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蟲酰胺是一種新型吡唑酰胺類殺蟲殺螨劑,最早由三菱化學于1988年開發,2002年被轉讓給日本農藥株式會社,隨后由日本農藥株式會社與大?;瘜W株式會社共同開發上市,2009年首次在我國獲得登記,主要用于對鱗翅目幼蟲小菜蛾、纓翅目害蟲薊馬的防治,并有一定的殺菌作用。
1、作用機理
唑蟲酰胺的主要作用機制是阻止昆蟲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具有殺蟲譜廣、殺蟲迅速、持效性長、低毒快速降解等特點,以觸殺為主,并可殺卵、抑制產卵,不具備內吸傳導性,對鱗翅目害蟲表現出比較明顯的拒食性,可用于防治鱗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纓翅目及某些螨類和甲蟲,對薊馬防效顯著。
2、產品特點
(1)殺蟲譜廣。唑蟲酰胺殺蟲譜廣,可用于防治菜蛾、甘藍夜蛾、斜紋夜蛾、茶細蛾、金紋細蛾、桃小食心蟲、桃蛀野螟、桃潛蛾等鱗翅目害蟲,桃蚜、棉蚜、菜縊管蚜、繡線菊蚜、溫室粉虱、康氏粉虱、日本粉蚧、朱綠蝽、褐飛虱等半翅目害蟲,花薊馬、桔黃薊馬、稻黃薊馬、煙薊馬、茶黃薊馬等各類薊馬,黃條跳甲、大二十八星瓢蟲、黃守瓜、星天牛等甲蟲目害蟲,茄斑潛蠅、豌豆潛葉蠅、豆斑潛葉蠅等雙翅目害蟲,菜葉峰等膜翅目害蟲,以及茶半附線螨、桔銹螨、梨葉銹螨、茶橙葉螨、番茄葉螨等螨類。
(2)無交互抗性,對抗性害蟲特效。唑蟲酰胺與現有殺蟲劑作用機理完全不同,且有多重殺蟲效果,尤其對薊馬、小菜蛾、茶小綠葉蟬、蚜蟲、介殼蟲、銹壁虱、木虱、斑潛蠅、銹螨等多種抗性害蟲具有特效,對害蟲從卵到成蟲的整個生育期,都有較高的活性,并可抑制害蟲取食,可廣泛適用于甘藍、大白菜、黃瓜、茄子、番茄、菊花、蘿卜、西瓜、茶樹等多種作物上,持效期10天以上。
(3)混配性好,可同時防治病害。唑蟲酰胺可與現有多種殺蟲劑互補增效復配性好,復配增效明顯,可與多種成分混配,如丁醚脲、甲維鹽、蟲螨腈、噻蟲嗪、螺蟲乙酯、呋蟲胺、茚蟲威、虱螨脲等;同時,唑蟲酰胺還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對黃瓜白粉病、黃瓜霜霉病、西瓜白粉病、蔥銹病、菊花白銹病等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實現一噴多效,可減少噴藥次數和用藥成本。
3、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1)使用方法。防治薊馬、小菜蛾、茶小綠葉蟬、蚜蟲、介殼蟲、銹壁虱、木虱、斑潛蠅、銹螨等害蟲,可每畝用15%唑蟲酰胺懸浮劑30-50毫升,兌水15~30公斤均勻噴霧;防治小菜蛾、斜紋夜蛾、棉鈴蟲等高抗性害蟲,可每畝用11.8%甲維鹽·唑蟲酰胺懸浮劑30-50毫升,兌水15~30公斤噴霧,并應盡量噴灑均勻。
(2)注意事項。唑蟲酰胺由于不具內吸滲透性,對于在植物組織內產卵的害蟲,防治效果不太理想,可與其他內吸性好的殺蟲劑混配使用;唑蟲酰胺對大白菜、茄子、西紅柿、黃瓜等易產生藥害,使用時應控制劑量和用藥頻次;唑蟲酰胺在水體和無氧環境中降解慢,對魚類、水體無脊椎生物、鳥類和昆蟲天敵風險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