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四年前,兩位深圳女生到北京聚餐。
在聊天的時候,北京女孩談的是對象、是老公、是明星八卦……
北京女孩問道:“你們深圳的出來聊什么?”
而深圳女孩,只回了兩個字“搞錢”。
圖片來源:公開網絡
從此,“深圳女孩”這個詞火了。而深圳,也多了一個新的稱謂——“搞錢之都”。
在這個人人喊著“躺平”的時代,如果有一座城市還熱愛“搞錢”,恰恰說明這座城市一定有著向上的活力。
而這種城市活力,又轉化成人們積極“搞錢”的動力,進一步推動城市繁榮。
但是,我發現愛“搞錢”的深圳人,其實更愛負債。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末,深圳金融機構住戶本幣貸款余額約32037.76億元,而住戶本幣存款余額為30642.9億元。
深圳住戶貸款余額,比存款余額高出了約1395億元,換句話,深圳住戶存款,已經不足以償還貸款了。
來源:深圳統計月報,2024年12月
2024年,深圳常住人口1798.95萬人。
如此算來,深圳人均負債17.8萬元。
32037.76億元÷1798.95萬人≈17.8萬元/人
“愛搞錢”的深圳人,怎么就變成“愛負債”的深圳人了呢?
但是,我想說的是,“愛搞錢”和“愛負債”,這兩件事,在深圳并不矛盾。
為什么?
01
因為現代經濟,本質上也是一種“債務經濟”。
什么是債務經濟?
——簡單來說,就是指一個經濟體,通過借債和貸款推動經濟增長和發展。
這一概念,最早由前美聯儲“話事人”格林斯潘提出。
?國家?:
發行國債籌集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福利項目等;企業
通過銀行貸款或發行債券來擴大生產規模、進行研發創新等;個人
通過信用卡透支、住房貸款等方式提前消費
而美國,從此也成為了一個躺在債務上的國家。美國最大的債主,一個是中國,另一個是日本,還有一個英國。
想發財,先發債。
所以,搞錢,就是負債;負債,也是搞錢。
發家致富,也就變成了“發債致富”。
在農業社會,只要我們勤奮一點就能吃上一頓飯,但也只能是吃上“一頓飯”。
如果遇上天災,連溫飽都成為問題。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今大部分國家溫飽已經不是問題了。
而他們解決溫飽問題,不是靠勤奮,而是基于科學技術下的全球化經濟。
發債,就是發財。而財富需要載體去承接,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就有了更多的發債載體。
合理的債務,能夠促進經濟增長;但是過高的債務,也會形成經濟泡沫。
我們今天就從“債務”、“杠桿率”、“購買力”,三大維度來重新分析一下深圳的“債務經濟”,到底處于什么水平。
第一維度:債務
首先,我們來看“貸存比”:
——貸款余額÷存款余額
通過“貸存比”這一指標,我們可以大概看出深圳居民的債務強度。
2024年12月末,深圳住戶本幣存款余額約為30642.9億元,住戶本幣貸款余額約為32037.8億元。
那么,2024年深圳住戶的“貸存比”就是:
32037.8億元÷30642.9億元≈1.05
貸存比大于1,說明深圳住戶的存款余額不足以覆蓋貸款,但是一年的數據,顯然不能說明什么。
那好,我接著盤了近6年的深圳統計月報。在這一份份報告里面,我看到了深圳住戶“貸存比”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字太多,為了更加直觀地看到趨勢,我把數據做成了下面的圖表。
我們看到,深圳住戶的貸存比,其實一直都在慢慢地,非常緩慢地下降。
深圳住戶存款的增長速度,快于貸款速度,所以我們才能看到貸存比下降。
也就是說,過去這幾年,深圳住戶的整體債務壓力其實一直都在溫和地減少。
這著實讓我感到很意外。
但是,判斷住戶的債務情況,我們還得看中長期貸款余額。
為什么,一定要看中長期貸款呢?
我們接著往下看。
02
第二維度:杠桿率
為何要看中長期貸款?
