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頭圖 | AI制圖
光伏好久沒有這么熱鬧了,這次爭議來到了硅料環節。
目前,硅料主要分為兩大陣營,一方是以通威、大全、新特為主的棒狀硅,另一方是以協鑫為代表的顆粒硅。
這次,通威開始進軍“顆粒硅”,讓協鑫徹底坐不住了。
2月7日,通威發布了永祥新能源二期技改的環評報告,上面顯示將新增1萬噸/年粒狀硅中試線。
(圖片來源:四川永祥)
這粒狀硅與顆粒硅均采用硅烷法生產,本質上是一樣的,叫法不同而已。
協鑫最擔心的并不是通威要進入這個賽道,而是通威的技術是怎么來的。
不過,據通威回應:該粒狀硅項目為配套增強棒狀競爭優勢的研發項目,核心工藝、關鍵參數及品質管控體系已形成獨立技術路徑,與行業其他技術方案存在實質差異。其具體細節暫不對外披露。
雙方各執一詞。
接下來,妙投將對通威背后的動機、能否掌握顆粒硅技術、未來硅料格局變化進行探討。
#01一、動機
妙投認為,顆粒硅成本優勢越發明顯,且與棒狀硅的差距越來越大。這或許是通威開始布局顆粒硅的原因。
2024年以來,協鑫科技的顆粒硅生產現金成本的降幅達到了22.55%。
分季度來看,2024年Q1~Q4協鑫科技的顆粒硅生產現金成本分別為37.84元/公斤、35.19元/公斤、33.18元/公斤、28.17元/公斤。
在棒狀硅方面,據大全能源2024年中報披露數據,該公司2024年Q2硅料現金成本為40.16元/公斤,Q3單位現金成本38.93元/公斤。2024年上半年,新特能源的硅料現金成本約為48元/公斤。通威并沒有披露現金成本數據。
對比來看,2024年上半年,顆粒硅的成本較大全能源、新特能源的棒狀硅低12.4%、26.7%。
從市場售價來看,現在顆粒硅的價格與棒狀硅相差不大。
根據Infolink數據,多晶硅的顆粒料的均價為36.0元/公斤,多晶硅的致密快料的均價為37.0元/公斤。
顆粒硅的成本優勢,已經十分明顯。
協鑫科技助理副總裁宋昊對妙投表示:“由于目前硅料價格仍處于低端徘徊,目前尚未盈利,但協鑫科技已經有經營性的現金流;絕大多數友商還在現金成本以下,就是沒有經營性的現金流。而毛利率能否回正,無法確定,還需等到一季度相關數據披露?!?/p>
另外,降本空間也會影響未來的差距。
在降本方面,協鑫科技全球硅基材料研究總院院長助理劉濤向妙投表示:“顆粒硅仍有較大的降本空間:一方面,產品品質還有提升的空間,還將持續迭代創新;另一方面,從工藝、裝置到核心輔材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優化空間。這個降本幅度,也會高于技術工藝成熟的棒狀硅?!?/p>
在產能過剩、去產能、去庫存的背景下,成本優勢顯得尤為關鍵,支撐企業能否活下去、活多久。
另外,成本優勢也在幫助協鑫提升市占率。此前,協鑫計劃在2025年實現市占率30%的目標。
“在國內,協鑫科技已經擁有50萬噸顆粒硅產能,公司年內實現30%市占率的目標,問題不大。”宋昊說:“因為,我們預計2025年硅料有效需求大概為140萬噸到150萬噸,按照目前產能來看,已經可以達到30% 以上的市占率目標,但由于行業協同的原因,我們的市占率保持在20%到30%之間?!?/p>
另外,CPIA曾預測,2030年顆粒硅的占比將不足25%。現今,已經有機構認為,2025年顆粒硅的市場占比將超過30%。
協鑫已經展現出彎道超車的跡象。而棒狀硅企業看到顆粒硅可以“上岸”,不得不考慮繼續持久戰,還是選擇成本低的新路線。
這次,通威選擇進軍顆粒硅,也給棒狀硅、顆粒硅的終局提供了參考。
#02二、沒那么簡單
棒狀硅企業轉型顆粒硅,將面臨2大問題:技術壁壘、存量產能的處置。
1.技術壁壘
技術專利,是進入顆粒硅這個賽道最大的壁壘。
