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2日,美國Quality Matters (QM)、Virtual Learning Leadership Alliance (VLLA) 和 Digital Learning Collaborative (DLAC) 聯合發布三套新版在線學習標準,分別為《在線課程質量國家標準》、《在線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在線項目質量國家標準》。
這三套標準最初由美國南部地區教育委員會(SREB)推出,后來由iNACOL(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K-12 Online Learning,國際K-12在線學習協會)出版,一直是在線教育領域的質量標桿。
一、在線課程質量國家標準
該標準包括7個維度(A-G),每個維度下設具體指標,配有詳細解釋和實施示例。各維度指標具體如下。
維度A:課程概覽與支持
課程的整體設計在課程開始時清晰地呈現給學習者。課程材料包括對學習者和教師成功至關重要的支持服務。課程說明闡明或鏈接到相關信息和服務。
A1:課程包括課程概覽和大綱。
A2:明確說明學習者所需的最低計算機技能和數字素養技能。
A3:提供教師的個人信息以及與教師溝通的信息。
A4:在課程介紹材料中明確說明對學習者的期望和政策,并易于獲取。
A5:明確列出課程所需的最基本技術要求,并提供獲取技術的相關信息。
A6:明確界定與課程內容學習期望一致的評分政策和實踐。
A7:課程說明中明確描述或鏈接到提供的技術支持及其獲取方式。
A8:在課程開始前為學習者提供入門導向。
維度B:內容
課程提供多種內容選擇,促進學習者對內容的理解,并與州或國家內容標準對齊。
B1:課程目標或能力可測量,并清楚說明學習者在成功完成課程后能夠展示的內容。
B2:課程內容與公認的州或其他內容標準一致(如適用)。
B3:數字素養和溝通技能作為課程的組成部分被融入和教授。
B4:提供補充學習資源和相關教學材料,以支持和豐富學習,并與所提供的內容對齊。
B5:課程內容和支持材料反映不同視角,并提供非刻板的表現形式。
B6:支持課程內容標準的課程材料(如教科書、原始資料、開放教育資源)準確且最新。
B7:課程不含成人內容并避免不必要的廣告。
B8:所有第三方內容的版權和許可狀態得到適當引用且易于找到。
B9:提供文檔和其他支持材料,以支持有效的在線課程促進。
維度C:教學設計
課程融入與標準對齊的教學材料、活動、資源和評估,吸引所有學習者并支持學術目標的實現。
C1:課程設計包括引導學習者促進自主學習和自我監控的活動。
C2:課程內容和學習活動促進實現所述學習目標或能力。
C3:課程按單元和課程的邏輯順序進行組織。
C4:課程內容適合目標學習者的閱讀水平。
C5:課程設計包括入門作業或活動,以吸引學習者參與第一周課程。
C6:課程根據學習者需求提供多個學習路徑,以多種方式吸引學習者。
C7:課程提供學習者之間定期互動的機會。
C8:課程設計提供學習者與教師互動的機會,包括關于學習者進展的定期反饋。
C9:課程教學材料和資源以有效、吸引人和適當的方式呈現內容。
維度D:學習者評估
課程中采用多種評估策略,旨在促進學習和參與,并為學習者提供進展反饋。
D1:學習者評估與課程、單元或課時級別目標或能力對齊。
D2:有效的課程評估測量學習者對內容的理解進展。
D3:評估實踐提供頻繁且多樣的自我監控和學習反思機會。
D4:評估材料為學習者提供以多種方式展示理解的靈活性。
D5:創建并與學習者分享清晰定義不同熟練程度的評分標準。
維度E:無障礙性和可用性
課程設計體現了對無障礙性的承諾,確保所有學習者能夠訪問所有內容和活動,并且課程設計使所有學習者能夠輕松地導航和與所有課程組件進行互動。
E1:課程導航從學習者的角度看是合乎邏輯的、一致且高效的。
E2:課程設計便于閱讀。
E3:課程提供可訪問的課程材料和活動,以滿足學習者的多樣化需求,遵循通用學習設計原則。
E4:課程中的多媒體易于使用。
E5:提供所有課程中所需技術的供應商可訪問性聲明。
維度F:課程技術
支持課程各組成部分的技術促進主動學習并支持學習過程。
F1:作為課程一部分的所有技術和工具確保學習者的隱私受到可接受使用政策和適用法律的保護。
F2:課程工具促進學習目標和課程能力的實現。
F3:課程技術允許定制和個性化。
