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放話:小米憑啥敢 “叫板” 全球行業巨頭?
在 2025 年 3 月 5 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 “代表通道” 上,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首席執行官雷軍的發言擲地有聲。他回顧小米創業 15 年歷程,強調科技創新的核心地位,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雷軍直言小米敢于跟全球最強的對手比拼,這份自信從何而來?小米又憑什么能在全球競爭的舞臺上嶄露頭角?
手機業務:穩居全球前三,沖刺高端市場
過去 5 年,小米累計研發投入達 1050 億元,這一巨額投入在手機業務上成效顯著。小米已連續 18 個季度位列全球手機市場前三,2024 年銷售 1.7 億支手機,占全球市場份額的 14%,意味著全球每 7 部手機中就有 1 部來自小米。
以高端機型小米 15 Ultra 為例,它的推出是小米沖刺高端市場的關鍵一步。這款手機在性能、影像、設計等多方面展現出頂尖水準。性能上,搭載了當時最為先進的處理器,配合小米深度優化的系統,運行各類大型應用和游戲都流暢自如;影像系統更是突破創新,采用了超高像素主攝搭配多焦段鏡頭,配合小米自研的影像算法,無論是日常拍攝還是專業創作,都能滿足用戶對高質量影像的需求。其設計也獨具匠心,精致的外觀工藝與高端材質的運用,彰顯出品質感。
與蘋果、三星等全球頂尖手機品牌相比,小米 15 Ultra 在某些方面已實現超越。在影像方面,小米 15 Ultra 的成像效果在 DxOMark 等專業評測中多次取得領先成績,色彩還原、細節捕捉能力尤為突出;在系統交互上,小米基于澎湃 OS 打造的 MIUI 系統,更加貼合用戶使用習慣,豐富的個性化定制功能深受消費者喜愛,而蘋果的 iOS 系統在個性化方面則稍顯遜色。正是憑借這些優勢,小米 15 Ultra 的銷售遠超預期,證明了小米在高端手機市場具備與全球最強對手一較高下的實力。
汽車業務:SU7 驚艷登場,性能對標國際頂尖
四年前,小米下定決心跨界造車,從底層技術入手,以十倍投入為目標,全力打造高品質汽車。2024 年 3 月,小米 SU7 正式發布,迅速成為汽車市場的焦點。作為汽車行業的 “新人”,小米 SU7 在 2024 年短短 9 個月內銷售交付超過 13.5 萬輛,創造了令人驚嘆的銷售成績。
小米 SU7 的成功,源于其卓越的性能與領先的技術。以小米 SU7 Ultra 為例,它搭載的超級電機 V8s 轉速高達每分鐘 3 萬轉,在已量產的主驅電機中性能位居全球之首,且完全由小米自主研發并在北京工廠生產。強大的電機賦予 SU7 Ultra 非凡的性能表現:在賽道上,它以 2 分 9 秒 944 的成績刷新上海國際賽車場量產車圈速紀錄,在德國紐北賽道跑出 6 分 46.874 秒的驚人成績,成為該賽道史上最快的四門量產車;零百加速 1.98 秒、最高時速 350 公里、最大下壓力 285 公斤等參數,均處于行業頂尖水平。
與特斯拉、保時捷等國際知名汽車品牌的同類車型相比,小米 SU7 Ultra 毫不遜色。在性能上,特斯拉 Model S Plaid 的零百加速為 2.1 秒,而小米 SU7 Ultra 的 1.98 秒更勝一籌;在電機技術方面,保時捷 Taycan 雖也性能卓越,但小米 SU7 Ultra 的超級電機 V8s 轉速更快、功率更強。在智能駕駛領域,小米 SU7 依托小米在人工智能、傳感器等方面的技術積累,不斷優化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在部分功能上已實現對國際對手的超越。
生態布局:構建 “人車家” 全場景互聯,打造獨特競爭優勢
小米不僅在手機和汽車單品上發力,更致力于構建 “人車家” 全場景互聯生態,這是其區別于眾多全球競爭對手的獨特優勢。小米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類智能家居平臺,連接設備數超過 9 億臺。通過車機系統,小米 SU7 用戶可以輕松控制家中的智能設備,如在回家途中提前開啟空調、燈光,到家即可享受舒適環境;反之,在家中也能通過手機或智能音箱遠程操控車輛,實現尋車、解鎖等功能。
這種跨領域的生態融合,在全球科技企業中并不多見。相比蘋果的生態體系,雖然蘋果在手機、電腦、平板等設備互聯方面做得較為出色,但在智能家居與汽車領域的融合上,遠不及小米深入和廣泛;而谷歌的生態布局雖廣泛,但在各領域的深度整合上也難以與小米的 “人車家” 全場景互聯相媲美。小米通過打造統一的操作系統 —— 澎湃 OS,實現了對手機、汽車、智能家居等多終端設備的無縫連接與協同控制,為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便捷與智能體驗,這無疑為小米在全球競爭中增添了有力籌碼。
研發投入:持續重金投入,厚積薄發支撐競爭底氣
雷軍透露的 1050 億元研發投入,是小米敢于全球競爭的堅實后盾。在手機業務中,大量資金投入芯片研發、影像技術升級、系統優化等方面,使得小米手機在性能、拍照效果、系統流暢度上不斷突破。例如,小米自主研發的澎湃芯片系列,從最初的探索到如今在部分高端機型上的成功應用,提升了小米手機在核心技術上的自主性與競爭力。
在汽車業務方面,研發投入更是全方位覆蓋。從電機、電池等核心部件研發,到智能駕駛算法、車機系統開發,再到整車制造工藝的優化,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巨額資金支持。小米汽車工廠的建設,引入先進的生產設備與工藝,保障了產品的高質量生產。正是持續且大規模的研發投入,讓小米在手機和汽車領域不斷推出領先技術與產品,擁有了與全球最強對手比拼的實力。
雷軍宣稱小米敢于跟全球最強對手比拼,絕非空穴來風。從手機到汽車,再到 “人車家” 生態布局,小米憑借卓越的產品性能、領先的技術、獨特的生態優勢以及持續的研發投入,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并不斷突破。未來,隨著小米持續深化科技創新與生態融合,有望在更多領域向全球行業巨頭發起挑戰,為全球消費者帶來更多驚喜,也為中國科技企業在國際舞臺上樹立新的標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