“目前,顆粒硅的生產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主要由協鑫科技、REC這2家企業掌握。除非自研,否則基本上無法繞開這兩家的知識產權專利?!眲f。
劉濤向妙投表示:“按照以往自研的經驗,自主研發的時間會比較漫長,尤其在工程化的地方,會有很多know-how的細節。如果不考慮時代的背景,一家企業想要從0開始實現顆粒硅規?;瑫r間周期至少會與協鑫持平。”
而協鑫從2011年布局顆粒硅,2019年開始中試,到2021年中試完成并推出1萬噸中試線,開始全面押注顆粒硅的戰略。
另外,協鑫的顆粒硅的規模化也趕上了較好的窗口期。2021年開始硅料較為緊缺、電池技術剛從P型向N型演進,對硅料品質要求沒有當下這么高。
因此,協鑫向妙投表示,協鑫“十年磨一劍”才擁有顆粒硅的技術能力,對通威的技術來源有疑問。
而通威并沒公開相關技術細節,目前尚無法定論。
2.存量產能的處置
除了技術壁壘,工藝設備能否復用,也是影響到棒狀硅轉型顆粒硅的重要因素。
劉濤向妙投表示:“以過去的工藝經驗來看,主工藝路線除了冷氫化工藝相通,其他原有的還原和破碎整理環節已完全顛覆,原有設施無法再利用?!?/p>
這也意味著,在技術轉型過程中,原有棒狀硅產能的處置帶來的資產減值、商譽減值等。產能越多、資產越重,面臨的轉型難度、潛在損失也就越大。
2023年12月,協鑫科技發布公告,協鑫科技通過向聯營企業新疆戈恩斯分派股息并回購其6萬噸棒狀硅產能股權,徹底退出西門子法棒狀硅業務。
根據公告,交易完成后,造成的39.74億元賬面凈資產損失。其中,大部分為商譽減值,實際產生虧損大概為7億元。
這僅是將6萬噸的棒狀硅產能進行剝離。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通威、大全、新特的硅料產能分別為85.5萬噸、40萬噸、30萬噸。
不過,由于協鑫擁有知識專利,通威等只能自研,其技術方案、工藝設備也將不同,其原棒狀硅產能、設備的處置也將有差異。
從現有的技術進展、市場份額來看,頭部企業全部轉型顆粒硅并不現實。
因此,企業會考慮進行部分轉型,提供給用戶摻雜使用。也就是,通威官方回應所提到的,該粒狀硅項目為配套增強棒狀競爭優勢的研發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部分轉型還是全部轉型,相關產能的處置都會讓轉型企業的賬面財務數據都會變得難看。
綜合來看,現階段棒狀硅企業想盡快量產顆粒硅并非易事,轉型帶來的副作用也會讓業績下滑。
#03三、小結
顆粒硅、棒狀硅之戰終局已經明晰,勝利的天平將向顆粒硅傾斜。
憑借顆粒硅的先發優勢和成本優勢,協鑫的盈利能力將領先于通威、大全、新特等棒狀硅企業,率先穿越周期。而通威能否突破顆粒硅的技術壁壘、如何突破,仍需持續關注。
從格局來看,棒狀硅、顆粒硅仍將共存,但棒狀硅將會更卷。
在產能過剩、各廠商相繼控產能的背景下,顆粒硅的產能釋放也不會那么快,會給棒狀硅廠商留下應對的時間,但不多。2025年,中小棒狀硅廠商也將面臨淘汰。
*以上分析討論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作者粉絲群招募? —————
各位你如果對本篇文章有疑問,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好友,與作者一對一溝通。
此外,對新能源、機器人、鋰電和通信等板塊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與作者進行深度交流。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獲得更多上市公司、熱門賽道的詳細分析文章,幫你看懂公司、看懂行業,做投資投得明明白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