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雪峰
一
2020年暑假,我到河南濟源市農村調研,一個身體健康的老年人說,他們村老年人癱瘓在床了還能活蠻多年。他的鄰居有三兄弟,父母80多歲且都已癱瘓,由三兄弟輪流照顧,已經五六年了。多個兄弟分家后,父母生活不能自理時,一般采取輪養,絕大多數輪養質量都比較高。村民很在乎別人的評價,其中最讓人難以接受的評價之一是不孝。全村有10多位癱瘓老年人,到傍晚,子女將癱瘓父母用輪椅推出去轉一轉,讓老年人散心,老年人會很高興地與鄰居打招呼,年輕人也覺得自己對老年人有孝心。老年人雖然癱瘓多年,仍然養得好,能推出來轉,是很光榮的事情。也是因此,我們調研的濟源村莊,沒有一位老年人自殺的案例,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普遍能活七八年甚至10多年。
二
只要得到良好照料,癱瘓老年人就能活蠻多年,這在醫學上當然不是問題,因為老年人失能,往往只是個別器官喪失功能而已。不過,從全國情況來看,老年人一旦生活不能自理,生活品質就會大降,身體上得不到充分照料,心理上更是備受煎熬。為了不拖累子女,也為了自己少受罪,一些地方農村的老年人就可能選擇自殺。
河南濟源農村,村莊熟人社會中顯然有著很強的敬老養老傳統,村莊主流輿論仍然將孝敬父母作為最優先價值。老年人也覺得子女孝敬自己是應該的,因此,他們臥床多年,子女一直照顧,他們甚至認為理所當然。也因此,在天氣好的時候,子女用輪椅將癱瘓父母推到外面散心時,這些父母會很高興,覺得自己有面子,子女當然也會獲得好評。村莊是一個熟人社會,誰家子女對父母如何村民都是知道的。如果有癱瘓老年人因為子女照料不周而自殺,這戶人家的子女就會被村莊輿論所譴責,被村民的眼神所射殺。癱瘓老年人即使因為病痛想自殺,他們也必須要考慮自殺會給子女聲譽帶來什么破壞,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選擇自殺。
濟源調研村不僅有良好的民風和敬老俗,而且濟源市工業比較發達,絕大多數農民都在本市范圍務工,外出農民很少,調研村也因此一直保持了相當穩定的人口,農民家庭完整,所以,子女也有照料父母的條件。
三
從全國情況來看,絕大多數中西部地區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去了,并且他們一般都是到就業機會多、收入比較高的沿海發達地區務工。村莊出現了空心化,農民家庭出現了年輕子女進城務工經商、年老父母留村務農的分離。年老父母,只要他們身體好,留村務農的日子都可以說是好日子。問題是,一旦他們生活不能自理,不僅無法從事農業生產,而且難以維持生存。子女外出務工去了,即使回來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父母也會覺得拖累了子女在外掙錢。子女在家照看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時間一長,久病床前無孝子,生活上照料不及時,語言上也多有輕慢;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不僅身體受到影響,而且精神更加煎熬,自殺就成為這些老年人的選擇。因此,在農村調研,常聽老年人講一句話,就是希望自己死的時候一次就死,不要癱瘓了半死不死。死得痛快果斷沒有煎熬,成為一些地區老年農民的強烈愿望。他們堅決反對自己生病時送到醫院搶救,因為搶救過來了卻癱瘓在床,還不如一死了之。
四
當然,農村老年人自殺從來不僅僅因年輕人外出務工所致。農民是生活在村莊中的,村莊結構不同會產生相當不同的主導意識形態。濟源農村屬于我們所講的北方小親族型村莊,這些村莊中存在諸多相互競爭的小親族集團,村莊相互競爭就造成村莊中的輿論和話語權。孝道是最重要的話題和形成話語權的武器,一旦有老年人自殺,村莊輿論就會產生出強大能量持續攻擊自殺老年人的子女。子女對父母的孝敬,所有人都看得見。對父母孝敬很重要,即使不完全發自內心,也要遵照當地規則,做好表面功夫。有些北方農村表面功夫做得太多,形成了劉燕舞所說的"偽孝",但濟源農村,子女對父母的孝敬是"真孝"。也因此,即使老年父母生活不能自理,仍然心情舒暢,壽命得以延長。
兩湖平原是我們所說的原子化地區。在原子化地區中,村莊缺少強有力的結構來支撐村莊強有力的規范,輿論力量比較薄弱,且往往站在強勢群體的一邊。因此,這些地區的癱瘓老年人就覺得自己不僅不能為子女創造財富,而且還拖累子女,使致這些地區的老年人一旦癱瘓,活的時間都不會太長。
2020年8月19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