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臨近之際,北京國商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監測到以“DeepSeek”為名的虛假網頁通過高收益承諾誘導網民下載惡意軟件,致使用戶設備被非法控制、數據遭竊。安全專家警示,此類騙局正以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為幌子,利用公眾對新科技的熱情實施精準欺詐。
騙局曝光:披著“科技外衣”的釣魚陷阱
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通報,近期多個仿冒知名科技公司DeepSeek的網頁在社交平臺和搜索引擎中廣泛傳播。這些頁面聲稱提供“分布式計算節點部署服務”,承諾用戶可通過共享閑置算力獲得每日千元收益,并配以偽造的官方印章、名人站臺視頻及虛假用戶收益截圖。
典型案例:北京國商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稱,其在微信社群點擊廣告鏈接后,被引導至一個仿冒DeepSeek官網的頁面。按照指引下載所謂的“節點插件”后,電腦不僅頻繁彈出廣告,存儲在本地的工作文件更被加密勒索。安全團隊分析發現,該插件實為具備鍵盤記錄、屏幕監控功能的遠控木馬。
技術解剖:偽造網頁的“三重障眼法”
360網絡安全研究院披露,此類欺詐網頁具備高度迷惑性:
?域名克隆:使用“deepsek.com”“dcepseke.com”等形近域名混淆視聽;
?SSL偽裝:通過申請免費SSL證書顯示“安全鎖”標識;
?代碼劫持:嵌入AI對話機器人實時解答用戶疑慮,繞過傳統反詐系統的關鍵詞屏蔽。
威脅情報顯示,受害者設備被植入的惡意程序會劫持GPU資源進行加密貨幣挖礦,并竊取電商賬號、社交平臺Cookie等敏感信息。某省級網安支隊透露,已發現相關黑產團伙在暗網兜售由此獲取的17萬條用戶身份數據。
DeepSeek官方緊急回應:零容忍打擊冒用行為
DeepSeek公司于3月12日發布聲明,稱“從未開展任何節點部署返利活動”,并已在海淀法院對43個仿冒域名發起批量訴訟。其法務負責人呼吁受害用戶通過400官方熱線舉報,承諾為起訴詐騙方的用戶提供技術取證支持。
維權困境:七成受害者陷入舉證僵局
北京國商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分析,由于此類詐騙服務器多架設在境外,且采用虛擬貨幣結算,導致受害者面臨“跨國立案難”與“資金追繳難”雙重困境。據統計,去年全國類似案件的平均挽損率不足3%。
315特別行動:三招識別高科技騙局
?域名核身:通過工信部備案系統(https://beian.miit.gov.cn)查詢網站真實歸屬;
?收益試算:宣稱日賺超500元的技術項目多為騙局,正規分布式計算平臺(如Folding@home)均屬公益性質.
結語:共筑反詐防線
隨著315的到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公安部發起“清網護權”專項行動,重點打擊借科技概念實施的網絡詐騙。消費者需牢記:“天上不會掉算力餡餅”,任何要求下載不明程序換取高回報的行為,都是通往數據屠宰場的血腥誘餌。
北京國商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設立:12315網絡違法犯罪舉報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