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杰并起,皇室宗親劉璋坐擁益州天府之土,卻不像曹操、袁紹、孫策等人逐鹿中原,建功立業,更不像后來占據益州的劉備、諸葛亮那樣四處征伐,圖謀興復漢室,一統天下。劉璋胸無大志,在當時可謂天下皆知,隱居隆中的諸葛亮對劉璋的評價是“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勸劉備早日下手。
劉璋與劉備這樣的世之梟雄相比或許暗弱,但說他不知存恤百姓,則是諸葛亮的污蔑。實際上,劉備能夠鳩占鵲巢,搶奪益州,既得益于劉璋暗弱,也與劉璋心系百姓有很大關系。也可以這樣說,正是因為他心系百姓,他才被諸葛亮、劉備這樣的人視為“暗弱”。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璋得知曹操將討伐漢中張魯,擔心禍及益州,恐懼異常,遂不顧眾人勸阻邀請劉備入蜀,助他保衛益州北境。劉璋此舉可謂引狼入室,諸葛亮早在隆中對時就建議劉備奪取益州作為根據地。如今機會送上門來,劉備自然不會放過,“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也就是說劉備親自率領數萬大軍進入益州。
劉璋喜出望外,把劉備當親兄弟對待,向其軍隊提供了巨額物資,“前后饋贈以巨億計”,以至于使劉備產生了“入境如歸”之感,也就是家的感覺。此時劉璋和劉備的關系,相當于老板和雇傭軍,據《三國志·先主傳》的記載,此時劉備“并軍三萬余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劉璋老板提前支付了巨額的工資,這樣的老板今天恐怕很難找到,那么員工劉備是不是應該賣力為老板打工呢?
然而并沒有,劉備北上走到葭萌關就停下來了,他在這里“廣樹恩德,以收眾心”,也就是說,劉備用劉璋給他的資助收買人心,而不是履行與劉璋的約定,去攻打漢中的張魯,作益州的屏障。可以說,劉備已經違約在先了。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南征孫權。孫權向劉備求救。劉備就給劉璋寫信,說孫權和自己唇齒相依,關羽在荊州也勢單力薄,張魯則不過自守之賊,不足為慮,因此請劉璋再給他一萬人馬和大量軍需物資,他劉備好回荊州救援孫權。
劉璋雖然暗弱,但也不是傻子,他對劉備在葭萌關的動作本有懷疑,如今聽說他要回荊州支援孫權更是惱火,便只肯給兵四千,其余減半。
如果我們站在劉璋的角度想一想,劉備這樣的員工未免也太難伺候了吧?預先領取了這么多工資,對劉璋的敵人張魯一槍不放不說,現在反要求更多的工資去做自己的事業,天下有這樣的道理嗎?哪怕現在劉璋什么都不給,要求劉備立刻滾出荊州,也是合情合理的。更何況,劉璋這時候還發現劉備與自己的謀士張松暗通曲款,意圖鳩占鵲巢,取自己而代之。
此時,劉備的獠牙也終于露了出來,因為他一開始要的就是整個益州,之前的種種作為都是在迷惑劉璋罷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劉備向劉璋開戰的借口竟然是他劉備“為益州征強敵”,而劉璋“積財吝賞”。也就是劉備指責劉璋很小氣,他勞苦功高,卻沒有得到應得的賞賜。
