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們已經測試了RTX50系列的三張顯卡。今日,更加面向主流玩家的RTX 5070顯卡正式登場,以4599元(FE版)的起售價瞄準中端市場,試圖以“加量反降價”的姿態重塑主流顯卡的性價比標桿。作為RTX 50系列中首款采用GB205核心的產品,這張顯卡的表現如何?今天我們使用了七彩虹的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一起來看看這張顯卡在各方面,特別是游戲性能上的表現。
NVIDIA BlackWell架構技術優勢介紹
NVIDIA Blackwell架構引入了第四代RT Cores,專為光線追蹤計算優化,能夠在復雜的光追場景中提供更流暢的幀率。
同時,第五代Tensor Cores是NVIDIA Blackwell架構的另一大亮點,憑借這一升級,RTX50系顯卡在AI計算和DLSS性能上實現了質的飛躍。第五代Tensor Cores還新增了對FP4精度的支持,AI計算性能翻倍。這使得生成式AI應用的運行速度大幅提升。
RTX 50系列顯卡目前獨有的DLSS 4功能,集成了多幀生成技術,可為每個傳統渲染幀生成多達三幀,從而大幅提升幀率。結合DLSS超分辨率和幀生成技術,DLSS 4最高可將幀率提升至傳統渲染的8倍。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外觀設計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 以全新的“嘻哈”文化元素為設計理念與精神內核。其整體外觀采用白色作為主基調,巧妙融入桃紅色調,顯卡的背板裝飾繼承了漸變風格,但此次將其呈現方式由直接的“鐳射”轉變為柔美的“珠光”,為顯卡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與時尚氣息。
外甲設計上,通過許多規律的彎曲線條,將音符的具象化,賦予了視覺上強烈的律動感,讓人仿佛能夠透過這些線條,聽到嘻哈音樂的節奏在顯卡中流淌。以自由隨性、充滿街頭文化魅力的涂鴉風格,展現出 ULTRA 系列對個性與自我表達的追求。
最大亮點當屬貫穿顯卡側面的 GRAFFITI(涂鴉)RGB 光效。當燈光亮起的瞬間,這抹光效猶如街頭藝術家噴射出的絢麗涂鴉,又似嘻哈玩家用燈光噴涂出的個性字體,將涂鴉藝術的視覺沖擊力與字體設計的美感融合,使顯卡在光影交錯中成為獨特的風景,彰顯出潮流文化的獨特魅力。
散熱方面,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采用了三環型90mm扇葉,升級加固的葉片環環相連。同時,搭配更大面積的散熱鰭片將加速導熱效率。6根6mm熱管提升散熱效率,“回流焊”工藝使熱管與鰭片相連,進一步優化散熱效能。
在接口配置上,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顯卡配備了三個DP接口和一個HDMI接口,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顯示需求。IO板上的超頻按鈕,使得玩家可以輕松實現一鍵超頻,從而獲得更強勁的顯卡性能。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顯卡規格
七彩虹的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顯卡基于 NVIDIA 的 Blackwell 架構,采用了 TSMC 4N 工藝,晶體管數量達到311億,核心面積為 263mm2。其內部集成了 48 個 SM 流式多處理器,每個 SM 擁有 128 個 CUDA 核心,總共提供了 6144 個 CUDA 核心。此外,顯卡還配備了 48 個 RT Core,用于加速光線追蹤計算,能夠模擬真實的光影效果。同時,192 個 Tensor Core張量核心主要用于顯卡的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能夠快速完成復雜的計算任務,提高工作效率。
在顯存方面,七彩虹的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顯卡搭載了 12GB、192bit 位寬的 GDDR7 顯存,顯存帶寬為672Gb/s。顯卡的核心頻率為2325MHz-2512MHz,一鍵超頻后可以來到2325MHz-2557MHz。在功耗方面,七彩虹的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顯卡功率默認來到了250W/250W。
3D Mark 跑分測試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在3D Mark中基準測試的情況。首先來介紹一下本次測試的平臺,CPU是英特爾的Ultra 9 285K,搭配七彩虹igame Z890黑火神主板,宏基掠奪者64GB內存,電源為鑫谷昆侖九重1300瓦。
