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前不久,是作家毛姆的生日。
很多人對毛姆的認識,或許來自他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
以及那句很理想主義的金句:
在遍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多點了解,就會知道毛姆是個“毒舌”老頭,他擁有著當下年輕人最羨慕的精神狀態。
他很 i ,不愛和人交際,說,“雖然我喜歡的人很多,但我討厭的人更是多得多。”
他主體性超強,說,“別人和我有什么關系,我只在意我自己。”
他擁有被人討厭的勇氣,不在意人情世故、親緣關系,及他人的眼光,凈愛說一些大實話,“原來很多的關心,只是為了打探清楚,你過得有多慘。”
實話扎心,但也能讓人走出思想牢籠,減少內耗,少走彎路。
社會在變,但人性、人的煩惱不會變。我們收集了100個讀者的人生困惑,去毛姆的書里找答案,意外發現“毒舌”的毛姆同樣也是一位給人松綁,帶給人力量的人。
Q為讀者提問
A為毛姆回答
01.
Q:我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凡事都想做到完美。每次做事前,都會預想無數種可能,一旦發生自己預料之外的事,就會很崩潰。該如何化解這種情緒壓力?@Jenny
A:千萬不要相信,壓力可以轉化為動力,你的壓力只會轉化成病歷。
人真正的動力,源自于內心深處對于快樂和興趣的追求。
02.
Q:我在一個朝九晚六的小公司上班,每天工作內容很少。舒適的日子讓人喪失斗志。家人說,人得不斷地學習、進步。這讓我很迷茫,想離開,但好像缺少些勇氣。我該怎么辦?@橘子樹下的小土豆
A:難道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自己喜愛的環境里生活,過著安寧的生活,就是在作踐自己嗎?
相反,做一個知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成功了嗎?
我想,一切都是由一個人是怎么看待生活的意義來決定。
03.
Q:從小,我就幻想成為一名記者,去書寫,去表達。但我的學歷不是最好的,想進好的內容平臺,又擔心自己能力不夠,好迷茫。我不知道我的路究竟該怎么走?@如鴻風飛
A:大膽去做,不要怕,沒有人在意。就算有人在意,人又算什么東西。
04.
Q:畢業后,懷著好奇,來了西北工作。環境和重復性的工作都讓我痛苦。而當我和同事們傾訴時,他們第一句話都是:“你還苦啊?”
這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不能吃苦?”可我的痛苦又是如此真切。躺在沙發上,刷著手機,眼淚都會不受控地掉下來。感覺自己被困住了,不知怎么辦好?@~
A:我無須說服任何人。我并不在乎人們如何看待我。我認為我的想法是對的,否則,我不會這么想。
即便我發現我的判斷與大多數人截然不同,這也不會對我造成多大的困擾。
我相信我的直覺。
05.
Q:厭倦了996和大城市的生活節奏,想去大理或清邁旅居,尋找內心的安靜,但還沒下定決心,想聽聽你的建議?@不想上班的
A:無論在工作還是娛樂中,也無論是塵世還是修道院,一個人都無法找到安寧,安寧只存在人的靈魂中。
06.
Q:每天早上,都不想起床怎么辦?@阿光
A: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情,以讓靈魂回歸平靜。
具體是誰說的,我忘記了。但一定是個聰明人說的。
我也一直謹遵這條格言:每天早上都起床,每天晚上都睡覺。
01.
Q:我是一位30歲的女生,春節回家,一如既往地被爸媽催婚。她們說,我不結婚是“不孝”“自私”,老了一定會后悔。這讓我壓力很大,我該聽他們的話嗎?@小巫
A:我們要尤其小心那些不言而喻、顯而易見的觀點。
它們是流行的,我們自小就聽到大人把它們當做真理,而且我們身邊所有人也都毫無疑慮地接受了它們,所以,我們很少想到要去質疑它們。
然而,最需要我們小心掂量的就是這些觀點。
前一代人的假設常常就成了下一代人的信條,這時若懷疑它們就是荒唐。但是再過一代,人們就會發現它們無用、過時、荒謬,因此把它們丟在腦后。
02.
Q:爸媽想讓我回老家,陪著他們身邊,但我覺得一個人在大城市更自在。按照自己的想法,過喜歡的人生,是一種自私和不負責任嗎?