此時的劉璋終于領教了劉備的梟雄本色,不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到頭來還要被反咬一口。雖說劉璋感受到了這個世界對他深深的惡意,但在接下來與劉備的戰爭中,他卻始終堅守道德底線,不忘存恤百姓,哪怕他自己要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建安十七年末,劉備正式與劉璋翻臉,率軍向成都殺來。據《三國志》記載,面對危局,劉璋的屬下鄭度獻上一計:
左將軍懸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軍無輜重,野谷是資。其計莫若盡驅巴西、梓潼民,內涪水以西,其倉廩野谷,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必將自走,走而擊之,此必禽耳。
也就是說,劉備孤軍深入,兵力單薄,后勤薄弱,只能沿途劫掠糧食為生,利在速戰速決。如果劉璋把巴西、梓潼等地的民眾全部驅趕至涪水以西,燒毀所有的倉庫和糧食,使劉備的軍隊無法就地獲得物資補給。之后堅守防御工事,不與敵軍直接交戰,百日之后,劉備的軍隊必然會消耗殆盡,疲憊不堪,只能選擇自行撤退。到時候劉璋的軍隊以逸待勞,發起追擊,必然擒獲劉備。
鄭度之計是典型的“堅壁清野”,“焦土抵抗”戰術,這在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屢見不鮮。劉備聽聞此計的第一反應是“惡之”,也就是厭惡,可見正中劉備的弱點和痛處。實際上后來東吳陸遜在夷陵之戰打敗劉備,采用的正是這種堅壁清野,堅守不出,長期消耗,以逸待勞的戰術。
面對如此妙計,劉璋的反應卻是:“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也就是說,在劉璋看來,在戰爭中抗擊外敵,目的是保護平民百姓,而不是驚動百姓,犧牲平民利益來躲避敵人。
事實正是如此,堅壁清野對敵軍的傷害固然很大,但對己方尤其是平民的傷害也不會小。如果劉璋真的采納這一計策,那就意味著巴西、梓潼的民眾會被迫離開他們居住的家園,失去他們的房子、糧食和其他財產,成為流離失所的難民,乃至“轉死溝壑”,死于非命。劉璋治下的益州平民是幸運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擁有這樣的幸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劉璋這樣心存百姓的統治者。
清朝順治、康熙年間,清廷為了解決占據臺灣的鄭成功集團,防止鄭氏軍隊獲得大陸沿海地區的物資,先是實行嚴禁海上貿易的“禁海令”。到了康熙年間,又推出了極為嚴酷的“遷海令”。清廷強令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山東、直隸(今河北)六省的沿海居民遷離海邊30至50里,樹立界碑,界外房屋村舍一律拆毀焚燒,制造出寬達幾十里的無人區作為隔離帶。甚至出界者一律處死。
清朝的“遷海令”是鄭度為劉璋所獻之計的超級升級版。“遷海令”一下,立刻給沿海居民帶來了極其深重的災難。他們背井離鄉,破家破產。沿海的漁業、鹽業、海外貿易等完全廢棄,原來繁榮富庶的沿海地區變成了蕭條冷落的千里無人區,經濟損失難以估量。但在大清皇帝看來,為了朝廷的大局,老百姓付出一些代價甚至成為代價又有何不可呢?后世評價劉璋暗弱無能,康熙千古一帝,然而對普通民眾而言,究竟誰更友好一些呢?
