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日的一個清曉,跟著幾位長者,蹲在軟乎乎的土地上,挖呀挖呀挖,就此邂逅了人生中第一種可食的野菜。
時光悠悠流轉,日子越過越富足,可親手挖掘出的那抹春天的獨特風味,始終無可替代……
又是一年春來到,本期認真科普,帶你認識 6 種隱匿在春光里的可食用野菜,常見可能不常吃,有機會的話記得嘗試一下。
ps. 鑒于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方面的考慮,我們不建議路邊挖菜直接食用,本文僅供知識積累。
1
薺菜
圖源:中國生物志庫《浙江野菜100種精選圖譜》
Capsella bursa-pastoris
十字花科薺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民間還叫做:薺菜、菱角菜、護生草、香莧。
溫帶地區廣布。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詩經·邶風》),極常見的代表性野菜,3000年前就有食用文字記載。
營養含量高,維生素C超番茄4倍,鈣超牛奶,胡蘿卜素高于胡蘿卜。
食用指南:
味甘,有著青草清香,不耐久煮,可快炒、做湯、涼拌,也可做餃子餡料。
2
長壽菜
圖源:中國生物志庫《新疆北部野生維管植物圖鑒》
馬齒莧
Portulaca oleracea
馬齒莧科馬齒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民間還叫做:五行草、五方草、五行菜、長命菜、長壽草、麻繩菜、馬莧、馬齒草、馬莧菜、螞蚱菜、馬齒菜,馬蛇子菜、螞蟻菜、瓜米菜、瓜子菜、豬母菜、豬肥菜、瓠子菜、獅岳菜、酸菜。
耐旱亦耐澇,廣布溫帶和熱帶地區。
聽家里老人說,螞蚱菜曾在后羿射日事件中救過如今的太陽,因此太陽再曬也不會把它曬蔫。側面反映了人們觀察到的馬齒莧超強抗旱力及生命力。
食用指南:
味酸,主要食用嫩莖部分,需要焯水,一般做成涼菜。
3
灰灰菜
圖源:中國生物志庫《粵港澳大灣區藥用植物圖鑒》
Chenopodium album
藜科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民間還叫做:灰灰菜、灰條菜、落(lào)藜。
葉片背后肉眼看發灰而得名。用微距觀察這些“灰”,可以看到透明的小泡——泡狀毛,是其用來儲存多余鹽分的組織。
圖源:小紅書@一方見地
遍及全球溫帶、熱帶,抗干旱鹽堿,生命力頑強,是世界公認的雜草。
食用指南:
幼苗和嫩莖可食,口感柔嫩,含鈣量高。可涼拌、做湯、做餡餅。含較多光敏物質,貪食易引起日光性皮炎。
4
婆婆丁
圖源:中國生物志庫《中國高等植物彩色圖鑒》
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民間還叫做:蒙古蒲公英、黃花地丁、婆婆丁、燈籠草、姑姑英、地丁。
人人皆知蒲公英可入藥,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實際上,也可以當做野菜來吃,有“三月三,蒲公英賽靈丹”的民間諺語相傳。
食用指南:
味略苦,清香爽口,頗有嚼勁。焯水后蒜炒、涼拌、做粥、拌餡均可。
5
二月蘭
圖源:中國生物志庫《東北森林植物原色圖譜》
諸葛菜
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十字花科諸葛菜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民間還叫做:二月蘭、紫金草。
相傳諸葛亮為了解決軍中糧草問題,命令士兵種植此植物補充軍糧,故而得名。
因此二月蘭除了觀賞,還能食用。
食用指南:
味清苦,需焯水,焯水后會有一絲回甘。可涼拌可快炒。
6
槐花
圖源:中國生物志庫《浙江野菜100種精選圖譜》
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豆科刺槐屬落葉喬木。
民間還叫做:洋槐。
都是槐花,可不要跟國槐Sophora japonica搞混了。刺槐是4-6月開花的,花香很濃,可以食用。而國槐是7-8月開花,沒那么濃的香味,花也不能食用。
食用指南:
口感鮮嫩、清香甘甜。可直接裹面粉蒸制,也可與雞蛋炒制,還可以烙餅煎制。
以上內容均來自科學出版社權威出版物,
現已收入“中國生物志庫”,
更多更有趣的物種知識,
盡在“認真科普”欄目,
歡迎持續關注賽拉艾芙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