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劉核心,河南省鄲城縣人,現任浙江注宏機電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臺州市河南商會常務副會長。
從鐵皮廠房到智能車間,從三輪車夫到行業領軍者,從一名普通退伍軍人到年產值數千萬的民營企業家,劉核心用30年書寫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奮斗史。
軍旅淬煉熱血擔當
當被問及成功秘訣,劉核心憨厚一笑說:“我不過是把部隊教的用在工作里,把打工學的本事用在創新上。”
1994年,18歲的劉核心踏上開往滁州的列車。作為家中幼子,他放棄學業參軍報國,在原南京軍區某部擔任通訊兵,曾被授“優秀士兵”稱號。這段經歷不僅錘煉出他“鐵人般”的意志,更種下了“做事就要做到極致”的信念。
“當時連長想留我再干三年,但看到父母年邁,總覺得自己該為家里撐起一片天。”劉核心說。1997年退伍時,劉核心帶著部隊頒發的紀念冊,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戰友的聯系方式,意想不到的是,這本冊子后來竟成為改變命運的重要紐帶。
1997年返回故鄉后,劉核心為了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跟隨戰友來到了杭州,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鋼材廠里送貨,工作相當艱苦。他在鋼材市場蹬三輪送貨,200斤貨物壓得他手腳麻木。
“每天晚上,我的手腳都會因勞累而麻木。那時,我的月薪大約是700元,老板了解到我是一名退伍軍人,于是讓我轉崗,在廠里發貨,雖然工作很輕松,但是我覺得這不是我追求的生活,因此選擇了辭職。”劉核心說。
鐵皮廠房里的“電機夢"
辭職后的劉核心輾轉北京發傳單、山東燙印花,最困頓時連回家路費都要借。但軍人的韌性讓他始終未放棄學習。
2007年成為劉核心人生轉折點,他在臺州某電機廠擔任運輸司機期間,白天開車送貨,夜晚拆解研究電機結構,筆記本上記滿各種型號電機的成本核算。“有次送貨到溫州,三個司機輪班只能我當天往返,18噸貨早上9點裝車,夜里11點返回,后視鏡里看見自己眼睛都是血絲。”劉核心說,這份拼勁打動了老板,工資漲到4000元,但心中已燃起更大夢想。
2010年,34歲的劉核心做出驚人決定,抵押全部家當,聯合兩位工友租下鐵皮廠房,籌借40萬元創業。
創業初期的劉核心既是老板也是工人,為趕水泵廠訂單,連續三個月吃住在車間。有次暴雨沖垮廠房頂棚,三人冒雨搶修設備,渾身濕透卻笑稱“免費洗澡”。正是這種樂觀,讓企業第一年就盈利十幾萬元,到了第二年,最初投資的40萬元已經基本回本。2016年正式成立上海注宏機電時,年營業額已突破千萬。
傳統制造的數字躍遷
當同行還在依賴線下渠道時,劉核心在2014年做出前瞻布局,注冊阿里巴巴店鋪,讓學市場營銷的侄子組建電商團隊。“當時每天盯著電腦,首個月只接到3單,到了第二個月訂單才逐漸變多。如今公司線上銷售額占比超40%,跨境電商更是打開歐美市場。”劉核心說。
走進公司展廳,墻上“CE認證”防爆電機證書等資質熠熠生輝。劉核心感慨:“我們所有產品必須比國標高10%性能,去年研發的永磁電機節能效率達到97%,德國客戶都豎大拇指。”
站在新橋鎮現代化廠房前,劉核心身后的規劃圖展示著2025年目標,投資5000萬元建設研發中心,主攻永磁磁浮電機和機器人關節電機。
“當年在部隊維護通信設備時,哪想過能搞高科技?但就像老連長說的,軍人字典里沒有‘不可能'。”劉核心說,“下一步,公司將重點投資購買廠房,研發永磁磁浮電機,并招募團隊研發科技人才。同時,啟動機器人電機項目,將研發與生產相結合,進一步擴大國外市場,力爭突破年銷量10萬臺。”(蔣華山/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