研,李婧宏的世界也再次被拓寬。“之前一直覺得努力就可以成功,后來我發現有些人就是會比你聰明,”那時候的李婧宏21歲,正被繁重的課業壓力和快節奏的競爭壓得無所適從。她只能默默地努力。上課、實習,通過司法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李婧宏沒有想過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她只想著緊緊跟上同學的腳步,生怕落后。
大學時代的宏宏
壓力很大,讓她焦慮且會突然暴躁,李婧宏只能用吃東西來緩解。一起聚完餐后的深夜,她還會一個人去買很多的東西,繼續吃。不餓,但她停不下來。吃完了胃脹肚子難受,她會去催吐,身體功能也愈加紊亂。得了暴食癥的她,體重激增,身型浮腫,整個人看上去很不健康。這種情況下,她曾嘗試通過節食調整,但跟食物的關系反而更混亂了。李婧宏開始看一些心理學的書,尋求了運動這劑良藥。
健身房擼鐵、騎車,再加上健康的飲食,李婧宏漸恢復正常。2018年研究生畢業后,李婧宏按既定的軌道,投身金融行業。這時的她,已經是一個離不開運動的女孩。
2020年,疫情那會兒,健身房不能按時開門,運動習慣已經內化的李婧宏選擇到戶外跑步。
對她而言,跑步是包容、平和、友好的運動,不需要門檻,不需要成本,一雙跑鞋下樓出門就可以進行。配速自己掌控、路線自己規劃、每個人都可以無差別入門。李婧宏覺得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很多事并非自己能決定,但跑步是一項只要努力就可以進步、獲得成就感的運動,即便是像自己這樣沒有任何天份的普通人。
跑步前,擼鐵健身的宏宏
李婧宏從小體育就弱,大學期間還因為800米的體測不合格影響了參評優秀畢業生。所以,她完全沒想過自己后續能喜歡上跑步。從1公里開始,再慢慢到3公里、5公里,甚至到現在的100公里……
“跑步讓人找回對生活和身體的掌控感,讓人感受到堅持付出就有回報的治愈力,”李婧宏認為跑步的本質是在一個痛苦的時間和自己獨處。在這個時間,你可以自己和自己對話,世界和思緒可以無限大。
其實,為了對抗暴食癥,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李婧宏曾在減重和身材管理上花了很多時間。她會花金錢、花精力去上健身課。但是,當她開始跑步,成為嚴肅跑者,備戰馬拉松、鐵人三項、越野跑,在成績上有了追逐目標后,她發現體重和體型不再是她要面對的問題。因為它們早已兼容在了一個目前更長遠明確的目標中,自然地就達到了。
從初階到嚴肅跑者,李婧宏的轉變來源于埃利德·基普喬格(Eliud Kipchoge)的那部紀錄片《破二》(Break Two)。
2019年,34歲的基普喬格在維也納以1小時59分40秒跑完42.195公里。雖然這不是正式的馬拉松比賽,但這超越人類極限的偉大嘗試,令人感喟。
李婧宏看完紀錄片,被基普喬格所展示出的運動精神感染,決定自己也要去跑馬拉松。跑進四小時,是她的首馬目標。
2021年11月的成都馬拉松,是李婧宏報名的首場全馬比賽。但很遺憾,因為疫情,賽事最終取消。隨后,她計劃參加2022年11月的北馬,嚴格按照課表訓練,并且預定了贊助商名額。但是,陰差陽錯,在比賽前兩周,她才確認自己沒辦法獲得參賽資格。
一直在為比賽努力的李婧宏,非常失落。在北馬舉行的當日,李婧宏在一家湯泉館,讓自己放空,痛痛快快大哭一場。
隨后的一周,在2022年11月13日,三個朋友騎著車陪李婧宏跑完了她人生中第一個42.195公里。
朋友陪伴宏宏完成了她第一個全馬
從前門出發,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終點,朋友一路上給李婧宏提供補給,還準備了一塊自制的完賽獎牌,也帶給了她一場不一樣的馬拉松體驗。
等李婧宏真正踏上馬拉松的賽場,已經是2023年3月19日。她在重慶馬拉松以3小時06完賽,遠超她給自己設立的目標。
同年11月的上海馬拉松,李婧宏第二次參賽,想的就是要破三。盡管,這對于當時還在工作的李婧宏來說,并不容易。但也正是這一役的勝利,讓李婧宏在跑步的世界越走越深。
D區出發的李婧宏,前面站著兩萬跑友。朋友勸她,“破三就別想了!”因為從D區突圍,本身要耗費很多體力,破三也就更艱難。
事實也果真如此。從一出發就各種見縫插針地超人,33公里處,李婧宏其實已經感覺到自己體力的透支;到了35公里,已經非常痛苦了。
“不行!跑不動了!”
