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表示,將實施“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強慢性病防治。據統計,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突破50%,慢性病已悄然成為“全民公敵”。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
全身警報:肥胖引發的
健康“多米諾效應”
《柳葉刀》研究指出,內臟脂肪每增加1kg,胰島素抵抗風險飆升45%。肥胖對細胞的“隱形攻擊”正在加速衰老進程。臨床數據顯示,當肥胖人群脂肪干細胞無法正常分化時,動脈硬化、胰島素抵抗等連鎖反應接踵而至。
《代謝綜合征追蹤報告》中顯示:BMI≥28的糖尿病患者中,68%在確診5年內出現心腦血管并發癥,這一比例是正常體重患者的2.3倍。
科學判斷肥胖的三把“標尺”:
①BMI(體質指數=體重(kg)/身高(m)2):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圍在18.5-24之間,24-28之間為超重,超過28就是肥胖。而兒童如10歲男孩BMI超過18.5即提示肥胖風險。
②體脂分布:腰圍男性≥90cm、女性≥85cm,表明內臟脂肪超標,代謝疾病風險顯著增加。
③器官功能評估:結合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標,可精準識別“隱性肥胖”(BMI正常但代謝異常)。
當肥胖成為慢病導火索
我們該如何應對?
近年來名聲大噪的“神藥”——司美格魯肽成為減肥人士力捧的明星藥物。
司美格魯肽可以減少食欲,并增加飽腹感,但服用后可能會導致便秘、鼻咽炎、消化不良、膽石癥、急性胰腺炎等多種不良反應,而且一旦停藥體重還會顯著反彈。難道沒有真正安全有效的減肥方式嗎?
干細胞或為“干掉”脂肪、
改善相關慢性病提供新思路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特殊細胞,研究證實,細胞療法可有效改善多種肥胖相關的代謝并發癥。
臨床研究案例1
《Stem Cell Res Ther》的關于間充質干細胞的研究中,探討了長期抑制炎癥是否可以成功,緩解高脂肪飲食(HFD)引起的肥胖。
研究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IL10-MSCs可以顯著抵消肥胖相關的代謝癥狀,包括體重增加、肝臟和脂肪細胞脂質積累、葡萄糖耐量、胰島素抵抗和血脂指標。
▲《Stem Cell Res Ther》截圖
臨床研究案例2
《Science》上的研究表明:與對照組相比,用一種稱為TSLP的細胞因子治療肥胖小鼠,能夠顯著減少腹部脂肪和減輕體重。研究人員向肥胖小鼠注射了一種可增加體內TSLP的分泌的病毒載體。
研究結果
4周后,接受TSLP治療的小鼠體重在28天內,從45克下降到健康的25克,也就是說下降了55%!同時,這些小鼠的血糖和空腹胰島素水平也有所改善,脂肪肝疾病的風險也有所降低。
▲《Science》截圖
總結
多項研究證實,細胞療法為減重、防治肥胖相關疾病帶來更多益處。但科學減重需遵守原則,我們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應注重健康飲食,樂歡向上,避免再次肥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