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受股東大連實德集團破產牽連等諸多因素影響,大連銀行風險爆發,資產質量跌入谷底,不良率高達5.59%。
隨后不久,他們便迎來了“救世主”,2015年5月,大連銀行與東方資產簽署《大連銀行引入戰略投資者暨增資擴股協議》及附屬協議,根據協議內容,東方資產向大連銀行注資150億元,其中88億元用于認購本行向其定向增發的股份27億股,剩余資金購買大連銀行向其打包出售的高風險資產,根據彼時的公告顯示,大連銀行打包出售的高風險資產賬面原值總計為100億元。
東方資產在入股十年并處置百億壞賬后,依舊沒能幫助大連銀行擺脫業績困境。截至截至2024年9月末,大連銀行實現營收39.66億元,同比增加了6.00億元,增長率高達17.84%;凈利潤5.05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0.14億元,漲幅為2.83%。
從營收構成看,同期內大連銀行的利息凈收入達25.74億元,占整體營收的64.9%,并且實現了21.19%的同比增長。在非利息凈收入領域,該行取得了9.36億元的收益,同比增長49.00%。不過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下降15.62%至3.61億元。
雖然在營收及經歷方面有所好轉,但在資產質量方面,依舊令人擔憂,根據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達到73.23億元,與年初相比增長了6.47億元,增幅達9.69%,不良貸款率達到2.63%,遠遠高于行業均值的1.56%。
隨著不良貸款的增加,大連銀行在2024年第三季度末的資本充足狀況出現了下滑,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其資本充足率降至11.53%,與年初相比減少0.84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降至10.98%,較年初縮減0.56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降至8.54%,與年初相比下降0.40個百分點。
面對資產質量承壓問題,盡管大連銀行多次嘗試通過公開拍賣或轉讓等途徑處置不良資產,但效果甚微,甚至遭遇逾4600萬股股權5.6折二拍仍流拍的局面。
昔日的大連銀行因連續踩雷地產信托而導致資產質量惡化,在東方資產入股后的兩年時間內,先是通過選聘的方式招募了行長王旭,隨后東方資產利用自身的金融資源方面優勢對大連銀行業務形成協同發展,幫助其逐步走出了困境,
在王旭上任后的兩年時間了,2016年及2017年,大連銀行也實現了業績增長。
但自2018年起,并開始陷入了六年連降的窘境,2018年至2023年,大連銀行營業收入分別為78.03億元、80億元、76.15億元、79.40億元、57.75億元、47.65億元;凈利潤也從2018年的16.31億元降至2023年的6.1億元。
老帥王旭在執掌8年后也于去年5月宣布辭任,縱觀其執政的這8年時間,大連銀行的營收竟然比2016年王旭剛接手時還低,凈利潤甚至低于2007年。
可以說,在這八年時間里,大連銀行的百萬年薪高管團隊并沒有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此外,從2023年財報公示情況來看,大連銀行的前十大股東中,有6位存在股權質押的問題。
面對如此狀況的大連銀行更是遭到了同業信任不足的危機,2024年度第198期同業存單計劃發行8億元,實際認購量僅為2.2億元,認購率低至27.5%。
往前倒推半年,該行的同業存單多數處于認購未滿狀態,甚至多期認購率僅為個位數。例如其第146、141、140、139、138、133、130、124期同業存單,實際認購率分別僅為5%、2%、7%、3%、3%、5%、8%、2%。
在經歷一年半的領導空缺后,2024年曾濤出任大連銀行黨委書記,標志著新領導班子的正式形成。據了解,曾濤在中國銀行和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積累了豐富經驗,被視為引領大連銀行改革的關鍵人物。
同時,銀行管理層的進一步擴充和業務板塊的統籌改革,也為未來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