F4:課程在平臺內運行,以評分和記錄評估結果并計算所得的課程分數或等級。
F5:課程利用可增強學習體驗的新興技術,優先考慮學習者和成果。
維度G:課程評估
課程定期使用多種評估策略進行效果評估,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改進。課程內容和課程設計技術應用的研究持續更新,以保持其時效性。
G1:課程使用多種方法和信息來源來評估課程有效性。
G2:課程定期審查,以確保課程內容保持最新且相關。
G3:課程根據持續評估的結果進行持續改進,確保效果得到提升。
二、在線教學質量國家標準
該標準包含五個維度(A-E),每個維度下設具體指標,并配有“意圖”和“應用”說明。各維度指標具體如下。
維度A:專業職責
在線教師恪守職業職責,展現專業能力。
A1:在線教師滿足或正在努力達到當地和/或州/國家教學資格要求。
A2:在線教師展示技術熟練度。
A3:在線教師遵守與所有學習者安全和成功相關的當地或國家法律或規定。
A4:在線教師是反思型實踐者。
A5:在線教師定期參與與在線學習和教學法相關的專業學習。
A6:在線教師有效管理其角色和職責。
A7:在線教師示范數字公民行為,包括負責任地使用新興技術。
A8:在線教師與利益相關者倡導高質量在線學習。
維度B:數字公民
在線教師促進學習體驗,在確保所有學習者公平獲取和參與的同時,塑造和促進數字公民。
B1:在線教師促進所有學習者負責任數字公民的學習體驗。
B2:在線教師建立對學習者行為的期望,鼓勵學術誠信,并在遵守當地政策的情況下適當使用數字工具。
B3:在線教師以身作則,遵守知識產權政策和合理使用標準,同時培養學習者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和負責任應用。
B4:在線教師執行旨在保護所有學習者在數字學習環境中的國家和地方政策。
維度C:參與和歸屬感
在線教師通過促進有意義的參與來培養學習者的成功,構建一個支持性的在線社區,使學習者感到連接、被重視和有動力學習。
C1:在線教師提供和/或指導學習者及時獲得技術支持。
C2:在線教師識別學習者參與模式。
C3:在線教師培養學習者的個人能動性。
C4:在線教師以及時和支持性的方式進行溝通。
C5:在線教師提供可操作、具體和及時的反饋。
C6:在線教師提供和/或促進社區參與期望的發展。
C7:在線教師促進學習者之間的協作。
C8:在線教師對違反社區參與期望的行為迅速作出反應。
C9:在線教師利用與學生當地學習社區內利益相關者的伙伴關系。
維度D: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
在線教師根據學習者的學術、社交和情感需求個性化教學。
D1:在線教師與利益相關者合作。
D2:在線教師了解學習者的需求和偏好。
D3:在線教師支持學習者使用輔助技術。
D4:在線教師持續監控學習者進度。
D5:在線教師分析多種數據源。
D6:在線教師根據學習者需求創建或調整課程材料。
D7:在線教師根據學習者需求修改教學策略。
維度E:教學設計
在線教師策劃和創建教學材料、工具、策略和資源,以吸引所有學習者并確保學術目標的實現。(注:此標準為可選,因并非所有在線教師負責課程設計)
E1:在線教師將課程內容與相關學習目標對齊。
E2:在線教師融入特定學科的資源。
E3:在線教師融入發展適當的資源。
E4:在線教師融入代表性學習者的資源。
E5:在線教師設計具有持續評估機會的課程。
E6:在線教師設計融入建設性反饋的課程材料。
E7:在線教師開發多種評估。
E8:在線教師設計有效利用技術的學習體驗。
E9:在線教師持續審查和更新課程內容。
三、在線項目質量國家標準
該標準包含14個維度(A-N),每個維度下設具體指標,并配有“解釋”和“示例”說明。各維度指標具體如下。
維度A:使命聲明
優質項目的使命聲明清晰地傳達其目的和目標。它作為項目日常運營的基礎,同時也是未來戰略計劃的指南。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溝通和認同是使命聲明的關鍵組成部分。
A1:使命聲明清晰簡潔地向目標受眾傳達項目的目的和教育重點。
A2:使命聲明向公眾公開。
A3:使命聲明每年進行審查。
維度B:治理
優質項目應具有清晰的治理結構,角色和職責透明,旨在確保長期成功和可持續性。治理成員需了解K-12在線學習,并與項目領導者保持協作關系。
B1:治理成員對K-12在線學習有充分了解。