A:什么是責任?唔,我覺得大概是要對我自己負責,對我的才華負責,我渴望能充分利用我的才能和我自己。
03.
Q:母親總在怪我。我朋友少,她怪我性格孤僻;我有朋友了,她怪我交的朋友脾氣不好。我成績好,她怪我驕傲;我愛看書,她怪我書呆子。別人夸我好看,她怪我化妝、買衣服,怪我愛美。
好像我做什么,都是錯的,連我的存在都是個錯誤。更難過的是,我知道她愛我。
有年冬天,她給我帶回了一個用紙杯裝的奶油蛋糕。奶油蛋糕原本很漂亮——白色的奶油上,畫了一朵粉色的花。
但經歷一路顛簸,花朵顛得四分五裂,上面落滿了路上的灰塵和汽車尾氣,黑色點狀物攀附在奶油上。蛋糕是別人給她的。她沒舍得吃,騎了一路電動車,把它帶回了家,手凍得通紅。
蛋糕不好吃。甜味也掩蓋不了其中的苦,但那雙凍紅的手,卻像一記鞭子落在我身上,讓我一口,一口,吞下了那苦澀的蛋糕,以愛為名。
現在每周末,我都要給父母打一通電話,不打,就會遭致父親的陰陽怪氣和冷暴力。
2025年,我就要滿30周歲了,我這么努力,還是無法擺脫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我該怎么辦?@霈可
A:父母若指責孩子忘恩負義,那真是可笑,父母應該記住不管他們為孩子做了什么,都是為了自己的快樂。
施恩于人是一種巨大的快樂,而外界的贊揚則讓這快樂升級。但施恩者很少考慮別人是不是歡迎他的恩惠。而且,他并不滿足于僅僅從中獲得快樂,他還要人家對他感恩戴德。
04.
Q:半個月前,我分手了。但我前任已經找到了新歡。我想不明白,為什么相愛的人會變?從甜蜜走到惡語相向。有什么緩解情緒的方法嗎?我很樂意聽取意見。@無憂的小w
A:今年的我們,不同于去年的我們,我們愛的人也是如此。世界時刻都在變化。我們若能繼續愛著另一個變化了的人,這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大多數時候,已經變化的我們,需要悲哀地做出極大的努力,才能繼續愛我們曾經愛過,而現在也變化的人。
這是因為當我們淪陷于愛那強大的力量之中時,我們確信它會永遠持續下去。
當這份愛意開始有所降溫時,我們便會羞愧,覺得受到欺騙,埋怨自己對愛情不夠堅持。
實際上,我們應該接受:變心是人類本性。
05.
Q:和前女友分手一年多了,分手是我提的,當時就是有點累了。但現在后悔了,想找她復合,但拉不下來臉,怎么辦?@想成為海賊王de
A:假如在愛情這件事上還要考慮自尊心,那就說明你最愛的人其實是你自己。
01.
Q:我是一個i人,不擅長和人交流,如何改善現狀?@Daisy
A:雖然我喜歡的人有很多,但我討厭的人更是多得多。
我記得幾年前一個作家對我說過:“我還是樂意與我的創作素材呆在一起。”
02.
Q:總是不敢拒絕別人,怎樣才能改掉“討好型人格”?@Alice
A:對我自己而言,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03.
Q:我很需要別人的認同,特別害怕被批評,怎么辦?@菲菲
A:你如果根本就不在乎一個人,為什么會在意他們對你怎么看?
04.
Q:去年,升了管理崗后,老板讓我改了新的績效考核制度,以前玩得好的同事,開始在背后“蛐蛐”我。這讓我很內耗,我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有問題?@小迷糊
A:一個人想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免不了讓別人不快樂。
05.
Q:客戶總半夜發微信,不看又擔心錯過重要信息,該怎么辦?@荒野里的小丸子
A:我早就發現,如果有人打電話找你,卻得知你不在,留下口信要你一到家就給他回電話,說有要事相商,那么所謂的要事,往往只是對他來說很重要的事而已,或許對你而言那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06.
Q:每次參加社交活動,都特別焦慮。感覺每個人都在“裝”,自己不“裝”,又怕融不進圈子。是努力成為一位成熟的“裝貨”,還是做自己?@luna
A:裝模作樣是一個人最難做到也最耗費心血的惡習,為了裝模作樣就必須得時時刻刻繃緊神經,同時需要表現得超然灑脫。
如果說通奸或貪食這些惡習可以在空閑時間偶爾為之,那么裝模作樣則可以說是一項全職工作。
01.