在用于測試4K分辨率下的DX 12性能的Time Spy Extreme測試中,默認設置下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的圖形分為11032分。作為對比,上一代的4070為8456分,RTX 5070Ti 則為13470分。
在用于測試2K分辨率下DX 11性能的Fire Strike Extreme測試中,默認設置下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的圖形分為27443分。作為對比,上一代的4070為20357分,RTX 5070Ti 則為32041分。
在用于測試4K分辨率下DX 11性能的Fire Strike Ultra測試中,默認設置下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的圖形分為14555分。作為對比,上一代的4070為9643分,RTX 5070Ti 則為18090分。
在光追測試Port Royal中,默認設置下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的圖形分為13943分。作為對比,上一代的RTX4070為11063分,RTX 5070Ti 則為18590。
從3D Mark的測試情況來看,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對比上一代的4070提升了約30%左右的性能,和RTX4070Ti比較接近。
多款游戲實測
那么具體七彩虹的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在游戲中的表現怎么樣,我們挑選了幾款游戲進行測試。
首先是《黑神話 悟空》的基準測試,在4K分辨率下,全超高畫質,DLSS幀生成開啟,50超采樣清晰度,光線追蹤“中”,平均幀數為78幀。
將畫面分辨率調整到2K分辨率,依然是全超高畫質,50超采樣清晰度,光線追蹤“中”,在DLSS幀生成關閉的環境下,平均幀數上升到了83幀。
在《地鐵 離鄉》的基準測試中,我們選擇了4K分辨率下,Ultra畫質,光線追蹤“高”,DLSS關閉,平均幀數為57幀。
依然是在4K分辨率下,Ultra畫質,光線追蹤“高”,我們將DLSS開啟為質量模式,平均幀數上升到了85幀。
來看看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在剛剛發售的《怪物獵人 荒野》上的表現。
我們首先選擇4K分辨率下,全高畫質,光線追蹤關閉,超分辨率模式“平衡”,幀生成關閉,戰斗場景下約45幀左右。可以看到這張卡在4K分辨率下的表現有些不足,當然部分原因是游戲剛剛發售,且本作在優化上本身就仍有調整的空間。
我們將畫面分辨率調整至2K分辨率,依然是全高畫質,,超分辨率模式“平衡”,這次將光線追蹤開啟為“高”,幀生成關閉,戰斗場景下可以達到60~65幀的水平,已經完全滿足了各位獵人的狩獵要求。如果你的顯示器支持更高的幀數上限,進一步降低分辨率或者將光線追蹤關閉,幀數方面仍然有提升的空間。
在《光明記憶 無限》的光追測試中,2K分辨率下,RTX品質“高”,DLSS品質“關閉”,基準測試的平均幀數為54幀。
在《古墓麗影 暗影》的基準測試中,4K分辨率下,“超高”紋理質量,光線追蹤陰影質量“超高”,DLSS關閉,游戲的平均幀數為63幀。當然,在這類對操作要求沒有那么高的游戲中,可以盡管放心將DLSS的幀生成功能打開,以獲得更高的幀數表現。
我們也同步測試了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的在開啟DLSS4后的畫面表現,選取的游戲是《霍格沃茨之遺》。測試的畫面配置為4K分辨率,全局畫質“超高”,光線追蹤質量全開。
不開啟幀生成效果,平均幀數為68幀
2X幀生成效果,平均幀數為103幀
3X幀生成效果,平均幀數為145幀
4X幀生成效果,平均幀數為180幀
結語
通過諸多的游戲實測,可以看到RTX 5070的定位更加偏向于2K分辨率以及以下的玩家,對于4K分辨率且有著高畫質的要求的用戶,這張卡只是將將夠到準入門檻,一些已經發售多年的老游戲尚無壓力,但對于近幾年發售的新游戲來說,則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賴DLSS的幀生成功能。倘若你需要一張能夠在2K分辨率及以下能夠流暢運行大部分3A游戲的顯卡。從我們的測試結果來看,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已經完全能夠勝任這個任務。
RTX 5070官方FE版本的售價為4,599 元起,相比于上一代降低了200元。而在性能提升方面算是一個比較正常的迭代升級。如果你手里持有的是RTX 4070Ti或者是同等級的其他顯卡,那么你大可不必著急。而如果你手里目前持有的是RTX30甚至是更老一代的顯卡,而且對于性價比有著比較高的追求,那么這張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70 Ultra W OC算得上是入門RTX50系列契合需求的理性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