B2:治理職責包括政策制定或批準以及預算分配批準,以確保項目的愿景、使命和戰略計劃得到實現。
B3:治理和領導團隊的角色和職責明確定義,并遵守所有州和國家法規。
B4:治理成員和項目領導者合作,確保成功實施愿景、使命、戰略計劃和目標。
維度C:項目領導力
優質在線項目的領導應對項目的治理機構負責,負責制定和執行與項目戰略計劃一致的年度運營目標,并支持項目的愿景和使命聲明。
C1:項目負責人制定與戰略計劃一致的年度目標,實施旨在實現目標的行動計劃,并監控和向利益相關者溝通目標進展。
C2:項目負責人促進協作的學習和工作環境。
C3:項目負責人驗證確保項目評估和學習者成功測量信息的質量、完整性和有效性的措施。
C4:政策和程序每年進行審查和更新。
維度D:透明度和問責制
優質在線項目為潛在學習者及其家長/監護人提供易于獲取的關于項目政策和成果的信息。項目領導者定期及時向所有利益相關者提供目標實現進展、與政策和標準的對齊情況以及學習者學習成果的成就信息。
D1:向潛在和當前利益相關者提供有關項目政策和成果的準確信息。
D2:項目負責人為課程質量、學習者成果和(如適用)畢業要求設立指標。
D3:項目負責人每年完成對課程質量、學習者成果和(如適用)畢業率的指標評估。
維度E:規劃
優質項目定期進行戰略規劃,以反思和改進項目有效性。
E1:制定并定期更新戰略計劃以應對長期行動。
E2:戰略計劃涉及支持項目優先事項和實現預期成果所需的資源。
E3:項目目標與戰略計劃對齊并每年更新。
E4:項目目標在整個組織中得到共享和支持。
維度F:項目人員
優質在線項目擁有適當水平的合格、訓練有素且受支持的員工,他們擁有實現個人和項目目標所需的資源。
F1:有足夠的合格專業、行政和支持人員來實現項目的使命和年度目標。
F2:為員工提供持續培訓和支持,以執行項目的愿景、使命和目標。
F3:個人和團隊的角色和職責明確。
F4:定期對項目人員進行評估,使用清晰和一致的政策、措施和程序。
維度G:財務和物質資源
優質在線項目使用合理的商業實踐規劃和支出財務及物質資源,以實現項目的愿景和使命。
G1:資源根據當地、州和/或國家預算法規和會計原則進行管理。
G2:資源充足并分配,以幫助確保項目的可持續性,符合項目的愿景、使命和戰略計劃。
G3:項目預算和資源分配由項目負責人根據教育和商業環境趨勢的預測確定。
維度H:項目評估
優質在線項目認識到項目評估的重要性,并表明對內部和外部評估的承諾。內部評估持續進行,旨在跟蹤學習者進展并識別優勢和需要改進的領域。外部評估提供客觀視角,增加可信度并驗證內部發現。這種雙重方法為持續改進和問責制創造了一個全面框架。
H1:指導內部評估的指標由項目負責人明確定義,并使用包括學習者績效措施在內的有效數據源。
H2:定期的內部評估結果為管理決策和持續改進計劃提供信息。
H3:課程審查協議與《在線課程質量國家標準》對齊。
H4:定期由具有在線學習經驗的客觀方進行外部評估。
H5:外部評估的結果用于制定年度目標和長期改進計劃。
H6:評估結果傳達給項目利益相關者。
維度I:課程和課程設計
優質在線項目采用并實施教學設計方法,使機構開發的課程以及從其他來源許可的內容都能實現有效的在線教學。
I1:課程提供以清晰、描述性和易于導航的格式呈現,提供足夠的決策信息,包括課程級別、先決條件、所需材料成本、同步會議要求和課程來源。
I2:課程和學習目標以清晰、有組織的形式呈現。
I3:課程內容與年級水平和/或學科水平的內容標準對齊。
I4:存在高質量教學材料的明確定義。項目中使用的材料與定義一致并豐富學習。
I5:定期評估技術以確保技術支持項目目標并增強學習體驗。
I6:課程提供支持同學之間及與教師的互動機會。
I7:課程包含各種活動,包括深入學習的選項。
I8:課程開發過程包括包含異步和同步學習機會的標準。
I9:課程符合版權法和合理使用準則。
維度J:教學
優質在線項目采取全面和綜合的方法,確保為學習者提供卓越的教學。
J1:項目建立明確的教學實踐期望,這些期望由循證實踐指導,并與項目的使命和教育目標對齊。
J2:教學領導者評估多種數據源,以確保教師期望支持項目的使命和教育目標。
J3:教師反思學習者表現和個人教學實踐,設定持續改進的目標。
J4:教學是包容性的,支持所有學習者。
J5:教學標準包括為學習者提供及時、有效反饋的期望。
維度K:評估和學習者表現
優質在線學習項目重視積極的學習成果,并采取全面、綜合的方法來測量和監控實現既定學習目標的進度。
K1:使用多種評估方法來確定學習者進度。