Q:我在一個小縣城上班,一個月只賺4000塊,和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學相比,總覺得自己很窮,很自卑,怎么辦?@xixi
A:如果你賺到的是一磅,但花掉的是二十先令六便士,那你就是個闊人。
02.
Q:大學畢業后,和同學都不聯系了。感覺大家都比我過得好,只有我停在原地,該如何變得更強一點?@冬日暖陽
A: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妒忌是很傻的。盡情享受眼前的快樂不好嗎?
嗨,有機會就該盡情玩樂。不出一百年,我們就全都死了。到那時還有什么值得在意的呢?我們還是趁著現在盡情玩樂吧。
03.
Q:對于年輕人來說,是追求理想重要,還是賺錢重要?換句話說,是六便士重要,還是月亮重要?@星期天的晚風
A:錢給了我世上最珍貴的東西——不求人。現在只要我愿意,就可以讓任何人見鬼去,真是開心到無法想象。
那些視金錢如糞土的人,我就最瞧不起。他們不是偽君子就是傻瓜。沒有足夠的收入,生活的希望就被截去了一半。
你得處心積慮,錙銖必較,決不為賺得一個先令而付出高于一個先令的代價。
04.
Q:畢業后進了體制內工作,帶給我無窮無盡的焦慮和恐懼。自我效能感無限降低,在單位里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感覺自己就像機器里一個隨時可以換掉的零件。
我好想逃離,逃離單位,逃離體制,逃離家人對穩定工作的迷信。有時,我甚至會想,如果我做這份工作得了病,是不是就能消除父母對我辭職的阻礙。
迷茫,疑惑,不知何去何從。或許我應該擁有一些勇氣,給自己的人生重來一次的機會?@slide
A:你可以做世界上的任何事,只要你做好了迎接結果的準備。
01.
Q:我覺得我是一個活得很矛盾的人。我渴望有權有錢的生活,到處玩,住漂亮的民宿,但我又時常懶惰,不夠有天分。
我也想過過一種清貧的生活——不掙錢,可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又擔心這樣對不起父母。我應該怎么過好這一生?@sujingyi0425
A:小說和戲劇往往與真實生活不符。作家為了讓筆下的人物表里如一,不敢冒險把人物寫得自相矛盾,那樣的話,人物就變得無法理解了。盡管我們大部分人就是自相矛盾。
我們每個人都是互相矛盾的品性胡亂拼湊的一團。
02.
Q:我似乎被困住了,看不到生活的意義。@DA&ZUI
A:如果你不去探索生命的意義,它就將毫無意義。
03.
Q:感覺社會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強了,連明年做什么,都無法規劃,這讓我很沒安全感,該如何調整心態?@小螞蟻
A:既然未來是不確定的,及時行樂理當是一種常識。
04.
Q:你如何看待苦難和痛苦?它對人生是有益的嗎?@Sunshine
A:“痛苦能使人完美、使人高尚”,這純屬杜撰。痛苦對人的第一個影響是使他變得狹隘,以自己為中心。
苦難會壓抑活力,它敗壞道德而不是提高修養;它不能育人,而是毀人。
05.
Q:這年頭,學哲學還有什么用?@蘇麗珍
A:人們在這晦暗而神秘的世界上前行,總是被不同的問題所困擾,如果哲學不能幫助這些人解惑的話,那么它也會以幽默的方式說服他們安于自身的無知。
06.
Q:您對年輕人有什么建議?@宇宙房間
A:年長者最大的修養,就是控制住批評年輕人的欲望。
撰稿:甄珍
實習:史奴比
設計:路遙
部分素材來源:《刀鋒》《月亮和六便士》《人性的枷鎖》《面紗》《毛姆六十自述 》《尋歡作樂》、毛姆晚年訪談等。
晚禱時刻
“你當時問我活著有什么意義。我跟你說,這塊毯子會告訴你答案的。嗯,你找到答案了嗎?”
“沒有。”菲利普笑笑,“你不準備告訴我嗎?”
“不,不,我不能告訴你。如果不是你自己領悟的,答案便沒有意義。”
——《人性的枷鎖》
放下思想枷鎖,
過盡興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