因為,居民端絕大部分的負債都來自于房貸啊。而房貸,就是住戶中長期貸款的主要組成部分。
按照國際通行慣例,居民杠桿率=居民貸款余額÷GDP X100%
于是,我查找了一番歷年的深圳市統計年鑒,看到了住戶中長期貸款余額數據是這樣的:
但是,2025年的深圳統計年鑒尚未發布,所以我們無法直接得到2024年的住戶中長期貸款余額。
因此,我又到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里查找了一番,終于找到了這樣一組數據:
2024年12月末,深圳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了765.71億元。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
因此,2024年,深圳住戶的中長期貸款,應該是2023年的25893.72億元+765.71億元≈26659.43億元。
而2024年,深圳GDP規模約為36801.87億元。
因此,我們就可以測算出,2024年深圳住戶中長期貸款杠桿率:
26659.43億元÷36801.87億元≈72.44%
72.44%,這個數字到底屬于什么水平?
我在央行的官網里,找到了2024年《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
在這份報表里,我看到了全國住戶中長期貸款余額約616471.63億元,按照全國GDP規模1349084億元測算,
2024年全國住戶本幣中長期貸款杠桿率,應該是
616471.63億元÷1349084億元≈45.7%
顯然,深圳住戶中長期貸款杠桿率72.44%,已經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但是,我們再把上面這一組組長長的數據,做成趨勢圖,大家就會發現深圳住戶的中長期貸款杠桿率走出了一條“拋物線”。
這條“拋物線”的峰值出現在2020年,隨后便一直緩慢下降。
這個過程,本質上也是順應了上層的意志,推動“去杠桿”的過程。
2024年,深圳住戶中長期貸款杠桿率,已經回落到接近“口罩”前的2019年水平。
從這個數據趨勢來看,如今深圳住戶繼續加杠桿的空間,反而變大了。
但是,判斷未來繼續加杠桿的“余力”,不能僅看居民的中長期貸款余額,還要看深圳住戶整體的杠桿情況。
沒錯,我又雙叒叕根據深圳統計月報的數據,再次測算了一遍深圳住戶的整體杠桿率:
字很多,我們把上面的數據弄成下圖,大家可以看到,深圳住戶的杠桿率有兩個峰值。
一個出現在2020-2021年,深圳樓市瘋狂的時期;另一個峰值,出現在2023年。
但是,到了2024年,深圳住戶杠桿率(87.05%)已經下降到接近“口罩”前2019年的水平(82.62%)。
87.05%的杠桿率,是什么概念?高了,還是低了呢?
根據央行公布的2024年《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住戶貸款余額828297.41億元,按照全國GDP規模1349084億元測算,
2024年,全國居民的平均杠桿率約為61%。
顯然,深圳87.05%的居民杠桿率,已經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但是,我們把視野放到全球,我發現,深圳87.05的居民杠桿率并不算高。
根據國際組織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全國42個國家樣本中,瑞士居民杠桿率最高,達到126%。
其次是澳大利亞、加拿大,最低是墨西哥和印尼,僅16%。
整體來看,發達國家和地區,居民杠桿率都比較高;而發展中國家的杠桿率都比較低。
這也恰恰說明,越是經濟發達的區域,越愛上杠桿,在某種程度上看,杠桿率也成為了一個地區經濟的晴雨表。
來源:老楊地產邏輯
同屬儒家文化圈,我們兩個鄰居,一個日本,一個是韓國,最值得我們參考。
首先看日本,在上世紀,日本擠破了地產泡沫后,日本居民杠桿率一路下滑至60%。
但是,2017年之后,日本經濟開始回暖,樓市持續回升,杠桿率重回上升區間,目前已經上升至68%左右。
而韓國杠桿率更加可怕,自2005年之后,便一路增長。
哪怕是2008年和2020年,這兩大特殊時期,都無法阻擋韓國人民加杠桿的熱情。
2021年,韓國居民杠桿率一度沖破100%,比日本的杠桿率還要高。
而深圳87.05%的居民杠桿率,剛好卡在日本和韓國之間。
所以,我認為深圳目前的杠桿率處于相對合理的水平。
因此,我們也看到,最近深圳人似乎又在上杠桿了。
杠桿率都已經這么高了,為什么深圳人還能繼續加杠桿?
