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語文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初中文言文如何設置考題,如何備考。有哪些學習文言文的好資料,這篇文章給大家梳理一下。
一、初中文言文考試常考題型
1.文言實詞理解題型
主要考查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考點集中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方面。
例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妻子”是古今異義詞,古義為妻子和兒女,今義僅指丈夫的配偶,詞義發生了變化,現在的意思縮小了范圍;“擔中肉盡,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如一詞多義,如“顧”字,在《狼》這篇文章中,“顧野有麥場”中是“回頭看”的意思;在《出師表》中“三顧誠于草廬之中”是“拜訪”的意思,同一個字在不同句子中意思不同,需要理解區別。
2.文言虛詞理解題型
常見的文言虛詞(之、其、而、以、于、乃、雖、為、者、且、則、何、焉、與、所、因)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和用法需要掌握。
初中階段常考的虛詞有(之、其、而、以、于、乃、雖)這七個虛詞很重要,經常考。通常都是以選擇題形式出現,給你兩個有虛詞句子,看看用法是否一致。舉例說:之字考的最多。要熟記每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結合例句進行歸類積累。
以“之”為例,它有多種用法。在“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中,“之”是動詞,“到……去”的意思;在“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中,“之”是結構助詞,“的”的意思;在“久之,目似瞑”(《狼》)中,“之”是音節助詞,無實義。學生需要掌握這些虛詞的基本用法和意義。
3.文言句子翻譯題型
文言文翻譯題,通常出現兩個句子,一篇課內,一篇課外。遵循兩個原則: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采用六字翻譯法:對、換、留、刪、補、調。對譯要逐字逐句落實,用現代詞語替換古代詞語,保留基本詞匯和專有名詞,刪去某些虛詞,補出省略成分,調整語序等。翻譯文言文時,要盡量按照原文的詞語和句子結構進行翻譯。
例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可以直譯為“溫習學過的知識,能夠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就可以做老師了”。但如果直譯不通順或者不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時,可以適當采用意譯。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直譯為“學習并且按時復習它,不也是高興的嗎”,但更通順的意譯是“學習了知識,然后按時復習它,不也是很快樂的嗎”。
4.文言文斷句題型
分為句子與句子之間的停頓和句子內部的停頓。可結合上下文理解句意來斷句,也可翻譯成現代漢語根據現代停頓對應原句標出停頓之處。還有一些基本的朗讀停頓與節奏劃分方法,如主謂之間、謂賓之間、謂語中心詞和介賓短語之間要停頓等。
例題: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陳太丘與友期行相委而去
解題步驟:
1. 通讀句子,理解大意:陳太丘和朋友約定同行,朋友卻丟下他離開了。
2. 標記關鍵點: “陳太丘”是主語,“與友期行”是謂語;“相委而去”是一個完整的動作。
3. 嘗試劃分停頓: 陳太丘/與友期行/相委而去
4.檢查語意是否通順:句子意思清晰,符合文意。
5. 寫出答案:陳太丘/與友期行/相委而去
5.人物分析題型
包括對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義的評價和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塑造人物的手法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對比襯托等。
平常要認真理解課文,積累重要人物形象的詞語,還要結合具體語段來分析。分析時要全面、多角度,不拔高,用語準確符合人物環境和時代特點。
例如分析《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的人物形象時,從他如何諷諫齊王(語言描寫)以及齊王的反應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例如讀完《出師表》要能概括諸葛亮出師的原因和表達的忠誠之情,分析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點。鄒忌是齊國賢臣,智慧且善于辭令。他通過自身經歷,巧妙勸諫齊王,展現其謙遜、客觀和高度智慧。諸葛亮則是蜀漢丞相,足智多謀,深謀遠慮,忠誠廉潔,獎罰分明,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6.比較探究題型
對文言文比較閱讀材料的基本內容(觀點、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進行比較分析,比較作品的不同情感傾向、寫作手法及藝術特色的異同,還可以鏈接相關資料并結合課內所學進行探究。多進行文言文的比較閱讀,選取課本中的兩篇或多篇文言文進行對比,如《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在思想感情、寫作手法上的異同。
比較探究題是文言文考題難點,平常閱讀是要多比較同類題材或主題文章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分析問題時,可以從創作背景、主題思想、寫作手法、情感表達、寫作結構、語言特點進行比較。
舉例說明:《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雖同為被貶謫后的抒懷之作,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更注重直接表達政治抱負和豁達胸襟,情感激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則通過描寫山水之樂,隱含對政治失意的排遣和與民同樂的情懷,情感含蓄。兩篇文章在結構、語言和寫景方式上各有特色。
如比較寫作手法不同:兩篇文章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過描寫自然景觀來表達情感。《岳陽樓記》通過洞庭湖的陰晴變化,引出對遷客騷人悲喜之情的思考;《醉翁亭記》則通過對滁州山水的描寫,展現與民同樂的情懷。
二、補充幾本學習資料
為初中生推薦文言文課外讀物時,需兼顧趣味性、知識性和適齡性。以下是幾本精選書籍及推薦理由,幫助學生在經典中循序漸進提升文言素養:
1. 《世說新語》(青少年插圖版)
推薦理由:短篇軼事為主,語言精煉幽默,涵蓋魏晉名士的言行趣事。插圖版能輔助理解歷史背景,培養對文言敘事的敏感度。
學習建議:可先閱讀白話譯文,再對照原文,重點積累人物描寫詞匯。
2.《漫畫學古文》系列
推薦理由:通過漫畫形式解讀《論語》《莊子》等經典片段,將抽象哲理具象化,降低理解門檻,適合文言文入門。
學習建議:結合漫畫場景記憶名句,嘗試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3.《少年讀史記》系列
推薦理由:精選《史記》中項羽、韓信等人物傳記,白話譯文與原文對照,穿插歷史點評,銜接課內《陳涉世家》等篇目。
學習建議:關注史書中的評價性語句(如"太史公曰"),學習如何用文言表達觀點。
4.《資治通鑒青少年版》
推薦理由:以事件為主線,節選"赤壁之戰""貞觀之治"等重大歷史節點,培養通過文言理解歷史脈絡的能力。
學習建議:制作時間軸梳理事件,標注關鍵文言時間副詞(如"頃之""俄而")。
5.《文言文常用字字典》
推薦理由:收錄300+核心文言實詞虛詞,標注初中必掌握的120個實詞。例證多來自課文,方便拓展遷移。
學習建議:每日精學2-3個字,制作詞義卡片(如"顧":回頭看、拜訪、反而)。
6.《萬維初中文言文完全解讀》
推薦理由:一本講解一本習題,包含考點考頻總結、譯文和重點內容標記,非常清晰,適合提分。
學習建議:適合有一定基礎,希望系統提升文言文應試能力的學生。
7.《初中文言文全解全析》
推薦理由:與課本同步,講解詳細,包括文言文的主旨思想、字詞釋義等,表格形式清晰,還附有少量模擬題。
學習建議:適合基礎一般的學生,用于日常學習和復習。
我是專注語文研究的一儒老師。我不賣書,只是客觀的推薦,大家可以根據需求網上購買。有語文疑問可聯系我解答。下周春季班直播課第一節,可加我微信試聽課程,文章底部有老師二維碼。
文章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上圖是我個人二維碼,語文疑問可私信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