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騰霄
編輯:叩叩財經編輯部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深度重構的背景下,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正經歷從“追趕”到“并跑”的關鍵跨越。
作為中國探針測試設備領域的標桿企業,矽電半導體設備(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矽電股份”)于2025年1月正式通過創業板IPO注冊,以5.45億元的計劃募資規模即將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市場。
作為扎根行業超20年的“小巨人”,矽電股份憑借技術突破與市場深耕,不僅打破了海外廠商對探針臺設備的長期壟斷,營業收入更以接近17%的年化復合增速,成為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快速發展的典型樣本。
在業內看來,上市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里程碑,更是高端制造為代表的高端制造領域在資本市場獲得的重要突破樣本。
隨著半導體行業的持續擴容,業內認為較高的技術壁壘與產業競爭優勢將進一步鞏固矽電股份的競爭優勢,并有對整個半導體設備領域的估值中樞帶來提振。
1)技術破壁的“0到1”
作為晶圓測試環節的核心設備,矽電股份主要涉足的“探針臺”曾長期被東京精密、東京電子等海外巨頭壟斷
自矽電股份2003年成立以來,以“技術自立”為戰略核心,率先攻克高精度快響應大行程步進技術、探針卡自動對針技術等關鍵壁壘。
通過自主研發,公司于2012年在中國大陸首家實現12英寸晶圓探針臺的產業化應用,定位精度達±1.3μm,填補國內空白。
長期積累的技術資產,是矽電股份的重要護城河。
截至2024年6月,矽電股份累計獲得境內外授權專利246項(含發明專利30項)、軟件著作權79項,技術儲備覆蓋第三代半導體、Mini/Micro LED等前沿領域。
其自主研發的智能機器視覺系統、電磁兼容性設計技術,顯著提升設備在復雜工業環境中的穩定性,使產品通過行業內的頭部廠商的嚴苛驗證。
這離不開矽電股份長期以來的研發投入。
例如在2021-2023年的報告期,矽電股份研發投入從3816萬元增至5876萬元,占比營收連續三年超10%。
不僅如此,高達43.29%的研發人員占比(200人)、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團隊,支撐其在精密機械、智能算法等領域的持續突破。
在廣譜的技術資源支持下,矽電股份目前的產線范圍也實現了絕大多數測試類型的全覆蓋。
例如產品線已實現4英寸至12英寸晶圓測試設備全覆蓋,并延伸至分選機、AOI檢測設備等品類。在第三代半導體領域,其晶粒探針臺關鍵參數達到國際同類水平,助力三安光電等企業實現SiC芯片測試國產化;在Mini/Micro LED賽道,公司設備支撐華燦光電、兆馳股份等面板企業突破顯示芯片測試瓶頸。
憑借著技術與產品的競爭力,矽電股份突破了探針臺的“卡脖子”困局,重新定義了國產探針臺新范式
據SEMI統計,2019年矽電股份以13%的市占率位列中國探針臺市場第四、本土廠商第一的位置。
短短四年后的2023年,這一數字躍升至25.70%,三年內提升近12個百分點。
在行業周期波動的2023年,矽電股份仍實現營收5.46億元、凈利潤0.89億元,34.16%的毛利率。
2024年前9個月,矽電股份實現營收3.64億元,同比增長2.61%;實現凈利潤0.64億元,同比增長5.59%;扣非后歸母凈利潤0.62億元,同比增長6.78%。據公司預測,2024年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可達0.85億元,繼續保持同比增勢。
2)上市夯實護城河
矽電股份的快速發展,與探針臺這一賽道的快速起量不無關聯。
據SEMI公布的數據測算,全球探針臺銷售規模已由2013年的4.13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9.5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8.67%;中國大陸探針臺銷售規模已由2013年的0.44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3.27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2.28%。
這個過程中,矽電股份同部分下游半導體核心企業實現了深度綁定。
招股書顯示,矽電股份客戶涵蓋士蘭微、比亞迪半導體、華虹半導體等晶圓制造龍頭,以及華天科技、三安光電等封測與光電芯片巨頭。
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貢獻收入占比達6成左右,其中三安光電、兆馳股份等客戶因設備驗證周期長、定制化需求高,與矽電股份形成強協同關系。
在業內看來,此次上市將為矽電股份帶來更大的競爭優勢。
據了解,矽電股份擬通過此輪募資加速擴張探針臺高端產能、進一步豐富產品矩陣和完善營銷網絡布局,加大對分選機新產品的研發并新建北京、西安、合肥、南昌、廈門營銷網點,有望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和服務能力提升,加速我國半導體測試設備細分領域的國產替代進程。
在5.45億元募資中,2.61億元用于探針臺研發及產業基地建設,通過3年建設期 加大對半導體測試技術的研發投入力度,進一步提升矽電股份對探針臺產品的研發 能力,促進現有產品的持續優化、升級,提升產品競爭力。
“還將加大生產設備投入力度,擴大公司主營產品的產能規模,幫助公司突破產能限制,實現業務規模的進一步拓展。”矽電股份表示。
事實上,半導體設備的國產化率仍然具有顯著的提升潛力。
據安信證券研究所統計,2022 年我國前道半導體設備市場國產化率為 16.4%,后道半導體設備市場國產化率為 13.2%,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一方面整個行業還都在處于上升的雪坡,經歷了短期的庫存周期波動后,全球對于半導體產業的需求仍然旺盛。”上海一家券商半導體行業分析師表示,“另一方面則是國產替代的邏輯,更多的國內半導體企業會選用國產測試設備,而這也意味著上有產業鏈的重構,而這恰好構成了國產探針臺設備廠商的歷史性機會。”
“上市和募資會進一步鞏固國產廠商的產能優勢,通過規模化的產能更好的適應行業的周期波動,并強化與海外頭部廠商的競爭能力。”上述分析師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