K2:形成性評估提供持續的反饋,以改善學習并為教學策略提供信息。
K3:評估和其他衡量學習者表現的活動與學習目標對齊。
K4:項目利用策略確保課程評估的完整性和學習者學習的有效性。
維度L:公平與訪問
優質在線項目的政策和實踐支持學習者訪問項目的能力。提供便利支持以滿足多種學習者需求
L1:政策明確說明項目的學習者資格標準,并向利益相關者傳達。
L2:項目人員與學習者和其他投資利益相關者合作,根據當地政策和法律制定個性化項目。
L3:所有學習者都可以訪問項目資源、技術和支持系統。
L4:課程和教學實踐反映各種文化視角和經驗。
L5:使用系統性流程和程序來識別和消除參與項目的障礙。
L6:課程設計使用基于研究的設計原則,滿足所有學習者的需求。
維度M:教學人員支持
優質在線項目通過提供指導、技術協助和及時的專業發展來支持教學人員(教學領導、教師、教練、指導和職業輔導員及支持人員)。
M1:項目提供并要求所有新教師參與入職和指導計劃。
M2:定期向教師提供關于其表現和學習者成就/進度的反饋。
M3:向教師、學術教練和教學領導者提供與《在線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齊的專業發展機會。
M4:向職業教練、學術導師、學校輔導員和支持人員提供專業發展機會,重點關注如何在在線學習環境中支持學習者。
M5:向所有用戶提供及時和有效的技術支持。
維度N:學習者和家長/監護人支持
優質在線項目提供支持服務,以滿足組織內不同層次學習者的各種需求。支持水平適當且足以確保學習者成功。
N1:向學習者和家長/監護人提供登錄體驗,包括技術支持和在在線環境中提高成功率的策略。
N2:向學習者提供滿足學術和發展需求的學術服務和咨詢。
N3:無障礙性支持服務符合特殊教育政策和程序。
N4:學習管理系統作為所有學習和評估內容的訪問點。
N5:明確的標準概述項目對教師溝通的期望。
這三套標準相互補充,自2007年發布以來,已成為在線學習計劃,地區和州機構的基準。許多州已將這些標準納入立法、州規則或作為在線學習項目的審批標準。全美范圍內的學校、學區、州虛擬學校以及私立在線教育提供商廣泛采用這些標準,用于課程設計、教師培訓和項目評估。
此外,官方網站(nsqol.org)提供的補充資源(如Standards in Practice文檔、交叉對照表)增強了標準的實用性,使其不僅是理論框架,更是實施指南,進一步擴大了其實際影響。2025年版更新整合指標、增強實用性,反映后疫情教育需求。雖未直接納入AI等新興技術,但承諾持續更新。
資料來源:
1.Quality Matters, Virtual Learning Leadership Alliance, & Digital Learning Collaborative. (2025). Nation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online courses (4th ed.). https://www.nsqol.org
2.Quality Matters, Virtual Learning Leadership Alliance, & Digital Learning Collaborative. (2025). Nation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online teaching (4th ed.). https://www.nsqol.org
3.Quality Matters, Virtual Learning Leadership Alliance, & Digital Learning Collaborative. (2025). National standards for quality online programs (3rd ed.). https://www.nsqol.org
[本文為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教育研究中心成果]
本文由“教育國際前沿課題組”(IFRGE)課題組成員整理,課題負責人張永軍,編輯劉強。內容僅供參考,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官網查詢并下載三套標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