劉璋不用鄭度堅壁清野之計,雖然保全了百姓,卻使自己在軍事上陷入了極為不利的境地。益州軍隊久疏戰陣,與劉備的百戰精兵對抗自然無力招架。到了建安十九年,隨著諸葛亮、張飛、趙云率荊州軍入蜀支援,劉備集團進兵包圍成都,直取劉璋。
但是,成都并不好打,劉備大軍圍攻了幾十天仍然沒有進展。當時成都城中還有三萬精兵,各種軍需物資足以支撐一年,出于對劉璋寬仁統治的感激和對劉備背信棄義的痛恨,“吏民咸欲死戰”,也就是官員和老百姓都想與劉備決一死戰。這與后來劉備的蜀漢面對曹魏大軍進攻時,上至君臣,下至軍民,絕大多數毫無戰意,光速選擇投降,形成鮮明對比。然而,面對劉備勸降,劉璋最終選擇了開城投降,為了勸諭部下他說了這樣一番話:
“父子在州二十余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
劉璋的意思是,他和父親統治益州二十多年,并沒有給百姓帶來多少好處。而戰爭已經進行了三年,眾多百姓流離失所,死于非命,都是因為他的緣故。如果繼續死守城池,讓更多人去死,他劉璋實在是于心不安。
這番話說的沉痛而感人。劉璋說他對百姓沒有恩德,這完全是自謙之詞,城中軍民都愿意為這樣一個懦弱之人死戰,不正是因為劉璋的仁德嗎?歷史上,真正對民眾有恩的人往往口不言恩,反倒是殘民虐民之輩喜歡把自己打扮成平民百姓的大恩人。
實際上劉璋如果選擇死戰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正如上文所述,成都兵精糧足,上下一心,更何況劉備的大后方荊州還面臨曹操和孫權的嚴重威脅。在冷兵器時代,圍攻一座大型城市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倘若劉備頓兵于堅城之下沒有進展,荊州再遭到侵襲,劉璋完全有翻盤的可能。
但無論如何,不管是因為暗弱還是因為仁慈,劉璋選擇投降,以犧牲自己的權力為代價避免了一場慘烈的圍城戰,挽救了眾多軍民的性命,也包括敵軍劉備這邊的生命。在有一戰之力的情況下,劉璋為保全百姓選擇不戰,這更令人肅然起敬。歷史上,為了一己之私,不顧百姓死活,把無數人當作炮灰一樣投入戰場,這樣的人我們見得還不夠多嗎?
好在劉備作為勝利者也表現了他的大度,并沒有傷害劉璋的性命,而且還歸還了劉璋所有的私人財產。雖然劉備這樣做有安撫益州人心的考量,但我愿意相信這是劉璋好人有好報。
劉璋或許是幸運的,但對統治者變成劉備的益州民眾而言,就不那么幸運了。
劉備入川以后,接受了劉璋的巨額饋贈,與劉璋交戰三年都是就地取糧。這是劉備集團對益州百姓的第一輪剝奪。
攻打成都前,劉備為了激勵手下將士賣命,許諾打下成都后把府庫里的財物分給眾將士。這些人也都不客氣,破城之后,立馬扔掉了武器,把府庫財物哄搶一空,益州百姓的民脂民膏就進了這些人的口袋。這是劉備集團對益州百姓的第二輪剝奪。
劉備手下的將士高興了,劉備卻發愁了。原因很簡單,府庫被搶空了,結果是“軍用不足”,劉備極為憂慮。
先是劫掠府庫,再是濫發貨幣,劉備和他的屬下剛打下成都,成為益州百姓的新主人,就狠狠宰了益州民眾幾大刀。但這對益州民眾而言這僅僅只是開始而已。
與沒有追求的“守戶之犬”劉璋不同,劉備胸懷興復漢室的遠大志向。在占據了益州這塊天府之土后,劉備連年對外用兵,北伐曹操,東征孫權。而對外用兵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為了汲取資源,保障對百姓的盤剝,諸葛亮制定了嚴酷的法律,史稱“亮嚴法峻急,刻剝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懷怨嘆”,也就是說諸葛亮的嚴刑峻法讓益州上下怨聲載道。而劉備伐吳失敗,數萬巴蜀子弟更是死于非命,埋骨他鄉。等到劉備死的時候,諸葛亮在隆中對所說的益州“民殷國富”,到了《出師表》中已經變成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在隆中對里說,“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事實的確是如此,益州“智能之士”看不起暗弱的劉璋,像法正、張松這些人更想追隨劉備建功立業。哪怕益州已經疲敝,那些得到劉備殊遇,被劉備用益州百姓的民脂民膏養起來的“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然而對于劉璋統治下的大多數普通人而言,他們真的需要劉備這樣的“明君”嗎?那些劉備攻打益州時死于非命的百姓是說不出話的,那些死在伐吳之戰的數萬巴蜀子弟是說不出話的,那些在諸葛亮的嚴刑峻法下咸懷怨嘆的蜀漢百姓是說不出話的。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