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我喊大寶起床的時候,她的聲音悶悶的,我沒理她,轉向廚房繼續做飯。
大概從寒假集訓開始,早晨喊大寶起床,喊她一遍是不行的,至少需要兩遍。
我第二次喊大寶的時候,她已經坐了起來并穿好了毛衣,但她還是迷迷糊糊的,并不比剛才精神。大寶說,她昨晚沒睡好。
怎么又沒睡好?我差點脫口而出。
之所以用又這個字,是因為我感覺最近這段時間(主要是寒假集訓的半個月里),大寶睡不好的次數有點多。
寒假集訓共15天,分兩個階段,年前9天,年后6天。一開始,我并沒有打算給大寶報名,我感覺以她平時懶散的風格,上這個集訓班,她肯定會炸毛。沒想到,一聽到她的好朋友也去上這個班,大寶居然同意了。
雖然集訓前大寶和我說得好好的,但我知道,真正開始上課后,大寶的上課效率肯定要打折扣。在我預想中,大寶很可能會遲到、磨蹭、或者請假等。
果然不出我所料,以上情況都發生了,尤其是遲到。我提前預判到了這些,所以并沒有很生氣。
參加完年后的培訓,大寶休息了兩天就到了學校正式報到的日子了。好在報到后大寶又上了一天課就到了周六,于是大寶又休息了兩天。我想,這樣的節奏大寶應該調整得差不多了吧。
沒想到大寶的狀態還沒恢復過來。
在我看來,剛開學,作業不多,壓力也不大,怎么大寶就睡不好了?
我有點擔心。
但我還是問她,有什么問題嗎,是壓力大、和老師或同學鬧不愉快了、還是身體不舒服?還是家的氛圍讓她壓力大了?
她說不知道,后來她去洗漱的時候,說她肚子疼。
又是肚子疼。
說起來,這學期開始,大寶肚子疼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我自然也帶她看過醫生,讓她吃過藥。但時不時地,大寶還是會肚子疼。
其實這也不是大問題,大寶蹲會兒廁所就好了,就是有點耽誤時間。
聽到大寶說她肚子疼,我頓時有點煩躁。我看看時間,快七點半了,大寶該下樓了。
我正在想怎么辦,大寶讓我給老師請個假,說晚到一會兒。
也只好這樣了。我給老師發了消息,說了大寶的情況。
本著眼不見心不煩的原則,我趕緊帶著二寶出門了。
送二寶上學的路上,我還有些心煩。大寶這個初三的大孩子,剛開學就讓我頭疼。上學期因為肚子疼,她請過好幾次假,我都不好意思了。集訓期間她遲到過幾次,培訓班老師頻頻在群里艾特我。正式開學后,老師第一天就發消息給我,說大寶沒有交數學作業。第二天老師又發消息說大寶課間串樓層。第三天大寶又不舒服了要晚到。
這一天天的,真不讓人省心。我覺得,這個孩子就是來讓我渡劫的。
從小就是乖學生從不讓父母操心的我,真的不理解大寶的一些行為。
按時到學校是很難的事情嗎?遲到幾分鐘不會不好意思嗎?提前把作業整理一下會怎樣呢?記住全部作業并一項項完成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嗎?
這不是學生應該遵守的基礎嗎?
好在,陪伴大寶這些年我也總結出來了,要解決問題,以目的為導向,不能跟她硬碰硬,得順著她,哄著她,否則我倆會有吵不完的架。
沒想到,我送完二寶回家后,大寶還沒有去學校。此時已經快過去二十分鐘了,大寶就算肚子疼蹲廁所時間也夠了。
我有點生氣了,快八點了,還不走是幾個意思。
大寶不安地說,她不想去學校了。為什么?我忍著火氣問。
她說就是不想去學校了。
我想了想,大寶應該是短時間內沒適應開學的節奏,再加上昨晚沒睡好早晨又鬧肚子,所以情緒上有點低落。
這個學期是大寶初中生涯的最后一個學期,學校調整了新作息,把下午的上課時間提前了半小時。新作息對中午走讀回家的孩子們的沖擊不小,原本中午休息時間為2小時,比較充裕,但一下子減少四分之一,我家大寶就覺得時間緊張了。
大寶提出,她中午不回家了,要在學校午托管。我同意了,她中午不回來,我還省心了,她也體驗一下趴著課桌睡覺的感受吧。為了讓她休息得好一些,我還給她買了午休枕。
雖然大寶是個大孩子了,但有時候她內心還是個脆弱的娃,需要媽媽哄著。于是我先是溫柔地安慰了大寶,告訴她新學期一開始不適應是正常的,慢慢來。但我又堅定地告訴她,還是要去學校的,雖然遲到了一點,但沒關系。
大寶又和我磨嘰了幾句,但終究是她沒理,后來就不說話了。
為了鼓勵她,我送她去學校,并約定好晚上我去接她放學。
大寶還是有些情緒低落,但總算沒說什么,乖乖地坐上我的電動車,跟我去學校了。
看著大寶進了學校大門,我心里的一塊石頭才落了地。
開局有點不順,我嘆了口氣。沒事,走著走著就順了,我安慰自己。
我想了想,眼下我能做的,就是給大寶提供后勤保障,鼓勵她給她信心,給她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她放松心情,減輕壓力。
我想起前幾天看過的一個紀錄片《我家的孩子不想上學》,里面的孩子大多是和大寶一樣的青春期孩子,他們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想上學。紀錄片指出,當孩子說他不想上學了,當他干什么都提不起興趣,情緒一直低落,甚至有傷害自己的情況發生時,也許這個孩子正在替整個家庭“生病”。
這樣的結論讓我警醒。
同時我也慶幸,大寶說不想上學只是偶然現象,大寶的壞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
同時我也反思,我們是不是給了大寶太大的壓力?
我想了想,大寶的肚子疼似乎是初三上半年才發生的,也許是來自中考的壓力吧。學校、老師、同學,以及對她懷有期待的我們。
我雖然感覺沒給大寶施加壓力,但我的每一次提醒,每一次和大寶探討學習,對她而言何嘗不是一種壓力呢?
再說我老公,雖然他平時不關注大寶的學習,但那只是表面,內心里,他是很關注的。而且他要求高,脾氣急,火氣來得快,批評起大寶來毫不留情。這些,對大寶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壓力呢?
想到這些,我不由心疼起大寶來。
我想起了我侄女,她在高三那年因為胃疼,很長一段時間沒去學校上課。家里人帶著她四處看病,我也陪著去過一次醫院。
那次在我們市里的一家醫院,醫生說我侄女,要放松心情卸下壓力,沒什么的。
但侄女還是胃疼,吃了東西會吐。
整個高三的第一學期,我侄女去學校的次數少得可憐。下學期到了四月左右,侄女勉強去了學校,堅持到了高考。
說來也怪,高考后,侄女的胃一下子不疼了,也不吐了,整個人正常了。
大家都說,這孩子應該是壓力太大了。
高考的壓力,侄女也許并沒有覺得有多大,但她的身體知道。
再看我家大寶,中考給她的壓力估計也不小,要不然她不會在初三這年頻頻肚子疼了。再加上來自家庭的壓力,所以她的狀況頻出。
也許正如《我家的孩子不想上學》中說的,或許孩子在用他們的癥狀,用自己承受的巨大痛苦,來推動整個家庭的改變。
是的,也許父母變了,家庭氛圍變了,孩子自然也就變了。
與父母朋友們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