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上篇中對過年方式的花樣改造,展現了傳統節日在新時代的活力重構,那么當春節被正式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后,“年味”的傳承又有了更深層的文化注腳。當魚燈點亮徽州古村,英歌舞燃動央視春晚,非遺不再是博物館里的陳列展品,而是融入大眾生活,成為一場全民參與的“文化復興”。
在此背景下,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非遺熱潮襲來,如何“乘風而起”?》,基于數說故事旗下數說聚合的社媒大數據以及CBNData的多元數據庫,深入洞察今年春節期間,非遺為大眾生活帶來的改變。下篇中,我們將圍繞首個非遺新春,解讀歷史文化的熱潮如何席卷大眾,并探索當下消費市場中潛藏的機遇。
新春主理人掀起“非遺”風
2024年12月春節正式入選聯合國非遺名錄,非遺春節瞬間“刷屏”,成為全民焦點,尤其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和青睞。在微博平臺關注非遺文化的興趣用戶中,90后、00后群體展現出更高的偏好程度;與此同時,捷昵《90后非遺消費圖鑒》數據顯示,非遺文創市場正以年均1.48%的增速強勢崛起,其中年輕消費者貢獻了超六成的購買力。
當傳統與現代碰撞,這場文化狂歡呈現出驚人的多樣性。從北京胡同飄香的北京烤鴨到柳州街頭熱氣騰騰的螺螄粉,從汕頭英歌舞的震撼鼓點到古鎮打鐵花的璀璨星河,從電視春晚中非遺元素驚艷亮相到短視頻平臺上千萬UP主爭相科普,“非遺”正以千面姿態滲透大眾新春“吃喝玩樂”。在這場全民參與的文化盛宴中,CBNData將圍繞舌尖上的非遺美食、足尖下的非遺旅行,指尖的非遺娛樂三大維度為大家解讀“非遺”為大眾生活帶來的新體驗。
“非遺”滲透大眾新春“吃喝玩樂”吃喝|非遺相關美食受到大眾追捧
作為擁有數千年飲食文明積淀的國度,“非遺美食”自然成為公眾討論非遺話題的焦點領域??绝?、肉夾饃、紅糖等承載著地方風土的非遺美味近年來持續走熱。
淘寶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淘天平臺“非遺美食”相關商品搜索提升359%,帶動貨架電商非遺相關食品品類銷售額激增,其中麻花、芝麻餅、桂花糕、西湖龍井等類目表現尤為亮眼,消費者對非遺味道的熱情可見一斑。
面對這樣的消費浪潮,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探索“非遺+”的創新路徑。其中,“產品創新+文化賦能”的組合拳頗受市場認可:一方面,通過挖掘非遺基因或融入非遺元素的方式打造創新產品,例如樂事將廣西螺螄粉、貴州羊肉粉等非遺特色融入薯片口味,用獵奇感撬動年輕人的味蕾;茶飲品牌歲月長將非遺皮影藝術巧妙融入禮盒設計,打造出會發光的非遺小夜燈,消費者在品鑒茶香的同時,更可透過光影感受跨越千年的文化溫度。值得注意的是螺鈿、剪紙等非遺元素近來廣受大眾追捧,品牌或可考慮通過非遺元素與產品有機融合,為產品注入獨特的文化基因。
另一方面,可以借助非遺編織品牌故事,百分茶與非遺泥塑展開跨界聯動,以“守護非遺傳承,延續文化火種”為主題,把一杯杯奶茶變成傳遞文化使命的情感載體。同時,我們關注到LOEWE、珀萊雅、良品鋪子等品牌與非遺元素的融合得到了較好的市場反饋,以LOEWE為例,品牌通過新春特別影片《蛇舞春響》表達對中國傳統文化與手工藝的尊重與真誠謙虛的態度,讓東方美學在奢品中綻放新光彩。這種將文化符號轉化為消費觸點的策略,有效建立與消費者的情感連接,或可幫助廣大商家在這場文化復興中贏得先機。
玩|線下“非遺游”成新春新潮流
如果說舌尖上的非遺喚醒了味蕾記憶,那么當腳尖下的非遺之旅則點燃了更深層的文化探索欲。2025年春節,“非遺游”成現象級話題,游客、景區等旅游相關關鍵詞熱度飆升,在此浪潮下,非遺體驗游和非遺表演是兩大核心吸引力。
年輕人對非遺表演的熱情持續高漲,打鐵花、社火、英歌舞等多種非遺表演引發廣泛討論,而科技賦能讓非遺表演煥發出更多新鮮感,杭州文三數字街區開創了全新玩法:將當下流行機器人技術融入非遺表演,推出“機器狗舞獅”表演,讓千年民俗與未來科技碰撞出奇妙火花。當游客看到機器狗演繹出與傳統舞獅相似的韻律時,既感受到科技的趣味性,又觸摸到了非遺的文化內核。