我們繼續往下看。
03
第三維度:購買力
大家想想看,能夠長期維持“高杠桿”,其實這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這種能力就是“購買力”。
只要有購買力支撐,就能夠維持高杠桿。
“杠桿率”是一把雙刃劍,適度的杠桿率有利于經濟的良好運行。
如果低于60%,說明這個區域的經濟比較羸弱,因為大家沒有能力或者意愿繼續上杠桿。
如果高于這一水平,就意味著經濟充滿活力,大家愿意繼續有能力維持杠桿。
顯然,深圳87.05%的居民杠桿率,間接印證了這座城市的經濟活力。
最近,深圳房地產中介協會數據顯示,深圳二手房錄得量,已連續5周上升。
來源:證券時報
不過,雖然深圳看房及成交回暖,但是更多數據顯示,主要還是前期以價換量的結果。
換句話說,業主們降低了總價,為購房者“加杠桿”打開了空間,所以才有近期深圳二手房成交量的“五連漲”。
另外,深圳人敢于“加杠桿”,還有來自“人均收入增長”所帶來的勇氣。
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81123元,同比增速為5.48%,而居民本幣貸款余額增速為2.41%。
收入的增長,也為部分深圳人“加杠桿”帶來了底氣。
另外,從深圳近年的結婚對數,我們還看到了深圳人“愛的勇氣”。
根據深圳民政局的數據,
2020年,深圳結婚對數6.76萬對;
2021年,深圳結婚對數7.64萬對;
2022年,深圳結婚對數8.54萬對;
2023年,深圳結婚對數10.85萬對;
2024年,深圳結婚對數9.19萬對;
所以,從過去五年的結婚對數看,潛在的購買力大概有42萬。
這種潛在的購買力,也推動深圳新房的庫存急速下降。
截至2025年2月底,深圳樂有家數據顯示,深圳新房住宅預售庫存量約30385套。
去化周期,從2024年5月的高峰(26個月),下降到如今的7個月。
很明顯,深圳的新房庫存,已經開始嚴重不足。
來源:樂有家
而且可以預見,深圳未來的新房庫存還會減少。
為什么呢?
因為2024年全年,這座常住人口超過1798萬的深圳,僅成交了6宗宅地啊。
現在的深圳新房,確實已經有了漲價的壓力。
另外,在二手房方面,我們也看到了深圳二手房掛牌量在快速減少,業主已經出現惜售的情緒。
來源:搜狐焦點深圳
惜售的結果是什么?我們看到了深圳二手住宅成交均價已經連續4個月,維持在6.3萬元每平方米左右。
來源:搜狐焦點深圳
而從統計局里得到的數據,去年整個四季度,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月度環比分別連續上漲了0.1%、0.3%、0.2%。
文章至此,我們終于明白,現在的深圳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價格都已經出現了上漲的跡象。
這一組組數據,讓我們再次看到了這座城市的購買力,正在快速回歸,也讓我看到,深圳樓市“小陽春”已經有點熱了。
深圳樓市回暖,是深圳購買力的結果,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深圳這座城市獨特的活力,讓深圳人有了加杠桿的勇氣。
是的,在當下這個時代敢于買房,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氣。
04
最后,簡單說幾句,
搞錢,需要“勇氣”
深圳,從原來的“小漁村”,一路拼殺出來,才成為如今的中國經濟第三城。
上海、北京,都是帶有歷史商業文化作為支撐的,而當時的“小漁村”深圳,可是一片商業文化荒漠啊。
1979年,小平說,“中央沒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換句話說,深圳這種“搞錢”勇氣,在1979年,就已經刻在這座城市的基因里。
這種精神,讓深圳走出了騰訊、華為、大疆等巨頭,述說著這座城市的傳奇故事,也就吸引著更多人來到深圳。
負債,也需要“勇氣”
深圳,一座曾經“一無所有”的漁村,也是不斷通過負債走過來的。
當初,依靠三來一補,引進外資和產業,本身就帶有“負債”的原始沖動。
當其他城市還在糾結“道路主義”的時候,深圳卻敢于走在全國前面,足以體現深圳這座城市巨大的創新勇氣。
而這座城市的勇氣,就是深圳最大的精神資產,它鐫刻在每一位深圳人的身上。
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是“搞錢”。
搞錢需要勇氣,負債也需要勇氣。
說得更直白點,搞錢,就是負債;負債,也是為了搞錢。
搞錢和負債,看似兩件事,其實就是一件事,兩者并不沖突。
現在看來,這座最愛搞錢的城市,人均負債17.8萬,一點也不意外了。
這種固有的城市勇氣,也讓我更加堅信,深圳的資產永遠都是最好的標的物。
老實做人,踏實寫文,不鼓吹,不煽動,讓你明白房產這回事!
原創不易點贊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