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學姐,原創好文,歡迎轉發分享。
“考公有暗箱操作”,“考公水很深”—— 這樣的話,你一定聽過不少吧?
但問題是,全國各地的公務員,哪個不是通過考試選拔的?公務員考試也有回避原則,防止關系戶操作。相對來說,如今的考公制度仍然算是公平公正的。
然而,最近看了張雪峰老師的直播,我才意識到,考公確實存在一些“潛規則”。
這并不是說考試被人為操控,而是很多人因為不了解這些“游戲規則”,導致自己屢戰屢敗,甚至連失敗的原因都不清楚。如果能掌握這些信息,順勢而為,也許你就能少走不少彎路。
第一,專業決定上岸率:崗位多,才是考公的最大底氣
考公最現實的規則是什么?專業決定你的崗位選擇。
如果你的專業適合多個崗位,那遲早都能考上。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公務員考不上,事業單位也能上岸。
張雪峰老師就說過,“只要錨定好考公的專業,遲早能上岸。”而且競爭也沒有想象中那么激烈。因為可選崗位多,就意味著你可以有更多的試錯機會,最終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但如果你的專業幾乎沒有相關崗位,那再怎么努力也無濟于事。因為,你連考試的資格都沒有。
所以,考公從來不是一場單純的智力比拼,而是資源分配的博弈。選對專業,比死磕考試本身更重要。
第二,男女錄取分數線的“秘密”:并非優待女生,而是保護男生?
你以為公務員考試男女分別錄取,是為了給女生提供公平機會?其實,真正受益的,恰恰是男生。
為什么這么說?張雪峰老師點破了一個現實:在考試這件事上,男生普遍競爭不過女生。
女生細心、記憶力強、應試能力更突出,所以如果完全按照考試成績錄取,很多崗位可能會被女生占滿。為了避免這一情況,部分崗位才會人為控制男女比例,讓男生也能有機會進入體制內。
所以,當你看到某些崗位女生的分數線明顯高于男生,不要覺得女生占了便宜,實際上是規則本身在“扶持”男生。
第三,應屆生 VS 往屆生:為什么往屆生更難上岸?
考公不僅是實力較量,更是一場“身份博弈”。
在考公市場上,應屆生往往比往屆生更受青睞。為什么?
應屆生的知識體系更新、更有沖勁,相比之下,往屆生可能經歷了多次失敗,心理壓力大,心態更容易失衡。
政策上更傾向于應屆生,很多崗位會設置“僅限應屆生”或“優先考慮應屆生”。
往屆生的復習方式容易固化,可能會陷入“換個方式再努力一次”的誤區,而忽略了調整策略。
試想,一個剛畢業、思維活躍的應屆生,和一個經歷了多次失敗、壓力山大的往屆生,誰的考試狀態更好?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如果你是應屆生,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份優勢。而往屆生則需要擺脫慣性思維,找到適合自己的突破口。
第四,鄉鎮崗位?慎選慎選再慎選。
還有一個潛規則必須提:不要輕易報考鄉鎮的公務員崗位。很多考生抱著“鄉鎮公務員輕松穩妥”的幻想,結果一旦入局,就像是進了一個“死胡同”,出不來了。
鄉鎮崗位看似門檻低、競爭不激烈,但實際上,其后續的發展空間十分有限。進入鄉鎮后,你可能會發現,政策調整、晉升機會和個人成長都遭遇瓶頸,甚至有些崗位在錄用后就再也沒有跳出小圈子的可能性。
反過來,那些在市級或縣級崗位上的機會雖然競爭激烈,但卻更容易讓你接觸到更多資源和更廣闊的平臺。所以,選擇報考崗位時,不僅要看“進得去”,更要看“出得來”。
第五,國考 & 省考:雙線作戰,提高上岸率。
考公的賽場上,許多人只盯著國考或者省考,其實兩者完全可以兼顧。
一個人的實力并非只在一場考試中得以體現,參加國考和省考完全互不干擾。哪怕一場失利,另一場依然是證明自己實力的舞臺。所以,有志于考公的朋友們,完全可以雙線出擊,把所有機會都爭取過來。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不妨利用這兩個平臺,互為補充、互相激勵,才能讓自己的競爭優勢最大化。
第六,行測分數的背后:耐心與勤奮才是真正的“智商”。