“你行!一定行!你能行!”同跑的朋友鼓勵她。
“我想堅持,”痛苦中,李婧宏想著,只剩這最后10公里了,這次如果不能堅持,那么破三的苦還得重新再來一遍。于是,她決定拼下去。
宏宏在上海馬拉松中破三
最后的五公里,她一直在跟自己的極限做斗爭。她給了自己一個策略:第一個1公里提速,第二個1公里可以慢下來調整,第三個1公里再提速……腿沒勁了,就靠擺臂去沖。這樣保持著節奏,李婧宏熬到了終點。2:59:58,破三成功。
當然,她的身體也到了極限。走兩步,腿就抽筋了,志愿者把她背到了拉伸區。這也是李婧宏跑步以來感覺最痛苦的一場比賽,但在這種極限的痛苦中,她明顯感到自己意志力的逐漸強大,承擔痛苦的閾值也在提升。
“一個新我長出來。”
看《破二》時淚流滿面的李婧宏再一次實現了精神上的躍升。這為她后來放棄全職工作,選擇在跑步這一垂直領域打造自己的個人IP埋下了種子。
2023年12月,杭州馬拉松,李婧宏再次破三,并以2:58:53刷新了個人PB。
持續進步,練了就有成果,李婧宏沉浸其中。這給了大學畢業后,就從事金融工作、接觸風險市場的她,一份少有的“確定”。
變化是金融市場的特點。收益越高則風險越大,是理財投資的常識。人處于這個市場里,需要時刻緊繃、全神貫注地迎接挑戰。作為金融大廠的螺絲釘,李婧宏帶著電腦,處于24小時“備戰”狀態。她給自己做投資:買房的首付在短時間內完成翻倍,讓她得以全款買房。但是,等她再抵押房產帶資入局,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投資的不確定性,讓李婧宏一度迷茫,找不到自己的那條河。跑步這件有正向回饋的事,成為了她情緒的一個出口。她需要這種能夠掌控和確定的感覺。
李婧宏在視頻號和小紅書的跑步領域分享自己作為一個天資平平的普通人,備戰破三的歷程,這引來了很多關注,也引來了直屬領導的“規勸”談話。
本職工作做得不錯,可以升職,但是希望不要在自媒體領域發聲。
是升職還是裸辭?
李婧宏選擇了裸辭。
她不想停更。原因很簡單,她確定自己熱愛跑步,享受跑步,以及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嘗試這條看起來會難一些的路。
“隨機漫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這是李婧宏的想法。
她堅韌、鮮活,也不想再被定義。
在百度百科的人物介紹里,李婧宏是“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員”。
2023年9月17日,在桃醉平谷2023中國·京津冀鐵人三項賽暨第二十四屆X-BIONIC三夫鐵人三項賽上,李婧宏以2:58:06的成績獲得女子全程10-29歲組第一名。
但是,李婧宏發現自己并不享受鐵三比賽。所以,她把自己兩輛專業的鐵三單車送給了朋友,而她,選擇回歸跑步。
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是30歲的李婧宏領悟到的法則。這也與她辭職的決定一脈相承。
同樣是金融行業從業者,大學同學何靜怡知道李婧宏的離職意味著什么,尤其是在近幾年大環境不那么好的情況下。“如果不能兼顧工作和自己所熱愛的事,只能做取舍。宏宏對跑步、自媒體的熱愛程度超過了現實因素。所以,她的天平傾斜了。”
辭職前,李婧宏曾跟何靜怡分析利弊,辯證討論現實的因素以及夢想的價值。“不是一時沖動,她經過了非常認真的思考,”何靜怡感慨李婧宏從學生時代到現在一直有些很重要的品格,比如能吃苦、有恒心、肯堅持。正因如此,她能在金融行業站穩腳跟。踏入跑步領域,這些品質讓她能通過科學訓練,跑出好成績。自由職業半年以來,何靜怡能感覺到李婧宏的變化,“她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參加各種活動以及比賽,不再需要跟過去那樣考慮對正職的影響。”她更自由,也更自律。
離職之后,受品牌邀請去肯尼亞伊藤小鎮跑步,是宏宏2024年最值得紀念的經歷
2025年1月14日,北京。
天很冷,風很大,市氣象臺發布了大風藍色預警。下午5點半,太陽早已落山,北京科技大學的田徑場上,李婧宏和她的跑友豆豆一起繞著操場跑圈。
從2023年8月認識以來,兩位認真對待跑步的女孩成為了訓練伙伴。只要有時間,她們就會一起訓練:周二在北科大田徑場,周末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跑長距離。高溫、極寒、大風天……她們都遇到過,“沒點兒愛好估計堅持不下去”,豆豆感慨,“一起經歷困難和磨難的朋友不多,宏宏算一個。”2024年,她們一起跑過了無錫馬拉松和北京馬拉松。2025年,她們又計劃一起參賽,攜手沖線,一起繼續破三。
2025年1月19日,香港。
天很熱,下著小雨。李婧宏以17小時26分48秒完成香港百公里越野103公里級別比賽,拿到紀念的小金人。
宏宏首戰百公里
這是她首次挑戰100公里比賽。第一次感受了后半程的3000+爬升,深夜的困倦。在凌晨時分來到針山時,看到身邊悠然穿行的猴子、野豬,望著野豬發著綠光的眼睛,李婧宏反思人生的意義,“像動物一樣完全趨于本能,沒有痛苦過完一生是不是也挺好?”生而為人,她追求自由,一路在選擇中掙扎、做決定,時常處于困境里。但是,這正是人生的魅力和意義。
“不在意外界目光,自己去定義自己是誰”。
曾經的金融圈從業者李婧宏深信“復利”,每天堅持做簡單而正確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就能取得顯著的進步和成果。在跑步以及運作自媒體也是一樣,不需在乎一時快慢,最重要的是堅持把正確的事情做下去。終有一天,可以抵達夢想的目的地。
即日起至2月23日10:00
評論區留言分享
#跑步于你而言,意味著什么
參與互動
我們將在評論中隨機抽取1位
?送上2025寧波馬拉松名額1個?
開獎時間:2月23日10:00
我們將通過后臺私信中獎信息敬請關注
(備注:中獎名額禁止銷售、轉讓跑步參賽名額)
本條內容創作團隊
作者:南瓊
編輯:默默 西嘉
設計:東海
圖片:受訪者提供
投稿、應聘兼職作者,請聯系
womenrunning@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