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新能源車的滲透率為為41.9%,1月為41.5%,相比2024年第三季度的峰值52.8%,已下跌11個百分點。
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從2020年的6%一路上升到2024年的三季度,達到52.8%,但就在很多人預言新能源車會很快完成對燃油車的替代時,滲透率卻在2024年第四季度掉頭向下跌至51.5%,2025年1月進一步跌至41.5%。
充電設施越來越多,新能源汽車車型也更多,2025年1~2月上市的30多款新車中僅3款為燃油車。但就在很多企業都ALL IN新能源車的時候,新能源車的滲透率為何又下降了呢?
有人說,這是燃油車的回光返照,也有人說,新能源不會完全替代燃油車,燃油車將會與新能源車長期共存。
燃油車到底有前途嗎?請看來自方得智駕的分析。
機械的感覺很迷人
通過調查多位購車車主,方得智駕發現,有很多用戶更偏愛燃油車,即使電車使用成本更低,即使電車加速更快更智能,但燃油車仍然是很多人的最愛,特別是男性。
喜歡拆和裝可能是很多小男孩的最愛,很多男性,從小就喜歡機械,因此,即使機械表不如電子和石英表走的準,使用起來更麻煩,價格還高,但是還是擋不住眾多人對機械表的喜愛。
相比機械表,燃油車更有性價比。經歷了100多年發展的燃油車,是科技與規模的完美結合,是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從經濟學來說,買燃油車的貨幣的邊際效用遠高于很多其他產品。
作為商品,燃油車不但有使用價值,也有情感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講,燃油車不會消亡。最差的結果,也會像機械表一樣,成為發燒友、富豪等的心頭好。
有些場景不可突破
調查中,方得智駕還發現,電車對有些使用場景并沒有“解鎖”,特別是冰雪天氣,極寒地帶等。另外,純電和增程車冬天還得使用電加熱,高速時性能也遠不如燃油車。
方得智駕分析認為,新能源車并非在所有場景下均優于燃油車,未來,新能源車與燃油車與也許是共存而并非替代關系,就像燃氣灶與電磁爐的關系。電磁爐確實有空間占用小,使用攜帶方便,功率可以無極調節等特點,但還是有很多燃氣灶炒出來的香味,是電磁爐無論如何也“學”不來的。
燃油車能否實現智能化
很多人認為燃油車一定會被新能源車替代時,常以手機迭代作類比,就像功能機一定會被智能手機替代一樣。智能化確實是人類進步的大勢所趨,不能智能化的燃油車,確實會被大多數的用戶拋棄。
不過,假如燃油車也可以智能呢?那是不是燃油車也能再活500年,可以和新能源車長期共生呢?
一汽大眾已經做出了燃油車智能駕的三步走路線圖,3月1日上市的途岳L在智能化方面,搭載IQ. Pilot高階智能輔助駕駛方案,新車可以通過模擬人雙眼的慣導雙目攝像頭識別路況,實現智能撥桿變道、智能加塞應對、智能自動泊車等功能。再比如,奧迪A5L將搭載奧迪全新的E3 2電子架構,成為奧迪首款搭載華為智駕系統的車型。還有,東風本田也為2025款Honda SENSING 配備了360+安全超感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搭載Honda CoPilot Pro智駕輔助功能。
2025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燃油車也更加智能化。
技術無所謂新舊,只要能給消費者帶來的價值大于貨幣的價值,就是好的技術。
人類孜孜以求的,就是從必然到自由。不同的技術,多樣化的產品,帶給我們的是更多選擇的自由。正如一汽大眾堅持的那樣:“尊重每一個選擇,滿足每一份需求”。
革命者“若為自由故,連生命都可拋”,現在,就沒必要減少我們選擇燃油車的自由。無論新能源車,還是燃油車,只要能夠滿足我們的使用和情感需要,就是好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