如果說演出欣賞是情感共鳴的第一步,那么親身參與更是年輕人理想中的“文化入場券”。美團旅行數據顯示,去大理學扎染、去敦煌畫壁畫、到鳳翔學木板年畫等體驗游成為年輕人“十大非遺熱門玩法”。蘇州桃花塢景區深諳此道,直接將光福核雕、昆山剪紙等非遺工坊搬進景區:游客既能觀摩匠人精湛技藝,又能親手嘗試制作精美手作。這種“可觸摸的文化記憶”,恰恰擊中了年輕群體對深度參與的需求。年輕人不再滿足于隔岸觀火,他們希望通過動手實踐,成為文化傳承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
在這股浪潮中,線下景區和商家若想脫穎而出,需跳出傳統的“展示思維”。首先,非遺表演可以借助科技或跨界元素“破圈”,如用全息投影重現非遺歷史圖景,或開發“非遺劇本殺”讓游客解鎖隱藏劇情。其次,可以加入非遺體驗項目設計,如推出“輕量化”非遺扎染體驗,讓游客即便沒有手工基礎也能快速完成一件非遺作品,或是開展非遺主題活動吸引游客,例如上海蟠龍天地春節期間舉辦的非遺市集活動,以豐富的非遺擺件、非遺首飾以及多場非遺表演吸引目光,讓人們深度參與至這場文化盛宴之中。當年輕人愿意為一場非遺表演駐足、為一項手藝動手嘗試時,他們購買的不僅是服務,更是對文化身份的認同。
樂|“非遺”闖入千家萬戶的屏幕
如果說非遺旅行讓大家親身體驗了非遺的文化熏陶,那么當電視熒屏亮起,非遺元素更以跨越時空的魅力叩響千家萬戶:作為首個非遺春晚,節目中的非遺元素廣受討論,非遺表演英歌舞霸榜抖音春晚話題首位;演員劉濤身著藏族非遺服飾亮相央視春晚《格?;ㄩ_》,歡網大數據顯示該節目最終以39.3%的收視率斷層登頂。
這場文化盛宴不僅停留在電視機屏幕里,更延伸至指尖的“小屏幕”。抖音平臺上非遺相關內容視頻數量穩步增長,其中“非遺傳承”尤其受到關注,非遺技藝展示視頻播放量節節攀升,傳承人訪談與幕后故事被年輕人爭相轉發,為大眾提供了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的新窗口。
在這股浪潮中,品牌早已敏銳捕捉到文化復興的機遇。美素佳兒便借勢越劇非遺傳承人李云霄,在春節營銷中發起#新年心意自然有戲#話題,通過戲曲妝容教學、國風親子互動等形式,讓傳統藝術與現代生活無縫銜接;勁仔邀請平臺頭部達人前往自貢與非遺魚燈傳承人學習彩燈制作工藝,將“年年有魚”的品牌內涵深植于用戶內心。
非遺文化的爆發力,恰恰在于它承載的匠心精神與當代品牌的價值內核深度共鳴。無論是電視鏡頭前的華麗綻放,還是短視頻里的趣味科普,非遺都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重塑大眾認知。對于品牌而言,與其追逐流量噱頭,不如真正挖掘非遺背后的文化基因——那些跨越千年的手工藝智慧、世代傳承的匠人精神,恰是打動人們的“靈魂密碼”。當傳統文化與品牌創新完成化學反應,便能迸發出超越商業范疇的文化感染力。
這個春節,“非遺”以全新姿態融入大眾生活,讓我們重新領略了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隨著非遺熱度的持續升溫,品牌需要在這場文化復興浪潮中找準定位,將非遺精髓與自身特色巧妙結合,打造兼具文化厚度與創新活力的產品。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積淀,孕育出上千項非遺瑰寶,正等待著被創新思維喚醒,綻放出屬于新時代的光彩。
封面圖來源:www.pexels.com
關于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 是國內領先的消費產業研究機構與媒體型智庫,致力于洞察消費行業前瞻性趨勢,尋找行業新銳賽道,助力品牌影響力的可持續增長及企業決策效率的提升。CBNData立足多元的跨領域數據庫,圍繞新消費、新圈層、新方法三大研究方向,面向品牌企業輸出 行業研究、商業咨詢、市場調研、數據工具、營銷傳播 等產品及服務,多維助力品牌影響力的搭建、透傳及破圈。
CBNData所屬母公司應帆科技是國內領先的數字增長服務集團,隸屬于上海廣播電視臺(SMG),是第一財經旗下數字增長服務與產業創新陣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