很多人會認為行測的分數高低,靠的是智力,實際上靠的是努力和耐心。
行測的每一道題,往往都在考驗你對于資料的把控、邏輯思維的訓練以及時間管理的能力。
對于復習時間有限的考生來說,一定要合理安排復習順序:首先要熟悉各種基礎資料,打好知識框架;
其次是邏輯推理的訓練,這部分能迅速提升解題速度;
接下來是言語和數學部分的練習,這兩項需要你在平時不斷積累和磨練;
最后再做常識題,畢竟常識題需要的是平時的積累。
正所謂“先易后難”,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最具提升效率的模塊上,才能事半功倍,穩步提高行測分數。
第七,申論備考的秘訣:小題練習見真章。
申論考試不僅考察你的文字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你從海量材料中快速找出關鍵信息的能力。
備考申論的同學們,切記不要一味追求大題的長篇大論,反而應該把重點放在“小題”的練習上。如何在材料中迅速定位考點、如何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出邏輯清晰的答案,才是申論高分的關鍵。
練習時,不妨多做一些模擬題,培養自己“秒懂”題意的感覺。答題時務必做到言簡意賅,不必重復贅述,保持答案邏輯的嚴密性,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拿下更高的分數。
記住,申論不僅僅是寫作,更是一種“快讀快寫”的能力比拼,平時積累和多練習是你最好的武器。
第八,報考策略也能左右成敗:合理選擇報考時機和崗位。
除了考試內容和復習策略之外,報考時的“微操作”也十分重要。很多考生在報考系統開放的第一時間就急于點擊報考,但實際上,最佳策略是在報名的第5到第7天之間選擇報考。這個時間段能讓你對各崗位的報名情況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
如果發現某個崗位報名人數異常火爆,果斷放棄,換個相對冷門但依然優質的崗位,往往能大大提高你的成功率。就像打仗一樣,盲目沖鋒只會增加犧牲率,聰明的將軍會選擇有利地形,確保戰役勝利。
考公報考也是如此,抓住時機、靈活變通,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得先機。
寫在最后
看似“潛規則”密布,實際上每一條規則背后都隱藏著深刻的經驗總結。
無論是應屆生的優勢、鄉鎮崗位的隱憂,還是國考省考互補的策略,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考公不只是一次考試,而是一場全方位的戰略布局。
行測與申論的備考方法、報考時機的把握、崗位選擇的智慧,這些都是你在考場上贏得勝利的重要籌碼。
在這場角逐中,不僅需要你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穩定的心理素質,更需要你在整個過程中保持敏銳的判斷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
考公從來不是簡單的分數堆積,而是你智慧、耐心和策略的綜合比拼。只要你掌握了這些潛規則,并在備考過程中不斷調整、優化自己的復習計劃,那么,無論考場上遇到什么樣的難題,你都能夠迎刃而解,步步為營地向著夢想邁進。
所以說,與其抱怨“考公存在暗箱操作”,不如從現在開始,認真研究這些潛規則,穩扎穩打地把每一步走好。只要你夠聰明、夠勤奮,再加上一點點策略運用,這條考公之路便終將變得寬廣而平坦。
記住,每一次努力都不會白費,每一次調整都可能成為你最終沖破瓶頸的關鍵。
相信在未來的考場上,你一定會成為那個“順勢而為”的贏家!
菊以高潔會淵明,吾以文會友。曾是多年醫學編輯的我,現為兩只小棉襖的媽媽,每天努力碼字,只愿為千萬家庭帶去專業、有趣、獨特的教育觀點。原創不易,你的認可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菊學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